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陈子昂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浅谈《陈子昂集校注》出版的意义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陈子昂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浅谈《陈子昂集校注》出版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10-8 10:09:30   作者:周振华  

    《陈子昂集校注》一书由黄山书社2015年出版,并于2017年再版。《陈子昂集校注》由陈子昂研究专家彭庆生教授撰写,是其四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本书出版后获得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本书校勘精审,注释详明,考辩缜密,多有创获,资料丰富,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是《陈子昂集》问世以来,第一部完整的校注本,也是陈子昂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的出版,对陈子昂研究,甚至对唐诗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陈子昂集校注》是第一次对陈子昂的全部传世作品进行校注。关于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很多人都给与了中肯的评价。如,与陈子昂同时代的卢藏用就说:“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全唐文》卷二三八)韩愈也指出:“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韩愈《荐士》)尽管如此,但学界对于陈子昂及其诗歌的研究并不充分。直到彭庆生先生的《陈子昂诗注》出现,陈子昂诗歌作品才第一次有了选注本,但陈子昂的全部诗文作品的全注本还一直阙如。本次《陈子昂集校注》的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不仅陈子昂的全部诗歌,而且陈子昂的文章都有了校注本,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选用权威的底本进行精心校注。陈子昂死后,其诗文首先由好友卢藏用编为十卷,而且“拾遗之文,四海之内,家藏一本”(赵儋撰《陈公旌德碑》)。陈集之宋元刻本,皆已亡佚,现存最早之刻本为明弘治四年(1491)杨澄校刻《陈伯玉文集》十卷。

    本书以现存最早的陈集足本明弘治四年杨澄校刻《陈伯玉文集》为底本,主要参校本有敦煌唐写本残卷、明翻宋本、明嘉靖本(黄丕烈校)、明万历本、明铜活字本、四库全书本,并参校《文苑英华》《全唐诗》《全唐文》,及有关史志、类书、笔记、诗话等。敦煌本尽管残损,但极为珍贵,因此作者将其异文全部录入校记。这都充分体现了本书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第三,注释翔实、全面、权威。

    本书的诗注在作者《陈子昂诗注》( 1981年版)的基础上,作了全面修订,改正了原注的不少疏谬,补充了许多材料。例如,陈子昂的文向来无人加以注释,此次全为新增注释,无他注可资借鉴。

    本书的校注包括“校记”“注释”“集评”等。“校记”部分,主要是弘治本为底本,并与敦煌唐写本残卷、明翻宋本等其他诸本对校,标出异文。

    这些校记、注释、集评和总评,可以说是彭先生四十年来潜心研究陈子昂诗文的成果和资料积累,是对陈子昂诗文研究的卓越贡献,凝聚了先生毕生的心血。

    第四,本书的学术价值。

    本书虽然是陈子昂传世作品的校注本,但体现了陈子昂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的学术价值无处不在,如,本书的前言,约两万五千字,从“陈子昂的政治思想”“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陈子昂的诗文创作”三个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新见迭出,是彭先生对陈子昂研究的最终总结,也是对陈子昂进行全面研究的一篇鸿文。至于本书的“校记”“注释”的内容,更是彭先生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

    凡此种种,都说明彭先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也说明了本书实为陈子昂研究的杰出成果。

    第五,本书的资料价值。

    本书收录了关于陈子昂的各种资料,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这种价值,除了体现在诗文的“总评”“集评”部分,还体现在本书的附录部分。附录部分的内容包括“误收误题诗考”“陈子昂年谱”“传记资料”“诸家评论”“引用书目”五部分。其中“陈子昂年谱”“传记资料”“诸家评论”这三部分都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可以说,本书还是关于陈子昂的资料汇编,将各种资料汇于一书之中,省却了研究者的翻检之劳。

    总之,《陈子昂集校注》是第一次对陈子昂的所有传世作品进行了校注,填补了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对推动陈子昂的诗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陈子昂研究的权威专家,本书是彭庆生先生毕生研究的心血。在本书出版前夕,彭先生不顾自己身体抱恙,多次住院,仍对书稿精心修改。后来病情加重,无法亲自动手修改,就改为口述,由别人代笔。先生的认真、执着,对稿件精益求精的追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出版的第二年,先生就驾鹤西去,着实令人惋惜。但先生对学术研究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

    (《陈子昂集校注》,黄山书社20179月出版,定价:22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