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张荫桓诗文珍本集刊》:为学界提供一手晚清文献资料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纂录清代杜诗学文献之精华——评孙...
- “四邻出耒耜,何必吾家操”
- 《杜律启蒙》点校本出版
- 西周金文中的字与词
- 学术研究与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新成果...
- 大师手泽——陈寅恪《唐代政治史略...
- 版本目录学的思考与实践(中)——...
- 书堆中秋波那一转
- 《杜维明思想学术文选》编后记
- 正本清源 析理明变——《〈元刊杂...
- 山重水复寻出路——《药学分典》编...
书讯书评
张荫桓(1837—1900),字皓峦,号樵野,广东南海人。他的一生正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在他六十多年的生涯中,中国先后遭受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甲申、甲午的多次战败,直到庚子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严峻的形势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及统治集团发生分化,思变者不乏其人。但张荫桓既不同于张之洞等人的洋务派,也不同于康、梁及谭嗣同等人的维新党,却又是一位于清末政治、外交、文坛都逾轶众流的风云人物。
张荫桓初应童子试不授,遂弃科举业。同治初年随舅氏往济南,纳赀为知县。后凭其才干和智谋,以为官有建树,由道员至按察使,光绪十年(1884)调京赏三品卿衔,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学习行走。号“知外事”。先后出使欧美和日本诸国,两入总署为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期间还任过清制规定非翰林进士出身不授的吏部、礼部侍郎。光绪帝锐意推进新政,张氏多有陈奏,得到器重,被命主管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因努力新政,荐举康有为等,戊戌政变获罪,发配新疆。义和团事起,诬以通俄,论斩戍所。光绪二十七年(1901)复故官。《清史稿》卷四四二有传。
张荫桓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知名诗人,词章华赡,诗笔清苍深郁。与学者名流如潘祖荫、李文田、翁同龢、龚易图、王懿荣、盛昱、端方、黄遵宪等酬唱对应,极一时之盛。其诗作绝大部分为七言律诗,讲究对仗用典,内容广泛。如《来复集·海图》诗述中法战争时法舰侵占台湾基隆事;《不易集·晏海丞自关外回述牛庄战事》诗述甲午战争日军侵占东北牛庄事。诗意含蓄深沉,可谓以诗记史。又如《庚癸集·阅兵行》、《风马集·大明湖观水雷歌》述清军士气有声有色,此类题材为清诗中仅有,殊为可贵。又如《铁画楼诗钞》卷三《三洲集》,张氏描绘了出使他国的所见所闻,诸如异国建筑、风俗、政事及山川景物。这些作品扩大了我国诗歌的表现领域。此类题材除其同时的黄遵宪外,概不多见。此外,张氏酷爱书画,且本人也善书画,故又多题画之诗作。近有学者以为,“张荫桓受地域诗风影响,亦宗三唐,致力于杜甫,五古颇学张九龄,七古则又学苏轼,而近体亦学王士祯”。同乡诗友谢偶樵著《白香词谱笺》,张氏还为之校订,可见他词章造诣之不凡。
光绪五年(1898),张荫桓曾任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署按察使,驻芜湖。芜湖盛行精美铁画,甚得张氏喜爱,曾家藏铁画梅、兰、竹、菊四联屏。调京后,张氏遂筑“铁画楼”为居所,并冠名其诗文集。又因家富藏百余幅王石谷画,颜其室曰百谷山房。
张荫桓以薄尉起家,骤跻巍官,总遭变故。对他大起大落的仕途命运,无论生前还是殁后都毁誉参半,以致非但学行淹没不彰,书学画艺亦俱为所掩。故虽有文名,但著述流布很少;虽有戊戌变法“幕后之大人物”之称,却难觅其第一手文献资料。本书的汇编将为学界提供张荫桓珍贵诗文资料数种:《奏稿》、《三洲日记》、《戊戌日记》、《家书》、《铁画楼诗钞》、《铁画楼诗续钞》、《铁画楼骈文》等。
(一)奏稿十九篇,岭南王贵忱藏。始光绪十四年至光绪二十三年(1888至1897),内容有内务与外事两个方面,多为张氏所撰或经誊写之清稿本,间有其手自校改者,亦有为他人代拟稿者。光绪二十一年(1895),张荫桓继李鸿章任中国全权大臣,与日本全权大臣林董于次年议定《中日通商行船条约》,其奏稿中揭示了商议细节。
(二)《三洲日记》是张荫桓奉命任美利加、日斯巴弥牙(今西班牙)和秘鲁三国公使期间所写的日记。起自光绪十二年二月初八(1886年3月13日),止于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889年12月5日)。初分十六卷,由张荫桓回国复命时钞录进呈,称《奉使日记》。后经张氏本人修订,更名《三洲日记》八卷,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北京刊印,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再次印行。日记中除了对当时华人在美境遇及美对华态势有较多记述外,对其他诸如与多国使节的外交活动、参观游历、往来公私案牍均有记录。张荫桓博学多才,兴趣广泛,思想敏锐,这在他的《三洲日记》中表现突出。他十分留意考察西方社会风俗民情,关注和研究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并作出精辟分析,随时随地发现在他看来的新事物,并对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连续四年的外交官生涯,为张荫桓认识和学习西方提供了便利的机会。
张荫桓出使归国几年后,就组织编辑了《西学富强丛书》十集(分算学、电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史学、公法学、矿学、汽车学和工艺、兵政学和枪炮学)。光绪二十二年,与《三洲日记》北京刊印的同年,《西学富强丛书》也在上海等地刊行了。
(三)《戊戌日记》手稿本,这是张荫桓在戊戌变法期间的重要遗墨。始于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日(1898年1月22日),止于同年七月初六日(8月22日),即张氏被捕前三十二天。内容涉及面甚广,诸如宫廷奏对,围绕推行新政在帝后之间、朝臣之间进行的明争暗斗,以及张氏与一些显贵学者的交往。日记所述这段时间恰好也是张荫桓在清廷最为活跃的时候。张氏为人精敏,言论慷爽,其仪态风神流露于日记,笔力刚劲而清峻,章法洒脱而蕴雅。日记用张氏自印“铁画楼”专用绿丝界格竹纸,每半页八行,原分三册装订,计一百三十一页,首册前有张氏楷书“戊戌日记”四字。日记手稿曾为著名国画家卢子枢旧藏,现为岭南著名学者王贵忱珍藏。
(四)《铁画楼诗钞》五卷。卷一《庚癸集》,卷二《风马集》,卷三《来复集》,卷四《三洲集》,光绪二十三年(1897)京都初刻本。此四卷封面题签有称“铁画楼集”者,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间有张氏手改字,为坊肆绝版之物,后为叶恭绰收藏,详见叶氏跋文。叶氏有朱笔点评,如卷二《风马集·虢季子盘歌》,叶批“此考该盘者所宜知也”;又《駪征》,叶批“此必有本事”;又《赠陈别驾用杜工部赠尚书记韵》,叶批“深婉似杜”。
卷五《不易集》,可能因次年政变发生未及印行,但有写样待刻本和初刻校样本存世,今为王贵忱收藏。写样本目录八页,正文四十页,首尾俱全,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有张氏校改字样。校样本存目录二页,正文十一页,较写样本增刊九页,内容均与写样本衔接,增刊收诗的下限延至戊戌年(1898)正月,亦有张氏手校字样。版刻款式悉同前四卷,只是略显粗糙。本书为保留原貌,将卷五《不易集》的校样本置于写样本之后,两者的目录、诗篇略显重复。
(五)《铁画楼骈文》二卷,有济宁孙毓汶序文,对张氏诗文书法称誉备至,尤于骈骊文更推为一代作手。光绪二十三年(1897)京都初刻本,亦有张氏校改字样,卷二末有补刻的《策曹司文》和《岭学报序》两篇,共三页。亦为叶恭绰收藏。又因《骈文》二卷与《诗钞》四卷同时刊刻,其版刻中缝均作“铁画楼诗钞”,故书志又有“铁画楼诗钞六卷”或“铁画楼诗文稿”的著录。
(六)《铁画楼诗续钞》二卷,又名《荷戈集》,收张氏谴戍新疆二年(戊戌年八月二十八日至庚子年五月初三日)所作诗篇二百三十余首,由其旧属刊版于广东高要。清季外交官许珏有长诗代跋,作于光绪二十八年,时张氏已为朝廷复官。
(七)家书十通和《张樵野先生诗稿》二十四首,原为鹤山易孝根旧藏,现藏广东佛山市博物馆。《诗稿》有张氏手迹二首,余为誊清稿。誊清的诗稿收入《铁画楼诗钞》卷三《来复集》,个别文字有异。
(八)《骈体正宗》初二编稿本,存二编两册,系张荫桓选编。收其本人手写骈文四篇,余为誊录清稿。另有张选初二编目录手迹数页,可循其编纂思路。原稿为卢子枢旧藏,现为王贵忱所藏。
据记载,“翁常熟党国时,依之(指张氏)直如左右手,凡事必谘而后行,每日手涵往复,动至三五次”。本书附录影印翁同龢致张荫桓(或总署总办)的信札手迹十五通,可见两人踪迹往返之密。此信札与书前张氏名刺、手札书影均为王贵忱先生所藏。
此次出版的《张荫桓诗文珍本集刊》由曹淳亮、林锐选编,王贵忱学术指导。同时,我们对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佛山市博物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张荫桓诗文珍本集刊》(全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定价:5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