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政治意欲中的晚清佛学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政治意欲中的晚清佛学 发布时间:2013-4-24 15:30:15   作者:蒋海怒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9月25日,甲午战争带来的压抑氛围尚未在士林中消散,而维新变革又处于未雨绸缪之际,几位新派士大夫相约在“海上(上海)”光绘楼影棚里合影。他们“或趺坐,或倚坐,或偏袒左臂右膝着地,或跽两足而坐,状类不一”。其中梁启超结跏趺坐,谭嗣同则合掌而立,大异于他们留在我们心中的“热血干政”的印象。这七位人物(吴嘉瑞、谭嗣同、宋恕、梁启超、汪康年、胡惟志、孙宝瑄),从籍贯出身到学林渊源乃至政治立场均存在巨大差异,却因佛学的嗜好而成为莫逆之交。所谓“其人多喜圆教统,志游觉海,一日皆于光学中现身”。然而在一年后,随着政坛的腥风血雨,这几个人或慷慨就义,或飘零海外,或郁郁而终,世事的无常让人嗟叹不止。孙宝瑄、宋恕、章太炎不约而同地指称这张照片上的七人是“竹林之友”。

  这幕“竹林交游”遗影成为晚清政治话语的重要象征,而佛学则是这个阶段政治理论建构的一个修辞特征。在1894 —1905年间,大量带有浓重佛教氛围的政治论说逐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佛教的名相被广泛地使用于政治辞令,佛学的义理被巧妙地赋予新的解释以润饰政治的诉求,佛教的思想成为新学家群体沟通中西学问的触媒。佛学远离了兰若和经堂,变成了“政治家佛学”。康有为“以己意进退佛说”,早年即“探儒佛之微旨,参中西之新理”。另一位佛教“先觉”夏曾佑曾有长达十年的宗教思考,得出“非宗教之理大明,必不足以图治”的结论。这种“隐秘”的思想随之在戊戌前后流传开来。1894年梁启超偕夫人入京,开始与夏曾佑往来频繁,“衡宇望尺咫”。梁启超亦于此时结识了汪康年,汪也嗜好佛教。1895年,谭嗣同在北京结识了梁启超,从后者那里了解到康有为公羊学,也结识了夏曾佑。1897年,章太炎与宋恕结交,“渐近玄门”。自1903年入狱后,章氏专攻法相唯识学,出狱后号召“以宗教发起信心”。蔡元培在读日人井上圆了著作后感悟“教者无不以护国为宗旨”。宋恕在给俞樾的信中言及日本,称“儒佛合教兴邦之速度大胜基督”。与上述新学家志同道合的还有吴嘉瑞、沈曾植、严复等人。黄遵宪曾描述当时士林聚谈的场景道:“兼综九流能说佛,旁通四邻善谈天。红灯夜雨围炉话,累我明朝似失眠。”作为见证,《忘山庐日记》中1897年后关于宗教的内容突然激增了。

  在此政治佛学场域中,有两个维度值得注意:经学史和西学东渐史。由于清代经学繁荣,当这些来自古文经学的朴学家、今文经学的公羊学家、宋学的理学家思考“政治佛学”的时候,往往秉承着固有的经学思维方式。就“宋学”派而言,彭绍升是近世佛学研究的肇始者,他和罗有高、汪缙、薛起凤等人构成了乾嘉时期“士林佛学”的主体,被视为晚清佛学复兴的起点。就“古文经学”而言,早期的江藩、江沅等人亦具有双重身份,江沅经学研究成就斐然,江藩以《汉学师承记》在享有盛名,但他们又都是彭绍升的入室弟子。章太炎则意图将朴学和唯识学结合起来,融铸成某种有力的“政治话语”的方法论。章氏在1906 —1908年间的十余篇政治论文皆运用唯识学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其晚年的《齐物论释》亦运用因明学和八识观念来解释庄子“齐物”,由之阐述政治多元主义立场。晚清“今文经学家”多兼治佛学。这些“新公羊学”领袖的盛谈佛理,主要不是出于信仰或知识学兴趣,而是来自时局的忧患意识。佛教承担了公羊“改制”理论的“旁证”功能。将公羊学与佛学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人物,从嘉道时期的龚自珍、魏源到清末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宝瑄,层出不穷。在公羊学家看来,“三世”、“改制”、“拨乱”、“大同”、“一统”、“太平”思想与佛教的历史观相当一致。

  “宗教每为文化之先锋”(陈垣语),在政经制度和格致之学而外,新学家们普遍认为宗教思想是西方富强背后的人文动源,西学与佛学同质性则是他们的一个常识性误解。早在乾隆末期,博学鸿儒如纪昀竟声称:“盖西方之教惟有佛书”。而在晚清时期,一方面“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另一方面则论定“海内外政治家之源皆出于佛”(宋恕语)。于是在他们眼中,西方的优势从科技(长技)、制度(政经)、文化、宗教,一步一步向内转,而他们最后则选择了求之于“佛”而来沟通“西学”的道路。西方政治理念如平等、自由往往与佛教的“破执”、“真如心”等量齐观。而释迦牟尼更被描述为推进平等、反对奴役的政治先驱。即使到了20世纪,西方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之所以能为知识分子在短期内吸取,佛学的“桥梁”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无论从西学还是佛学本身来看,这种“去脉络化”理解方式都是不合理的。这种思想告白在知识学层面则往往凸显其肤廓的特质。

  考察晚清“政治佛学”,一方面可以促成晚清思想场景中的佛学价值观与中国政治意识纠葛的“问题群集”从幽暗走向显豁,从而走向对此“政治宗教语境”更为学理化的研究;另一方面,佛学在晚清“古今、中西”多元文化交汇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功能也得以渐趋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晚清政治与佛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定价4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2013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