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二十世纪初西方记者的“西安观”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二十世纪初西方记者的“西安观” 发布时间:2010-3-18 0:00:00   作者:贾 云  
    清政府自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通商条约,其中有条款允许传教士在沿海和内地建立教堂,传播基督教。随后英、法、俄、日、美等国派出外交家、学者、医生、商人及探险家来到中国内地进行各种考察,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情,为日后在中国攫取更大的利益做准备。其中20世纪初叶《穿越神秘的陕西》一书的作者——美国人弗朗西斯•亨利•尼克尔斯的中国之行最具传奇色彩。

    1898年至1901年山陕两省发生连年的旱灾,其中陕西受灾的民众达二百多万人。东半球西安民瘼牵动着西半球美国白宫总统麦金莱的心,他和国务卿海约翰带头,每人捐款100美元,并通过美国《基督教先驱报》向全美人民倡议,向遭受旱灾的中国人民捐款,帮助中国百姓渡过难关。当时筹款6万美元,汇往中国,并由时任《基督教先驱报》主编的克洛普齐博士派年轻记者尼克尔斯前往中国检查灾情,监督赈款发放,并向美国国内报道中国的灾情。我们知道,这时候恰逢义和团运动平息之时,西方人对义和团灭洋教杀洋人的行为仍畏惧于怀。尼克尔斯能在这个时候来到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壮举”,更何况他还肩负着赈灾救难的使命,故他的陕西之行又可称得上是一个“善举”。

    尼克尔斯来到中国,首先来至京城北京。在庆亲王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从北京出发,经直隶(河北)、山西,渡过黄河,来到中国曾经的文明中心,清末已沦为“徘徊在主流世界之外的土地”,“呈现出天然的灰暗色”(1902年版前言)的陕西。经过十天的赈灾活动,尼克尔斯完成了美国人民的重托,隧后翻过秀美的秦岭,来到商洛,从龙驹寨登船沿汉水顺流行舟来到汉口,然后再乘船沿长江到达上海。尼克尔斯将整个行程写成行纪,名日《穿越神秘的陕西》,于1902年在纽约出版。

    这部作品约十多万字,分为二十多章,作者用十多章的篇幅记述陕西,总字数即达九万多字。全书还收录了作者当时实景拍摄的照片和事后描绘的画面共计48幅,其中记录陕西的图片总计22幅。“所有的照片都是中国的阳光倾洒在作者照相机胶卷上的结果”(1902年版前言)。作者用自己的笔记录了陕西及西安的历史、文化、城市生活、农村社会、方言、教育、司法、官员及为富之道、城市建设、民俗风情、西安灾情、历史遗迹及周边景观,保存了大量的清末关于西安城的第一手外文资料。他对西安城的第一印象是:“西安城比北隶城更令人难以忘怀。”(本书第十二章)他对西安人的评价是:“与我遇到的其他地方的中国人相比,陕西人更为达观冷静,富有思想;带着中国人性格中极大显著的实用特征,陕西人热爱学问,有着温文尔雅的正义感,而这是我在帝国其他地方没有发现过的。”(本书第十章)作者的“西安观”跃然纸上,并通过《基督教先驱报》第一次传递给美国入,使美国人了解了这个神秘国度的西安人。

    尼克尔斯著作的译者史红帅先生曾留学美国,对西安城有独到的研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购得了《穿越神秘的陕西》1902年版原著。回国以后,他就着手翻译此书。这只是他翻译西方人有关近代西北史的作品的首部译作,其他作品将陆续问世。译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学术功底和熟练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他的译作已经超过了原作,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我认为,这部译作对原作和读者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译者对原作者关于中国文化不精准的地方,经过自己的认知考辨,用准确流畅的语言,将百年前的中国全景式地展现给读者。其二,原作写于一百多年前,书中的人名、地名都是采用韦式拼音拼写的,难以辨认。译者通过请教和学习,将这些人名和地名准确地翻译了出来。再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地方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译者将书中相关的城市、村镇一一标出今地名,并绘制成地图。当然,有些地名无法对译了。这是—个缺憾,只好以待贤者。其三,这部新的译作,不但保存了原作的全部内容和图片,而且还增加了作者在中国中南、西南地区的考察日记,以及作者在藏区学习藏文和喇嘛教教义的学习札记,将尼克尔斯其人其事的信息大为扩展。

    原作老尼克尔斯英年早逝,但他盼怍品却保存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向西方人描述了真实的西安人和“西安观”;译者百年后又发现了这块尘封的璧玉,他轻轻拂去尘土,使之放出耀眼的光芒,光照着中美人民的友谊之路。  (《穿越神秘的陕西》三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定价:55.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