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西域—中亚语文学研究》述介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法律文化
- 美梦成真 世界大同
- 大型宗教历史典籍资料文库《中华珍...
- 徜徉于红楼美境中
- 《咏怀堂诗集》出版
- 一部绣像的汉代史——评《石头上的...
- 中国杂体诗歌研究之开创性成果
- 《战国文学史论》:细说战国文学
- 善本掌故:世界孤本《金言集》
- 家族小说古今贯通研究的硕果——评...
- 《陶文图录》——陶文的集大成之作
书讯书评
自缪勒、西格林等第一批西域语言学家把吐火罗语的概念引入语言学界,西域中亚的古语言、文献学研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状况如何?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出《西域—中亚语文学研究》也许可以让我们一窥目前海内外的最新研究信息。
本书是2012 年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西域—中亚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论文集,也包括《古代维吾尔语诗歌的语文学研究》的部分成果,由“长江学者”、国际回鹘文专家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教授主编,汇集了俄罗斯科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德国勃兰登堡科学院、日本京都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土耳其安卡拉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以及国内各高校和研究院的顶尖学者的研究论文,研究范围包括以敦煌、吐鲁番及邻近地区所发现写本为对象的语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对于学科研究的综述和回顾,也有最新资料与具体问题的探讨。
文集分为六大部分,现每个部分择例介绍,以飨读者:
吐火罗语及文献部分
徐文堪先生对于吐火罗语的概念和研究史做了十分精要的总论,并结合了历史语言学、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成果。
荣新江先生、庆昭蓉博士、荻原裕敏博士对于“龟兹地区现存吐火罗语写本与题记的调查与研究”项目进行了介绍。这一项目调查范围遍及克孜尔、亦狭克、库木吐拉、克孜尔尕哈、森木赛姆、玛札巴赫、苏巴什等石窟及其周边遗址现存的胡汉题记与出土文物,同时对于龟兹地区的古代山川地理、交通路线等重大历史课题也予以关注。
维也纳大学Melanie Malzahn教授介绍了其主持的大型项目“吐火罗语书写文献网上版本”的特点和设计情况。该项目最终目标是为介绍吐火罗语文献的照片、换写、转写、翻译、注释和语言功能的有关信息提供一个单一平台。
捷克Masaryk大学的Micheal Schwarz博士的论文,是对具体词汇的探讨。他总结了“佛”这个名称在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等各种语言中的变体。他认为佛这个词的伊朗语变体是中介者,让人感兴趣的是许多西域语言中都曾使用过“众神之神”与“佛”结合的形式。
伊朗语及文献部分
英国伦敦大学Nicholas Sims-Williams教授做了题为“吐鲁番文献中的《阿希加的智慧》与其他古代近东元素”的报告,以粟特语译本《阿希加的智慧》为例,分析了近东语言与中亚粟特语的关系,将吐鲁番文献与近东文明联系起来。
德国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学研究所所长Desmond Durkin-Meisterernst研究员对于著名学者Sundermann校订的摩尼教赞美诗全集《活灵言语》的编著情况进行了介绍。
北京大学的段晴教授通过介绍于阗语案牍,巧妙地揭示了八世纪的于阗人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片段。
汉文文献研究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教授《高昌翻译问题初探》一文深入探讨了高昌国的历史渊源及其不同时期的翻译。
朱玉麒教授介绍了《西域水道记》作者徐松考察、并将西域梵经石带回中原的史实,为我们了解乾嘉学术的转型、西北历史地理学的兴起,提供了极有兴味的史料。
复旦大学余欣教授的《诸军达考》,则考证了甜菜是由波斯传入中国的,其译名也源自中古和新波斯语,伊朗诸族的事物和相应的语词一同丰富了中古中国文明。
考古与古代宗教研究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李肖教授做了题为“近年来吐鲁番佛教考古的新收获”的主旨报告介绍了2011年十大考古发掘之一的吐鲁番吐峪沟佛寺发现的最新成果,内容和图片十分丰富。
刘震研究员和陈怀宇博士通过梵语和于阗语残片的解读,以及与三个译本,对《象腋经》通篇作了内容和结构上的对照,对该经所存的各种名目的经题作了逐一分析。
上海社科院的芮传明教授在林悟殊先生校订本《摩尼教残经》的基础上又作了若干修正,以《残经》文书为例,对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特色作了探讨。
古代维吾尔语文献研究部分
德国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学研究所的笠井幸代博士的《阿比达磨俱舍论实义疏的古代突厥语版本》一文收入本集。回鹘人接受佛教以后创作了大量的佛教典籍,并利用了不同的文字,此篇包括婆罗米元素的文本是在汉文佛教文本的基础上写成的,反映了当时各种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情况。
在德国哥廷根大学Jens Wilkens 研究员的研究中提到,回鹘文文献《十业道的故事》中收集了许多古代维吾尔故事及传说,这些材料被称为是“百科全书”式的佛教知识。他具体的分析了其中一篇涉及母亲子宫中胚胎的发育过程的传说故事。
新疆大学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教授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新出土的回鹘文残卷中的一篇编号B128:18 的文献,系押首韵佛教韵文诗。
西北民族大学阿里木·玉苏甫副教授介绍了斯坦因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回鹘文册子本《说心性经》,并根据其语言特点和书写特点将该文献推断为元代遗物。
此部分还收入了中央民族大学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教授、张铁山教授,中国社科院赵明鸣研究员、日本龙谷大学橘堂晃一教授,日本弘前大学松井太教授,土耳其安卡拉大学Melek Özyetgin 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的沙依提等学者的综述或具体研究。
近代西域中亚研究部分
收录了中央民族大学胡振华教授、中国社科院陈宗振研究员、敦煌研究院杨富学研究员以及娜仁高娃调研员等四位学者的最新研究。
篇幅所限,这本新书中涉及的中亚—西域语言学的最新成果不能一一概括。近二十年来,我国考古学者在吐鲁番、敦煌等地不断发现大量新的不同语文文献,为西域—中亚语文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国内的西域—中亚语文学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尤其是在研究方法上取得很大进展。以往,相关的国际性研讨会更多集中在敦煌和吐鲁番研究院等地。近年来,以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为代表的高校和研究机构,青年学术队伍也不断扩大和成长。在这一环境下,中央民族大学或许可以传承著名突厥语专家耿世民先生所开辟的研究传统,成为国际西域—中亚语文学研究的又一重镇。
(《西域—中亚语文学研究》(2012 年中央民族大学主办西域—中亚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12 月出版,定价:98.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