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传记研究领域的新成果——评许隽超《刘大观年谱考略》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传记研究领域的新成果——评许隽超《刘大观年谱考略》 发布时间:2014-4-22 11:15:44   作者:马振君  

  许隽超教授《刘大观年谱考略》(以下简称《刘谱》),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谱主刘大观生活于乾、嘉、道三朝,阅历丰富,交游广泛,为高密诗派的代表。作者选此人为谱主,认识与定位很清楚:“拙著以刘大观生平、交游、诗文创作及所处社会、文化、地域背景为基本研究内容。通过搜集、剪裁、排比、考订相关史料,力图准确、清晰地勾勒刘大观一生行实,展现那个时代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吏治民生的多个侧面。”可见,作者是带着一种严肃的史家意识进行研究的。可以说,史的特质是《刘谱》最大亮点。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史料的权威性。《刘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清代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包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湾史语所藏硃批奏折、录副奏折、题本,还包括《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大清搢绅全书》,乾、嘉、道三朝的实录、起居注、粮价清单等。如“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五十八岁”条,此条前半主要载刘大观劾初彭龄一案始末,自正月上疏至三月入都候旨发落,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有关公文甚夥,经作者梳理排列,长达二十页,近二万字之多,非常清晰地再现了这一案件的来龙去脉。《刘谱》还运用了一种很有特色权威档案,即粮价清单。作者“于彼时经济史料亦间有援引,盖非仅视之为文人年谱也”,可知作者是将此《谱》作为能反映社会经济的史书来编纂的,而非止通常的“文人年谱”。可以说,权威的结论来源于权威的资料,资料的权威性使《刘谱》更具史料价值,学术性也更强。

  其次是史料丰富性。除上面所列档案类资料外,《刘谱》所引资料最大来源是同时代人的诗文集,这类史料大概占到一半强。正是诗文,使谱主显得有血有肉,跃然纸上。同时代人的年谱、宗谱、传记类文献,特别是谱主家乘《邱县刘氏宗谱》,这是《刘谱》“世谱”部分的重要资料支撑,也是《刘谱》后面部分很多行实系年的重要依据,这些传记类资料非常好地充实了年谱。据统计,书后参考资料所列方志文献有76种之多,这些资料或用于说明人物行实,或用于补充事件,或用于说明一个地名、一处景观,这都增强了年谱的历史真实。

  第三是行文的客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让材料自身说话,尽可能不加评价。如关于纲目内容、诗文隶属等,若有需说明处,也只加按语。审慎考订,一切出于实证,摒绝捣空之弊。一是内容繁简视材料而定,故每年下内容多寡不一。有的年份因没有任何资料,则干脆付之阙如,如乾隆二十、二十一两年即为此类。而有的史料是非常重要的史料,不可或缺,则不厌其多,如上文所述之嘉庆十五年条,有近三十页之多,几乎占全书篇幅的十分之一。一是纲目叙述语的拟定,也一以资料为准,充分体现了客观、准确、简练的特点。

  《刘谱》的第二个亮点是体例更为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将《年谱》部分按谱主宦迹分为读书应举、初宰粤西、继牧宁远、兵备河东、退居怀庆五卷。从文章学角度看,这使得《年谱》眉目更清晰醒目,便于读者全面把握谱主生平,提高了可读性。二,将人物小传附列于后。附录中共列473人的小传,先汉人,次满、蒙、朝鲜等,资料准确,重点突出,用语简洁,有些可补现有相关工具书之不足。三,编有人名索引。人名后以小括号列出其常用字或区分身份的相关信息,以免混淆,后面即列所在页码,一目了然,使用便利,增强了本书的使用价值。

  史料性的增强和体例的完善,使得《刘谱》特色更鲜明,资料更权威,实当得起“力作”之誉。

  (《刘大观年谱考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定价:55.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