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历史的缩影——评《历代名臣奏议选注》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历史的缩影——评《历代名臣奏议选注》 发布时间:2013-2-20 10:13:16   作者:李缅燕  

  奏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上行公文文体,亦称“奏疏”,是臣子向帝王进言陈情所使用书文的统称。中国封建社会,帝王身处九五至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所以历代为宦者,从军国大事到日常的政务处理,均要向帝王上书言事敷奏谏说,帝王通过群臣的奏议以了解下情,从而做出有效决策。可见,奏议不但是古代帝王考察大臣行政能力、忠诚程度的主要渠道,也是其加强国家统治、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奏议历来受到古代统治者和文人的重视,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奏议宜雅”;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说“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书记》一篇则说奏议是“政事之先务”;曾国藩在家书中提醒弟弟曾国荃“奏议是人臣最要之事,弟须加一番工夫”,足见奏议之重要性。在渺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奏议大约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类了,这些难以数计的奏议,成了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作为古代最常见的应用文体,奏议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行文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奏议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学习和研究奏议,不仅能够增长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而且还可以领悟做官为人之道、治国安邦之术。奏议虽然属于公文文体,但由于文人入仕的选官制度,奏议的作者们大多都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和文化熏陶,有的甚至是写作大家、文坛巨擘,且身处不同时代的作者往往受到当时文学思潮或创作风气的影响,因此奏议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鉴于此,王国荣先生利用闲暇,编著了《历代名臣奏议选注》一书。

  《历代名臣奏议选注》汇集从战国到清的奏议共计四十五篇,时间跨度两千多年,其中,战国时期一篇,秦代一篇,汉代八篇,三国时期两篇,魏晋南北朝时期两篇,隋代一篇,唐代六篇,五代时期一篇,宋代十篇,金代一篇,元代一篇,明代四篇,清代七篇。这些奏议的作者俱是历代名臣,文学造诣颇高;奏议内容广泛,涵盖诸多领域,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此书对每篇作品都做了作者简介、题解和注释,并对难读、异读字加以注音,以便诵读。

  如明张溥所说,“奏事之文,视时代之缓急,周末尊大王,西京忧外戚,东汉戒宦官,唐季虑藩镇……其大纲也”,一个朝代的奏议,便是这个朝代历史的缩影,透过这些缩影,我们或可以窥知最原始、最真实的历史。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激发人们学习研究奏议的兴趣和热情,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一份心力。

  (《历代名臣奏议选注》,岳麓书社2012年5月出版,定价39.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2013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