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一枝彤管挟霜风——话说吕碧城及其作品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质有余者不受饰——读《微湖山堂...
-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证补三十五...
- 《清朝治理新疆方略汇编》问世
- 从《中国火药史》看古籍保护的使命
- 一本好玩的词学著作
- 《晚清政治思想史论》出版?
- 《中国地方志集成•云...
- 自来香好不须寻:况周颐研究的标志...
- 禅的真修实证
- 《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出版
- 图解中国静力性体育的典型代表——...
书讯书评
吕碧城女士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历史人物,她的一生兼有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等多重身份,是近世以来罕有的奇女子。还在清朝末年,她就与秋瑾女侠声气相投,慨然应允以文字鼓吹革命。在北方,她首创北洋女子公学,为争取男女平权奔走呼号。民国以还,她漫游欧美大陆,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在不同场合竭力提倡护生运动,心系苍生,处处维护祖国的尊严,赢得世人的尊重。在文学创作上,吕碧城很早就享有盛名,擅长多种体裁写作,尤以词名最著,誉满大江南北。
吕碧城(1883 —1943), 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安徽旌德人。她的少女时代先后在故乡及天津塘沽的舅家度过,直至一九○四年的暮春,碧城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以结识天津大公报总理英敛之,受聘大公报编辑,获交当代名公巨卿,从此掀开她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她同当时一部分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上层士大夫和社会名流一样,在政治上主张政体改革,反对腐朽的清朝统治,向往自由、民主和平等。在学术上,提倡开启民智,树立教育为立国之本的思想,对因循守旧的陈腐言论弃如敝屣,反对封建旧礼教,颇多毀纲裂常之说。这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著文予以大力支持。在她的周围结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新女性,碧城俨然是女界革命的领军人物。
中年的吕碧城,大部分时间在海外度过,尤其栖息在瑞士雪山的时间最久,长达六年。这一时期的吕碧城,思想成熟,视野开阔,经常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不断地向国内传递欧美见闻,让国人有机会了解世界。在旅欧期间,吕碧城皈依佛门,以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宣扬佛法,代无声的动物世界立言,谋求成立中国保护动物会,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这期间她虽信佛,但并不盲从,对佛教教义中前后不一的矛盾说法不止一次地提出疑问,问道于国内大德,直到有了满意的回答而止。
翻译佛经,阐释佛典,弘扬佛法,差不多是吕碧城晚年最主要的工作。在她生命的最后六七年中,时局亟变,生存环境一天比一天恶劣, 她不得不几经迁徙, 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是如此,她依然笔耕不辍,先后在国内外出版著译英文十种,分别为《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法华经普门品英华合璧》《阿弥陀经》《十善业道经》《净土纲要》《观音圣威录》《人死后如何》《因果纲要》《护生杂记》等。她的所作所为,意在以弘法唤醒为恶者的良知,唤起人们的向善之心,为世界祈求和平,为苍生弭除劫难。就其本质而言,惩恶扬善,挽救日益颓坏的世道人心,是她的悲悯情怀及推动社会进步的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
客观地说,吕碧城的礼佛情怀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她往昔起居服用极其豪奢,但却能从这种生活中自觉摆脱,一旦茹素念佛,笃信净土,则绚烂归于简素,前后判若两人。然而尘世的种种俗念彻底放下,谈何容易。她自己就曾一边吟咏“舞衣叶叶余香在,欢场了却繁华债”,一边又念念难忘,若有所失,免不了“往事梦钧天,梦回情惘然”(《菩萨蛮》)的淡淡惆怅。
吕碧城生平热爱文艺,曾于丁丑(1937)三月,将手写《晓珠词》卷三新稿先付影印。到了这一年的孟夏,她又将《晓珠词》四卷本全稿整理完毕,在新加坡付印,定约第二年二月出版。按碧城自己的说法,“全稿之刊,即系结束之计,词韵等书皆弃于南溟,以示决绝”(1938 年4 月17 日《致龙榆生书》)。这已经说得很明白,很决绝,她将从此搁笔,不再为倚声之作。个中原因是这时的她清修梵行,早已皈依佛法,继续沉湎于填词难免为情所困,有碍于修道。为此她告诫自己:“学道未成,移情夺境,以词为最。风皱池水,狎而玩之,终必沉溺,凛乎其不可留也。”(《晓珠词》四卷本自跋)所谓“狎而玩之,终必沉溺”,乃有感而发。在《晓珠词》问世前一年,吕碧城完成佛经的译述后,填词的兴趣一度很高涨,欲罢不能,在短短的一百天内创作了六十余首词,虽然其中有近三分之一词或深度弘扬演绎佛典,或为动物世界代言,宣扬万物平等的护生理念,但仍有一大部分词抒写个人的身世情怀,摆脱不了尘世的羁绊,甚至将姊妹间的失和写入词中,声言“情死义绝”,彼此永不过问。也许她后来意识到了自己的措辞过于激烈,纠结手足恩怨,有悖于佛门慈悲教义,但家难奇剧,依然难以释怀,“复仇早舍春秋义,孤负龙泉夜夜鸣”(《鹧鸪天》),既有豁达坦然的决断,亦有无可奈何的浩叹。
作为文学家的吕碧城,她能文、工诗,擅长填词。这部《吕碧城集》尽可能多地辑集了作者除专著及翻译文字以外的全部作品,举凡诗、词、文,以及私人往来信函均收罗在内,读者不仅可以从中窥见吕碧城的文学造诣,还能通过作品本身深入了解其人其事。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吕碧城诗、词、文各有特点,早期的文章以政论、书札小品居多,或说理透彻,持之有据;或典雅流丽,感情充沛。同时她还写过一些诸如《访旧记》《横滨梦影录》之类的散文,以清浅生动的文笔叙事记人,足以称得上超心炼冶之作。旅欧期间所作《欧美漫游录》,记异域所见所闻,大抵仓促成于旅途之中,未加剪裁修饰,文笔精彩不足。但所述海外新大陆珍闻趣事,以及光怪陆离的社会情状,在当时颇受国人欢迎,在今日亦不失为一珍贵的历史记录。其诗于律诗绝句皆有可观,如《若有》《杂感》《天风》诸诗,用暗示象征、朦胧曲折的艺术手法表达情感,寄托遥深,高华精警,诗意有些飘忽不定,语言风格却华美优雅,沉博绝丽,在缠绵郁结、若隐若现的感伤氛围中,烘托出含蓄优美、婉曲深秀的诗境,这些特点显然源自李商隐诗风的影响。碧城另有一些诗作苍雄沉郁,气格逼近老杜,如《秋兴》《秋日偶成》《琼楼》,无论是声调音韵,还是措辞运意,都留下了刻意模仿杜诗的痕迹。而古风体则稍弱,尤以《蔻山赏雪歌》《梦飞艇》二诗,俗字冗句,在在可见;佶屈聱牙,几不能卒读。究其原因,或为率意之作,非不能为也。
吕碧城自清末起,即专注于填词,成就之高,在各体之上,时人奉为词坛近三百年来之殿军,近代女词人中第一,实非过誉。其词内容无比丰富,记行、咏物、宴游、伤悼、寄赠、咏史、感事等包罗万象,尤其对域外风情有独特的感悟。吕碧城喜以新材料入旧格律,这与李清照以来的词家及并世词人有显著的不同。其海外新词,辞藻瑰丽而不流于堆砌,感情豪放而不流于叫嚣,题材新颖而不流于媚俗,描绘精细而不流于纤巧。写橡底鞋、雨衣、香蕉冰激凌、雪茄烟、锡包糖果、自来水钢笔,以最新的名词为之,工雅妥帖,点铁成金,隽妙味永。环视词坛,罕有其匹。
吕碧城幼年习画,中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美术,深谙画理,这使她在词的创作上,对色彩有一种特别的敏感。碧城善于以浓墨重彩描绘景物,突出色彩斑斓的视觉感受。她刻画过日内瓦湖畔的樱花繁艳华贵,罗马古迹断础残甃散卧在野花夕照间的凄凉哀婉。也展示过阿尔卑斯雪山的云荒月冷,光迷银缬;南溟芳树的红腴绿瘦,火云飞绚。一景一物,无不随形敷采,点染生动。她的另一类以画笔描绘海外城厢叶落、山林秋早、雪窗红颤的景象,绝似李成寒林、范宽雪景、倪瓒疏枝的画意,着色淡雅天然,澄明空灵。可以这样说,在吕碧城之前还没有一位词人能将如此丰富的域外景致凝聚在笔端,或绚烂高华,或脱俗绝尘,令人一卷在手而目眩神驰。在吕碧城之前,女性词作多为闺阁个人生活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风景较为单纯的描述,内容狭窄,艺术水准亦多平平。而碧城则力主格律隽雅、性情真切,别开生面地创作出奇伟诡谲、陆离炫幻的词境,将女性词由闺阁个人狭小的天地,推向了更为广阔的大千世界,赋予了词以崭新的内容。这是吕碧城对女性词的历史性贡献,并由此奠定了她在中国词史上不朽的地位。
近一二十年来,有关吕碧城的文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文献资料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甚微,迄今尚无一本吕碧城研究资料集问世。当年吕碧城作品有不少发表在报刊上,其刊出的地点散布国内京、津、沪等地,并有不少以英文刊于海外英、美等国,由于历时久远,且报刊多随看随弃,保存不易,很难寻觅。即使在文献数字化检索已高度发达的今天,近现代文献资料的搜集挖掘之便利远胜以往,但因原始文献本身缺失,以至于湮灭无闻,无从获取。多年前,编者撰有《吕碧城词笺注》及《吕碧城诗文笺注》二书,词已辑集殆尽,诗文未臻完备,诸如《女子宜急结团体论》《新年杂感》绝句等,虽知其名,却遍寻不得,留下深深的遗憾。本次出版的《吕碧城集》,编者竭十数年之心力,多方网罗辑佚,收获颇丰,当年遍访无着的遗文,今皆得以收罗囊中,增补于此。自感欣慰的是,本书所搜吕碧城作品,除佛经等专著之外,已绝少散佚,纵有新的发现,也在零零星星之间。为方便读者使用,诗文以1929 年上海中华书局刊《吕碧城集》为底本,词则以1938 年新加坡刊《晓珠词》四卷本为底本,校以1903 年春英敛之刊于天津的《吕氏三姊妹集》(简称英本)、1918 年王钝根校印《信芳集》(简称王本)、1925 年上海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信芳集》(简称聚珍本)、1929 年黄盛颐刊于北京的信芳集(简称黄本)、1930 年刊信芳词、上海图书馆藏信芳词碧城手改备刊稿(简称上图备刊稿),以及当时的《大陆报》、《民国日报》、《民权素》、《南社丛刻》、《北洋画报》、《词学季刊》、吕碧城亲笔翰墨等。书中之笺,详于时人事迹,背景处所,偶及古人,聊供研究者参考。而绳愆纠谬,是盼来哲。
(《吕碧城集》(全2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8 月出版,定价: 98.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