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渡边浩《东亚的王权与思想》评介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渡边浩《东亚的王权与思想》评介 发布时间:2017-3-20 9:34:27   作者:钱 煦  

  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区建英教授翻译的《东亚的王权与思想》,这是第一本翻译为中文的渡边浩教授的著作。渡边浩是丸山真男(1914—1996)的学生,曾是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又继承了丸山开创的日本政治思想史讲座,在日本的政治学和政治思想史学界中,渡边被视为丸山之后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不同于丸山研究中始终存在着向“近代”发展的思路,渡边浩不再相信近代化的必然性,所以不必为了论述日本“近代意识的成长”而“挑选历史场景”,可以放手论述“实存的历史”。例如在“绪言”部分,渡边就从一般日本史中常用的四个词——幕府、朝廷、天皇和藩——入手,说明这并不是江户时代的用语,而是后代关于前代的追述与重构,“虽像忠于历史的写法,但实际上不是忠实的”。

  在本书“政治体制的思想”部分中,渡边讨论了江户时代的等级、大名前往江户觐见等制度和礼仪,不限于史实的陈述与制度的考证,他还特别细致地描绘出这些政治“表演”所产生的政治气氛,令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户时代身份的尊卑与权威的彰显。在他来看,这些“诉诸感觉和感性的各种象征”,是维持“德川政治体制”的助力。虽然一般人们常常认为“国家”、“体制”是一种外在的客体,但渡边却指出人们常常是存在其中的,一旦人们都认为它不存在,它便会“瞬间地消失”。所以在《东亚的王权与思想》中,他采用了思想的“广义”意涵,除了“思想家”们的政治议论,还包含“关于政治的理论、思想、感情、气氛等”,“不仅限于已概念化的领域,而是包括知性、感情、想象力等所有感觉的状况,即意识状况的全部。”渡边笔下的政治社会就是在这种广义的“思想”中形成的,“在人们各种各样的‘心性’、意识或潜意识以及无意识中存立的”。

  如何捕捉这些“心性”、意识、潜意识甚至无意识?渡边一方面深刻地挖掘作为历史背景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则从“思想回路”探索思维的方式。例如在日本政治思想史中不得不提到的“朱子学”。渡边从三国思想者“社会存在形态”的比较入手,说明作为生活背景的中国的科举制度、朝鲜的两班制度与日本的等级制度使得作为中国、朝鲜、日本三个国家所共享的学术资源——朱子学——的发展,既相似又不同。像中朝两国的儒学与政治制度紧密结合,因此不必强调儒学的“正统神圣性”,这正是日本朱子学者所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是朝鲜两班的世袭制,反过来要求两班一再强调他们的纯粹性,因此比中日两国更加彻底地贯彻了朱子学。又比如,一般人们认为儒学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是冲突的、矛盾的、对抗的,渡边浩则认为可能正是儒学帮助日本人理解与接受西洋的“近代”。如朱子学和阳明学中具有“公”的性质的“理”,也使西洋的议会制度与共和制度引起了东亚人们的共鸣,这是一种微妙的、“由来于中国书籍的儒学式西洋政治理解传统”。

  不同于丸山以西方作为日本的比较对象,渡边特别强调“东亚”在他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因为由中国产生的儒学,进入日本之后,对日本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日本思想的古层,更是因为,只有在东亚各国的对比中,才能看到各自思想史的特色。就像渡边浩所说“如果只停留于研究日本,就甚至会连日本的特色也很难理解到位”,相信这句话对于研究中国也有同样的意义。

  (《东亚的王权与思想》(复旦文史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定价:43.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