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传承与开拓——略谈《中华要籍集释丛书》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传承与开拓——略谈《中华要籍集释丛书》 发布时间:2015-3-27 10:09:08   作者:高克勤  

  作为中国大陆两家最具影响的古籍专业出版社的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出版古籍整理、传统文化研究和普及图书方面有一致的地方,但在具体的图书选题方面曾经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这是由两家的历史渊源所决定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古典文学出版社和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与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合并成立的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按照当时的分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的选题以古典文学为主,而中华书局则以历史、哲学为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在整理出版古典文学典籍的同时,也整理出版了一些古代哲学典籍和普及读物,如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韩非子集释补》,王焕镳的《韩非子选》,蒋祖怡的《论衡选》,王利器的《盐铁论校注》,侯外庐、李学勤校注的《东西均》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易名并独立建制后,图书选题的范围有了大规模的拓展,古代哲学典籍及其研究、普及读物也成了选题的一个重要板块。

  1978年后,上海古籍出版社首先影印出版了一批哲学典籍,如唐陆德明撰《经典释文》、清陈梦雷撰《周易浅述》、《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诸子百家丛书》等;随后又着手整理出版了《朱子全书》、《王阳明全集》、《康有为全集》等一批大家著作,同时,也开始筹划系统地整理古代哲学典籍。当时,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丛书已出版有十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如《论语集释》、《庄子集释》等,为今人点校;也有一部分是当代学者新撰的成果,如朱谦之撰《老子校释》、高明撰《帛书老子校注》等,在学界已有广泛影响和好评。珠玉在前,是畏缩避让,是一味模仿,还是学习并进而超越?作为一家有追求的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不拾人牙慧,决定另起炉灶,走开拓创新之路。而恰在此时,时任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的王元化先生(1920—2008)提议编辑出版一套《先秦诸子集释丛书》或《诸子集释集注丛书》。元化先生晚年提倡“有思想的学术”,推崇清代乾嘉学者严谨扎实、文必有据的遗风,重视古籍整理著作的出版。经上海古籍出版社和特邀专家讨论后,认为这套丛书应与《新编诸子集成》丛书有区别,入选的图书不应局限在诸子著作,而应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等各个学科;丛书各种均应选择精良的版本加以校勘,以汇集前人注释成果和体现当代学术水准为主,整理者应为这个领域有精深研究的学者,且以当代学者为主;丛书各种应有大致统一的体例,但撰者在阐释和评注方面可有各自的特色,以体现不同的风格及整理者的学术成果。丛书定名为《中华要籍集释丛书》,由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主持并资助出版。社里决定由我负责这套丛书的实施。为此,我与元化先生进行了多次沟通。我请元化先生出任这套丛书的主编,他坚决不同意。他对我说,我们这代人已经没有什么要求了,主要是为后人做些事。他提名由原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时任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的钱伯城先生任主编。元化先生尽管不挂名,但一直过问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进程,并多次推荐可以入选丛书的书目及其整理者,如推荐陈奇猷先生两种旧著《韩非子校注》、《吕氏春秋校释》的修订本列入《中华要籍集释丛书》中予以出版。元化先生去世后,上海古籍出版社一本先生遗志,持续而又稳步地推进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这套丛书的出版,还得到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丛书中的许多品种都得到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由于丛书各种以校勘注释为主,这就对整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整理者不仅要对整理对象有精深的研究,而且要甘于寂寞,从事古籍整理这不求一时喧哗而能流传后世的事业。由于目前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偏重论文论著,古籍整理不被重视,不算学术成果,导致相当多年富力强的学者没时间或不愿意从事古籍整理工作。而老学者和已成名的中年学者相比之下不仅对校勘注释之学较为熟悉,而且已没有或已不看重所谓学术成果的考核,于是我们把组稿对象集中在老学者和已成名的中年学者;同时,我们尤重视已故学者的遗稿。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相当一些已故学者的古籍整理遗稿未能得到出版,如不及时整理出版,将会湮没。因此,我们尽可能地利用长期积累的作者和信息资源,寻找这些作者遗稿,视其为一项学术遗产的抢救工作。我们认为,从事古籍整理出版,要开拓选题,首先就要做好传承的工作;而这一工作的首要就是将已有的成果公之于世。

  《中华要籍集释丛书》从2000年开始出版第一种《韩非子新校注》起,基本上年出一至二种,截至2013年年底,这套丛书已出十余种。其中张宗祥(1882—1965)的《论衡校注》、吴毓江(18981977)的《公孙龙子校释》、王焕镳(19001982)的《墨子集诂》、范祥雍(1913—1993)的《战国策笺证》等都是这些已故知名学者一生的治学结晶,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献价值,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张宗祥曾担任浙江图书馆馆长、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是古籍整理、版本目录学方面的一代宗师。《论衡》向无佳本,他搜罗自宋以来几乎所有刊本、校本,征引资料数百种,又予精注,抉隐发微,历六十余年于1959年始成《论衡校注》,又历五十余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成为《论衡》迄今之最善本。已故西南师范学院教授吴毓江以治墨学著名,其《墨子校注》(点校本)已列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这部《公孙龙子校释》依据二十余种版本校订《公孙龙子》原文,全面整理错简,力求恢复其本来面目,同时集前人之校释,并加以见解独到的按语,揭示《公孙龙子》的妙义真谛。已故杭州大学教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王焕镳的《墨子集诂》以晚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为底本,选录《墨子间诂》刊行后近百年间学术界有关《墨子》校释的重要见解和发现,并从文字、声韵、义理、文例四方面进行考察,在订正错简、疏通文句、辨明篇章等方面有不少发明,成为《墨子间诂》后又一部集大成之作。自学成才的古籍整理专家范祥雍先生,学殖深厚、文史通贯,1953年以《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一书蜚声学界,1956年由陈子展、胡厚宣、章巽三位教授联名推荐后经市高教局审核批准受聘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又被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聘为特约编辑。他花了近四十年精力陆续写成的《战国策笺证》,在古籍整理中融入了自己的学术判断,能做到无征不信、博观约取、敏而有断,因此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陈奇猷先生(1917—2006)以毕生精力潜心研究《韩非子》、《吕氏春秋》,其《韩非子校注》、《吕氏春秋校释》两书修订本《韩非子新校注》、《吕氏春秋新校释》较之初版本,不仅篇幅大增,而且注释更为精到,资料更为丰富,认识也趋深化。如他重读《韩非子集释》,发现其中最大错误是同意清人陈澧对韩非“仁、义、礼”之说的观点,即认为“韩非解仁、义、礼三字义则纯乎儒者之言,精邃无匹”,从而影响了对韩非思想的正确认识。他认为,韩非之思想确是如司马迁所说“归本于黄老”,是据老子“小国寡民”之理想社会引导出其法治之理想社会,借《老子》之文发挥其法治理论。执此韩非思想体系以注韩文,多数问题皆得迎刃而解。为此,他对《韩非子集释》进行了重大修改。除了认识的深化之外,修改中主要吸收了《韩非子集释》出版后数十年间的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新出土的文物资料《老子》、《黄帝四经》、《马王堆帛书战国策》、《包山竹简》等,对原版作了全面增补和修订,改正原版的疏误,增补篇幅多达原版的三分之一。

  除了老学者和已故学者外,我们也关注一些学有专攻且从事过古籍整理的中年学者,邀请他们成为这套丛书的作者。例如,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定生对文子有很深的研究,曾撰有《文子要诠》,198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但是,该书受体例限制,主要对《文子》思想作诠释,篇幅较简。我读过李先生在我担任责任编辑的《道家文化研究》丛刊上发表的关于《文子》的论文,得知他在完成《文子要诠》后对《文子》续有研究,就邀请他按照《中华要籍集释丛书》的体例要求,在《文子要诠》的基础上对《文子》一书作规范的整理。李先生除了参校各本《通玄真经》外,还以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文子》残简与今本《文子》校勘,详解文子有关论述,经过几年努力,完成了《文子校释》一书。长期以来,《文子》被认为是伪书,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没有文子这个哲学家。《文子校释》一书辨文子真伪,考文子事迹,阐述文子道论,恢复《文子》的本来面目,对研究《文子》的真伪及其哲学思想有重要价值。贵州民族学院王天海先生长期从事古籍整理,曾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过几种古籍今译著作。经复旦大学中文系王运熙教授的推荐,我们邀请他承接《荀子校释》的工作。王先生的《荀子校释》以《古逸丛书》影刊宋台州本为底本,校以宋、明十多种善本,博采历代学人包括日本学者的著作上百种,集各种异说于一书,还辑录荀子佚文,又广集历代有关荀子研究资料为本书附录,并列出引用参考书目文献二百余种,为研究荀子的学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是书出版后,得到了业界的称赞。王天海后又受邀成为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的作者。

  《中华要籍集释丛书》以集校集释为主,但并非仅是汇集前人注释成果,做总结归纳,而特别重视建立在新材料发现基础上的创新,重视学术上的推陈出新,体现当代学术水准。作为先秦要籍的《韩非子》,不仅仅集先秦法家的大成,影响始终不衰;而且是文学和语言宝库,极具研究价值,所以历代研究著作及名家辈出,即以《中华要籍集释丛书》而论,就有陈奇猷先生的《韩非子新校注》。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觉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专业汉语史方向研究生毕业,从事《韩非子》研究近三十年,搜集了现存所有的《韩非子》善本,精心校勘,最大程度恢复了韩非子的原貌;又参考古今名家的研究注解,断以己意,清理和纠正前人的一些讹误,包括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的疏误,撰成《韩非子校疏》一书。是书篇幅远超前人,除正文校注外,还附录十种,包括韩非子佚文、本书韩非子原文所据文献及文字取舍略例、韩非子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题识辑录、韩非及韩非子研究资料辑录、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失误初揭、梁启雄韩子浅解伪校举证、本书多音字一览、韩非子人名族名索引、韩非子地名国名朝代名索引、本书提要注释采摭文献要目等。如果说,陈奇猷先生的《韩非子新校注》代表了二十世纪《韩非子》基础研究的水准,那么,张觉的《韩非子校疏》则显示出新世纪学者在《韩非子》基础研究方面努力的成果。

正因为有这样的追求、这样的努力,《中华要籍集释丛书》已经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图书品牌,赢得学术界和读者的肯定。假以时日,集腋成裘,《中华要籍集释丛书》必将蔚为大观,成为古籍整理的标志性成果。

 

  《中华要籍集释丛书》已出书目:

  (以出版时间为序)

  韩非子新校注(全2册)

  [战国] 韩非著 陈奇猷校注

  公孙龙子校释

  [战国] 公孙龙著 吴毓江校释 吴兴宇标点

  吕氏春秋新校释(全2册)

  [战国] 吕不韦著 陈奇猷校释

  世说新语汇校集注

  [南朝·宋] 刘义庆著 [梁]刘孝标注朱铸禹汇校集注

  文子校释

  [战国] 文子著 李定生、徐慧君校释

  墨子集诂(全2册)

  王焕镳撰

  荀子校释(全2册)

  [战国] 荀况著 王天海校释

  战国策笺证(全2册)

  [西汉] 刘向集录 范祥雍笺证 范邦瑾协校

  论语汇校集释(全2册)

  黄怀信主撰 周海生、孔德立参撰

  韩非子校疏(全2册)

  张觉撰

  论衡校注

  [汉] 王充著 张宗祥校注 郑绍昌标点

  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全2册)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撰 黄怀信修订李学勤审定

  易林彙校集注(全3册)

  [旧题汉] 焦延寿撰 徐传武、胡真校点集注

  老子指归校笺

  [汉] 严遵撰 樊波成校笺

  金匮要略校注集释

  [汉] 张仲景著 刘蔼校注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5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