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四欧宝笈》的前世今生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四欧宝笈》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3-7-30 7:27:03   作者:万军超  

 

  我在两三年前就获知吴湖帆旧藏《四欧宝笈》即将影印出版,最近它作为《翰墨瑰宝》特辑终于上市(2012年12月出版)。《四欧宝笈》书价一万元,限量编号珍藏版500套,原尺寸高仿真六色精印,堪称“下真迹一等”,也是近年高端碑帖图书中的极品。5月19日下午二时,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图书公司特别邀请上海图书馆陈先行、仲威两先生,在福州路上海古籍书店六楼多功能厅作一场“《四欧宝笈》的故事”的专题讲座,并举行首发式。因我已预订了一套《四欧宝笈》,所以19日下午就去旁听此次讲座。

  在讲座开始之前,主办方工作人员拿来一套未拆封的《四欧宝笈》让大家观赏。在未打开纸箱前,一位女工作人员与大家聊起了书价问题,她说网上有议论定价偏高。我对她说:“价格永远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标的,而且因人而异。此套书应该值这个价。”一旁的陈先行先生也半开玩笑说:“这套书留到孙子辈就会体现它的价值了。你们看看那些民国年间出版的碑帖印本,现在是什么价格?”陈先生是远离市场的学者,他能够说出此话确非信口开河。据说目前《四欧宝笈》的门市销售情况颇好,上市第一天就售出两套,另还有几套已有人预付了定金。我问了身旁的仲威先生:“你的那本《善本碑帖过眼录》什么时候出版?”他说:“4月底已经印好了。16开本。书价约在200元左右。原本在今年春节之后就要上市的,但因为印刷时将几处页码弄错了,所以只能重新返工装订。”

  当工作人员在讲台上打开金丝楠木帖箱中的《四欧宝笈》后,先抱歉说明只能拆封其中一种。他问大家想看哪种?我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看《化度寺》!”当大家在看到后,都有眼睛一亮之感,的确是“下真迹一等”,众人争先恐后地拍照和翻看。册后许多名家题跋都是第一次见到,而且还有敦煌本《化度寺》残页印本。该套珍藏证书编号081(我预订一套的编号是095),有上海图书馆馆长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两人的签名和印章。帖面以锦缎彩印花纹四周嵌木条。由于匆匆粗看,许多细节无法详鉴。总体感觉已经做到原色原墨,在局部方面似与原物还稍有些差异。但此本《化度寺》原本在品相上就有瑕疵。碑帖要想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有必要出版一些顶级的高端产品。而《四欧宝笈》可以作为当今古碑帖印本中的一个“标杆”性的经典产品,对弘扬古碑帖文化可谓功德无量。

  我其实对《化度寺》的考据点和“前世今生”早已烂熟于心,但初次见到它的“下真迹一等”时仍稍有些激动。我研究吴湖帆,因此对他的旧藏也有着某种特殊的情感。在场的观赏者中,除了仲威和陈先行等少数几人之外,可能再无人会比我对《四欧宝笈》更为了解了吧?当我在翻看《化度寺》时,旁边有一位年轻女士也在俯身认真观赏,我不禁笑着问她:“看得懂吗?”她含羞答:“这个要慢慢看,应该能够看懂。”我莞尔道:“碑帖不是慢慢看就能看得懂的。它要与各种不同的拓本进行比较后,或许才能看得懂。”本次听讲座的人数约有四五十人。后来知道有几位活跃于“书法江湖网”的上海碑帖爱好者也在现场,如田君、赵君等,都是“骨灰级”的新旧碑帖玩家。他们对高精新印古碑帖或书法的印刷工艺和技术指标等均有相当深的研究。

  陈先行首先开讲,他主要从高仿真《四欧宝笈》的意义、古碑帖的文献价值、金石学的学术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讲谈。无讲稿侃侃而谈,其中还穿插一些古籍鉴定领域里的掌故秘辛。他说:碑帖、古籍不像书画那样,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发表几句议论。而只有那些有专业知识的文化人,才能够懂得它们的价值。碑帖欣赏是一门小众化的行为,目前的状况还不及上世纪50年代。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图书馆中收藏的碑帖,没有提供给大众观赏的客观条件。而本次《四欧宝笈》的高仿真出版,也是为了弥补这种缺憾。碑帖的高端复制本与普及性质的印刷本,不可同日而语。他推荐两本碑帖鉴赏的重要工具书:方若、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和仲威《中国碑帖鉴别图录》。但两书仅限于宋以前的碑拓,没有唐代以后的碑拓。目前的鉴藏界,没有足够重视元明清墓志的研究和利用。墓志其实比传记文字要可靠。陈先生的讲座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此次是因身体不适而抱恙前来,令人感动。他是顾廷龙和潘景郑的弟子,也是当今上海古籍目录学界的“大佬”级人物,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古籍版本鉴定委员。但他一直远离市场,虽然也偶尔为私人收藏的善本古籍写题跋,却尽最大可能避免有溢美之辞。他说在此领域里,自己充当的是“裁判员”,所以绝对不能参与其中。

  仲威主要讲谈《四欧宝笈》的一些概况和基础知识,重点是简单讲述《化度寺》的“前世今生”。这在他的《善本碑帖过眼录》中(见《书法丛刊》2012年第六期)已有详述。他说原来曾设想将《四欧宝笈》做成4万元一套,用扬州出土的古代金丝楠木做帖箱,但后来因考虑到其他原因而未能实现,将来看情况再考虑出版普及本。但有一个基本的常识:高端碑帖精印本与学习书法的普及印本不属于同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高端精印本是以鉴赏为第一要义;普及印本是以实用为第一要义。两者的功能和定位不可混淆。

  《四欧宝笈》究竟是吴湖帆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还是60年代初卖给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因为原始档案今藏上海文管会,所以一时尚难完全确定。而王壮弘在《崇善楼笔记》中的《四欧堂》一文中说他1960年曾在四欧堂中看到过《四欧宝笈》,并说“《化度寺》后归上海博物馆。今‘四欧’皆归上海图书馆”。当年吴湖帆以两万元价格将《四欧宝笈》售于上海文管会,而在当时,三千元可以在上海市中心地段买到一栋带天井和前后厢房的两层楼石库门住宅。吴湖帆收藏的存世孤本《许真人井铭》,当年上海文管会的购价也仅为700元。仲威将《四欧宝笈》鉴定为:《化度寺》(海内原拓孤本)传世第一本;《九成宫》(南宋早期拓本)传世第三本;《皇甫诞》(北宋晚期拓本)传世第二本;《虞恭公》(南宋拓本)传世第二本。它们都是传世碑帖中“金字塔尖”式的国宝级文物。但《四欧宝笈》的这个名次“排行榜”,似乎有待商榷。因除《化度寺》外,其他三本碑帖的排名,颇有质疑之声。

  仲威说他自己通过二十年时间才对《四欧宝笈》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如果要详细讲述其中的经过,恐怕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但关于《化度寺》中涂描过的第一个“化”字的“匕”部“穿鼻”问题,仲威仅是简单提及,没有展开讲述。我也曾查检过存世的欧字中,所有的“化”字的“匕”部都不“穿鼻”。那为什么《四欧宝笈》中的“化”字会“穿鼻”?欧字素以结构严谨著称,他不太可能会无缘无故地改变字体和字划。这也是《四欧宝笈》本《化度寺》一个较大的存疑之处。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四欧宝笈》本《化度寺》或许也是翻刻本。但在目前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将《四欧宝笈》本《化度寺》定为“原拓孤本”,应当可以接受。碑帖鉴藏家叶昌炽《语石》中尝云:“校书如几尘落叶,愈扫愈纷。释碑之难,又视校书为倍蓰。”碑帖鉴定真的很难,风险太高,所以它才会有“黑老虎”之称。

  在古今的碑帖鉴藏家中,如果能够收藏《四欧宝笈》中的任何一种,已是千年一遇的奇迹。而吴湖帆一人居然收藏了四种,简直可以说是碑帖鉴藏史上“奇迹中的奇迹”。像吴湖帆这样的大鉴藏家,以后将永远都不会再有了。而他晚年的命运竟是如此的凄惨,当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出卖自己心爱的藏品时,会不会想到过这句诗——聚散总无常,离情长悲怅。

  (《四欧宝笈》,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定价10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3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