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金人别集整理的硕果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金人别集整理的硕果 发布时间:2006-12-18 0:00:00   作者:李正民  
  史载金人别集百余种,今所见仅七种:元好问《遗山集》、王若虚《滹南遗老集》、蔡松年《明秀集》、赵秉文《滏水集》、王寂《拙轩集》、李俊民《庄靖集》、段克己、段成己《二妙集》。就文学史的价值取向而言,其中成就高、内容丰的为《遗山集》和《滹南集》,整理难度较大的则为《滏水集》和《滹南集》。此前整理出版的仅《遗山集》一种,但只点校而无注释。由此说明,安徽师大文学院胡传志教授与其弟子李定乾讲师合作的《滹南遗老集校注》(辽海出版社2006年1月版),颇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开拓和示范意义。?
  王若虚(1174—1243)为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经学家和文献学家,在金元之际学术界堪称独步,元好问赞之为“泰山北斗”。五十万字的《滹南遗老集校注》有以下几方面值得称许:?
  一、古为今用的体例?
  整理古籍的目的是为当代和后代读者服务,故要由难趋易、由晦趋明、由误趋正、由残缺趋完备;还要去伪存真、去杂存善。以上工作,《滹南遗老集校注》都做到了,而且做得不错。这里要特为表出的是,校注者们在体例方面亦有所创新。他们为了方便读者,将原著每一卷每一则按先后顺序编号,然后逐段逐节予以校注。校号和注号统一,依正文中出现顺序排列。?
  二、校勘全、精、慎?
  《滹南集》及其选本七卷本、三卷本共有善本十种,还有《畿辅丛书》本,《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等,分别藏于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校注者均一一亲检细校,力求“竭泽而渔”。经反复比勘,确定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涵芬楼旧藏抄本)为底本。诗文部分除与国内诸本对校外,还参考了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中州集》以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底本之缺行、漏段、词序颠倒及讹、误、衍、脱之字,均据校本或其他资料予以补足、理顺、勘误。特别对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滹南诗话》中的标点错误予以纠正。?
  《滹南遗老集校注》为简体横排本。校注者对简化字的处理采取了十分审慎的态度。一些人名、地名、书名、职官、封号等专用名词和约定俗成的词组,仍保留原字,以避免费解、误解。?
  三、注释繁简适当,辑佚完备?
  如1962年出版的《滹南诗话》校注本,嘉惠学林,但书中仍存在该注未注和注释过简之处。胡传志、李定乾二先生在《诗话》部分用功尤多,基本上解决了上书存在的问题。?
  在辑佚方面,胡、李二先生可谓不遗余力,厥功甚著。《滹南遗老集》卷八据元陈天祥著《四书辨疑》,辑得《论语辨惑》佚文八则;卷三十四《文辨》后据淡生堂抄本、畿辅丛书本补充四则。王若虚创作的诗文部分,据石刻补《缑山庙》诗一首,据《金文最》补《行唐县重修学记》,据上海图书馆藏抄本《金源七家文集补遗》收《万户张忠武王勋德碑》残文。据《滹南遗老集校注•前言》,得知校注者已搜罗王若虚《尚书义粹》佚文多条,可能是限于篇幅,惜未能在《校注》附录部分刊出,实为憾事。?
  我常想,具微瑕之白璧,适证其“真”,正如美人痣。天壤间物,绝无“完美”者。如我所钟爱之《滹南遗老集校注》,建议在卷首四篇序言前各标以“序一”、“序二”等字样;第3页“雷晞颜”,当作“雷(晞)[希]颜”;第6页序四中:“既幸任回道过庐陵”,“幸”疑为“卸”之误;第563页注[1]“不守名节”,建议改为“对名节有新的理解”。如果对全书再作过细打磨,将会愈臻精审。?
(来源:《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