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大师手泽——陈寅恪《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重版感言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亦谱亦传 人史并现
- 《俄藏黑水城文献》汇集大量珍贵文...
- 深读天台佛学渊薮 管窥百年义理之争...
- 渡边浩《东亚的王权与思想》评介
- 历史的缩影——评《历代名臣奏议选...
- 中国尺牍文献的发展及其价值(下)
- 提供历史细节的《宋代日记丛编》
- 清末私家刻本风范 稀世经史子集融合...
- 纸上敦煌还原莫高窟真实相貌 “解读...
- 解读学人研思 呈现全新资料——《王...
- 藤原佐世与《日本国见在书目录》
书讯书评
大师手泽——陈寅恪《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重版感言
发布时间:2010-3-16 0:00:00 作者:高克勤
为了纪念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逝世4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应寅恪先生之女流求、美延之请,重新影印出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
《唐代政治史略稿》即《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陈寅洛先生继《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唐史研究著作。寅恪先生在精心考证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唐代政治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种族及文化这两个“李唐一代史事关键之所在”的问题,所论多唐以后研究唐史学者所未论,别具只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为中国中古史研究中的里程碑著作。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自序曰:“寅恪尝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于李唐一代法制诸端,妄有所论述。至于政治史事,以限于体例,未能涉及。兹稿所言则以唐代政治史为范围,盖所以补前稿之未备也。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而《资治通鉴》一书,尤为空前杰作。今草兹稿,可谓不自量之至!然区区之意,仅欲令初学之读《通鉴》者得此参考,或可有所启发,原不敢谓有唐一代政治史之纲要,悉在此三篇中也。”此序写于壬午(1942)七夕。此书则于1943年5月由时在重庆的商务印书馆出版。
寅恪先生曾对门生蒋天枢言:“此书之出版,系经邵循正用不完整之最初草稿拼凑成书,交商务出版。原在香港手写清稿,则寄沪遗失矣。”黄恪先生一生多艰,屡遭时乱。抗战时颠沛流离,藏书、文稿或毁于战火,或失于人祸。晚年目盲,著述需请人记录或抄写。不料又遭“文革”浩劫,文稿被洗劫一空,片纸不留。所以,寅恪先生的手稿留存的不多,极为珍贵。但想不到这份手写清稿尚存天壤。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寅恪文集》后,接到陶菊隐先生转来的王兼士来信,说他保存有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略”的手稿,计143页,请菊老联系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即派魏同贤同志去拜访王兼士先生。王先生是无锡人,民族资本家,时任市政协委员,七十多岁。他告诉魏同贤,他收到陈寅恪先生寄来的手稿后,曾谋求出版未果。现在能交给出版社出版,总算没有辜负陈先生的嘱托,了却了一件心事。他把手稿交魏同贤带回出版社,旋交蒋天枢先生保存。手稿封面上写有:“请交上海浙江兴业银行王兼士先生收存弟寅恪敬托。”蒋天枢先生细读手稿后认为:“清写稿系定稿,其中仍有改笔,有红色校笔,即双行注与括弧之增减,亦细密斟酌;其他,一字之去留,一笔画之改错,一语之补充,及行款形式之改正,无不精心酌度,悉予订正。由此可见先生思细如发之精神与忠诚负责之生活态度。先生曾称温公读书之精密,师既已效法之,而更阐发昔贤所未及见到之种种问题,斯先生之所以卓绝于今世也。” 正因为此稿有排印本所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仅可作校勘之用,更准确地了解寅恪先生的著述之意;而且可以一睹大师手泽,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此手稿影印本,请蒋天枢先生撰序,序的主要内容即上文所引。书名作《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系从寅恪先生原署。转眼间,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印本已很难再觅。因此,此次重印,一是为了纪念寅恪先生,二来也是让更多的读者有一睹大师手泽的机会。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定价45.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09年05月)
《唐代政治史略稿》即《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陈寅洛先生继《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唐史研究著作。寅恪先生在精心考证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唐代政治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种族及文化这两个“李唐一代史事关键之所在”的问题,所论多唐以后研究唐史学者所未论,别具只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为中国中古史研究中的里程碑著作。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自序曰:“寅恪尝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于李唐一代法制诸端,妄有所论述。至于政治史事,以限于体例,未能涉及。兹稿所言则以唐代政治史为范围,盖所以补前稿之未备也。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而《资治通鉴》一书,尤为空前杰作。今草兹稿,可谓不自量之至!然区区之意,仅欲令初学之读《通鉴》者得此参考,或可有所启发,原不敢谓有唐一代政治史之纲要,悉在此三篇中也。”此序写于壬午(1942)七夕。此书则于1943年5月由时在重庆的商务印书馆出版。
寅恪先生曾对门生蒋天枢言:“此书之出版,系经邵循正用不完整之最初草稿拼凑成书,交商务出版。原在香港手写清稿,则寄沪遗失矣。”黄恪先生一生多艰,屡遭时乱。抗战时颠沛流离,藏书、文稿或毁于战火,或失于人祸。晚年目盲,著述需请人记录或抄写。不料又遭“文革”浩劫,文稿被洗劫一空,片纸不留。所以,寅恪先生的手稿留存的不多,极为珍贵。但想不到这份手写清稿尚存天壤。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寅恪文集》后,接到陶菊隐先生转来的王兼士来信,说他保存有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略”的手稿,计143页,请菊老联系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即派魏同贤同志去拜访王兼士先生。王先生是无锡人,民族资本家,时任市政协委员,七十多岁。他告诉魏同贤,他收到陈寅恪先生寄来的手稿后,曾谋求出版未果。现在能交给出版社出版,总算没有辜负陈先生的嘱托,了却了一件心事。他把手稿交魏同贤带回出版社,旋交蒋天枢先生保存。手稿封面上写有:“请交上海浙江兴业银行王兼士先生收存弟寅恪敬托。”蒋天枢先生细读手稿后认为:“清写稿系定稿,其中仍有改笔,有红色校笔,即双行注与括弧之增减,亦细密斟酌;其他,一字之去留,一笔画之改错,一语之补充,及行款形式之改正,无不精心酌度,悉予订正。由此可见先生思细如发之精神与忠诚负责之生活态度。先生曾称温公读书之精密,师既已效法之,而更阐发昔贤所未及见到之种种问题,斯先生之所以卓绝于今世也。” 正因为此稿有排印本所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仅可作校勘之用,更准确地了解寅恪先生的著述之意;而且可以一睹大师手泽,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此手稿影印本,请蒋天枢先生撰序,序的主要内容即上文所引。书名作《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系从寅恪先生原署。转眼间,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印本已很难再觅。因此,此次重印,一是为了纪念寅恪先生,二来也是让更多的读者有一睹大师手泽的机会。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定价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