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评《〈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评《〈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0-10-12 0:00:00   作者:王启元  
  《三国演义》与“三国”故事,早就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鲁迅先生《风波》里写到一位勉强识字的乡村酒店老板,只因能读《三国演义》,竟然就成为三十里方圆内唯一的“学问家”,我们由此略知“三国”的魅力了。   对《三国》的研究自从上世纪初便开始了,百年间不乏郑振铎、鲁迅、胡适等名家的关注,当今学界对其热情依然不减。古典文学的研究,离不开扎实的文献版本的考察,《三国演义》的研究,也同样存在版本源流的研究空间。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日本学者中川谕所著的《〈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中译本。此书日文版于1998年由汲古书院发行,在日本国内受到广泛好评;中译本被收入由章培恒、陈广宏先生主编的复旦大学古籍所“光华文史文献研究丛书”。中川先生是小说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主攻明清小说研究。在本作中,他对传世“三国”主题小说的文本文献做了详尽的考察与分析,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文献功力与洞察力。   全书分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序论中,作者清晰地梳理了近百年间三国主题小说的版本文献研究史,指出其中的成就与尚存的不足,并一一介绍了现存于世的三十多种《三国演义》刊本的基本情况。通过细致周到的整理分析,作者提出现存的版本,大致可分为二十四卷系统和二十卷系统,而二十卷系统又可以分为简、繁两个系统;并将各系统溯流清源,厘清各个版本的传承情况。由于各系统乃至于同一系统间各版本的内容差异,对《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的各种版本情况进行考察,弄清彼此之间内容是在何时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为什么变化,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作者的治学深合清代朴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风。   考察三国演义版本状况,文本中有无“插入故事”是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往往能成为判断其版本归属的重要依据。“插入故事”具体指某些版本的《三国演义》,具有别的版本中没有出现过的情节。最有名的“插入故事”,非“关索”、“花关索”莫属。小说“七擒孟获”的故事前,某些版本中有“孔明欲征讨南蛮,关索却来到了军中。孔明上奏朝廷,让关索充当先锋”这个插叙,二十四卷系统周曰校本、夏振宇本都有,嘉靖本便没有。而二十卷系统中有些版本还有一则“花关索”故事,描写的内容是:关羽驻守荆州时,出现了一个叫自称关羽儿子——“花关索”的人物,父子俩人相认后,花关索随父从军。作者细检所有传世小说版本,根据“关索”、“花关索”的出场与描写的详略情况,依次考订相关三国版本的先后与传承关系。他认为,“关索”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而历史上并不存在“关索”这一人物,初始状态的《三国演义》中也没有他的出现。这种“关索忽略”,对于“熟知关索故事的人来说,是极其不满的”,所以后期的加工者“为了消除不满,于是在《三国演义》文本中加入了关索故事”。关索、花关索形象一再地具体化,便成为小说版本流变的一个记号。   通读全书,作者对《三国演义》众多刊本文献的熟悉程度,让人敬佩不已。能在繁复的版本比较对勘过程中发现细小而关键的问题,着实显示出作者扎实的文献功底与朴素的学术精神。同时,书中时有高论,闪光点层出不穷,比如“钟伯敬评本”与“李卓吾评本”相互关系的辩证,“汤宾尹本”的批点传抄情况考察,都闪烁出作者不同于前人研究的学术眼光。“三国”学作为显学,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几代学者的投入其中,已经让这个领域金碧辉煌,绚烂夺目。如今中川谕先生的力作《〈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不仅是对前人成果的吸收与创新,也成为后世学者开拓的全新起点。   (《〈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日]中川谕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估价4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