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勉力而为的完美——《情关西游——从〈西游记〉到〈西游补〉》编辑手记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勉力而为的完美——《情关西游——从〈西游记〉到〈西游补〉》编辑手记 发布时间:2016-10-28 8:48:39   作者:方晓燕  

  说起来,张怡微算是我的学妹,可是在当她责编之前更长的时间里,我一直是追看她各处专栏的忠实读者,这种持续关注,让我注意到了她这几年来对于古典小说的兴趣,才有了邀约,才互相认识,有了这次合作。

  约她写一本谈古典小说的小书,我说写什么你定,只要是谈古典小说就行。结果,她定下的题目是《西游》。这自然更令我高兴。因为,我也很爱《西游》。

  书稿的体例、风格我们几经讨论调整,在此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作者的专业和高效。每天读那么多书,写那么多字,还要与论文缠斗,依然按时又高质量地交稿、改稿,我跟她开玩笑说,你下次也不必开讲座跟学生谈文学、谈写作了,跟他们讲讲时间管理吧,那个更有用呢!

  进入审稿阶段,我几乎天天在微信上骚扰她,从引文、字句到标点,我不敢擅改的,要与她讨论的,或是我改了想要告诉她的,巨细靡遗地传达,我总说,你别嫌我烦哦,她念我苦劳,总说,辛苦你了,感谢感谢。在此期间,除了上班审稿,我还一直在看她送我的她之前的书,其实很多我都看过,可重读起来,很多新鲜的感受又急于表达,有些我甚至不知道是不是唐突。再就是,不断地跟着她买书,不管是她书稿里提到的,还是她微博里新晒的,然后就开始交流阅读的喜好和心得。就这样,我们书里书外地微信不断,终于演变成不论早上六点还是晚上十二点给对方发微信都不会有什么不自然,我不再说抱歉,她也不必说感谢,就这样熟起来。

  当然我们也不断分享着彼此对《西游记》的热爱。关于这种热爱,我觉得朱天文写得最切怀:“年少时候我妹妹朱天心看《西游记》看得着迷,说:‘要是大战爆发逃难,能让我带一样东西,就是《西游记》。’她要命地爱上了孙悟空,一份注定了无望的爱情,天心叹说:‘唉,他是个猴子。’”

  就是这个猴子,曾陪伴我们童年的每一个假期,带来无限的欢乐与畅快,我们总觉得他无法无天、无所不能,却从未意识到过他的“有限”,那种纵然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也枉然的“有限”。

  《西游记》的原著从初中开始看,几乎每过几年都会拿出来重读,之前并不觉得什么,可最近一次重读却觉得看到了许多从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很多地方,都读得心里一酸软,大概是年齿渐长,因为懂得,多了许多悲辛。我跟怡微说起,孙悟空那次被逐后与八戒一起回去救唐僧,见师父前还坚持下海去洗洗妖精气,怕师傅嫌弃,看得人心酸。她心有戚戚焉。在这样的年龄,这样的人生阶段,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个无法无天、无所不能的猴子,他的软弱、他的有限,大概也是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软弱,自己的有限。就像怡微在后记里写:“一向自大的孙大圣,到那一刻才终于痛定思痛,猜测起福老仙童,大概也曾有过万水千山的苦行,也曾有过荒村沽酒、往事萦怀的沧桑。这种纸上相逢的知心,像是我不得不等到而立之年才能得到的,无言的礼物。”

  所以汪行福老师是慧眼人,他在序言里说,《情关西游》的总纲是怡微在结尾处写的“行者是行者的镜子,我们却照出了自己的情难”。记得她最早告诉我想找汪老师写序的时候说,汪老师总跟她说,世界上并不缺你一篇论文,希望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宽容得让人感动。我说,我导师也是啊,总跟我们说,很多事情不必太在意,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能对生活保持一种“淡淡的喜悦”。于是我们相对感叹,要达到老师们的境界好难啊,我说,我们的状态都好紧张、好疲累。怡微说:“大概我们还是太年轻了。”还没有走过福老般的导师们曾经的万水千山。

  在狼奔豕突的而立之年,我们在自己的困厄和狼狈中开始如怡微所言的“知明知暗,知欢知愁”,开始理解、开始懂得、开始接受,开始真正“转正为大人”,我们知道很多梦想已经不会实现也没有必要去实现了,关于所谓意义亦不必过问太多,所能做的不过是埋头趱程。既然能做到的、能做好的如此有限,那么就在有限里勉力而为吧。这本《情关西游》就是我们勉力而为的完美,希望你们喜欢。

  (《情关西游—— 从〈西游记〉到〈西游朱启正摄补〉》,上海古籍出版社5月出版,定价:3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