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王昶与《湖海诗传》、《湖海文传》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王昶与《湖海诗传》、《湖海文传》 发布时间:2014-1-14 15:23:14   作者:邬国平  

  王昶(1725 —1806),字德甫,一字琴德,号述庵,又号兰泉,其先世居浙江兰溪,高祖始迁江南松江府青浦县西珠街角(今名朱家角)镇,遂为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二甲七名进士及第,归班候选,十月丁忧返家。二十二年,高宗南巡,召试一等,赐内阁中书舍人,累迁刑部郎中。三十三年,因坐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案言语不密罢职。随即从大学士阿桂入云南,又从理藩院尚书温福入四川,历时九年,从征佐事有功,超擢鸿胪寺少卿,赏戴花翎,授江西、直隶、西安按察使,云南、江西布政使,累官刑部右侍郎。五十七年,充顺天乡试副主考,摈斥贵介子,遭当轴排挤,以病乞休回乡,居三泖渔庄。历主娄东、杭州敷文两书院讲席。卒年八十二岁(王昶生于雍正二年甲辰十一月二十二日,卒于嘉庆十一年丙寅,按农历算八十三岁)。生平传记见严荣《述庵先生年谱》、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四、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三百五。沈德潜选《吴中七子诗选》,王昶名列其中。与朱筠齐名,人称“南王北朱”。他学问淹博,重视实证之学,对金石学兴趣盎然,又通晓宋明理学,著述颇富。有《春融堂集》,编《金石萃编》,主修《西湖志》、《青浦县志》、《太仓州志》。他又是著名的文学选家,辑有《湖海文传》、《湖海诗传》、《青浦诗传》、《明词综》、《国朝词综》、《琴画楼词钞》等。

  王昶以学者而兼擅文学,合经史词章为一。古文延续归有光一脉,主张博采兼综,遵循《史记》《汉书》、唐宋大家法度,意醇旨洁,诗歌受沈德潜格调说影响,以三唐为宗,兼采苏轼、陆游诸家,肯定以书卷学问辅诗。他对汉学家文章和足资考证的诗歌多加留心,尤其更多青睐学者之文。论词与浙西派朱彝尊风尚相同,要求“守律严、取材雅”(《琴画楼词钞自序》)。在诗、文、词三方面都反映出乾嘉文坛的主流气象。

  《湖海诗传》、《湖海文传》是清代中期两种著名的诗歌和文章选本,皆受好评,钱大昕《寿王述庵司寇八十叠用虎丘酬唱原韵共成八首》之七曰:“老学心逾细,《诗传》选最工。”阮元与王纯夫信说:“此书(指《湖海文传》)实与《诗传》并重,而尤重于诗。”人称王昶“湖海客”、“湖海奇士”、“江海客”,钱大昕《题述庵三泖渔庄图》曰:“王郎本是湖海客。”(此据《湖海诗传》,《潜研堂诗集》作“王郎湖海一奇士”)施朝幹《呈王兰泉先生》曰:“夫子江海客。”这既是因为他的家乡是在江南水乡,东海之滨,泖湖之畔,也是因为他喜爱这片富有诗意的乡土,以及水乡的生活。王昶用“湖海”两字名书,寓有这样的感情。“诗传”、“文传”的意思相当于以诗传世、以文传世,这一方面表示王昶珍视交游情谊,也借以张大选本的意义。王昶拟纂《湖海诗传》很早,朱则杰先生论证大致在乾隆二十一、二十二年,而且王昶曾在“湖海诗传”、“江海诗传”、“湖海诗存”等不同的书名之间斟酌过(见《清诗考证》“《湖海诗传》异名及其他”)。徐长发《述庵方伯从滇南移节江西来询及入蜀后所著并述黄星槎所撰〈尚书绎义〉已成歆然为赋四绝句》之二:“湖海谈诗有总持,未遗北宋与南施。”“北宋南施”指宋琬、施闰章,此处代指南北方的诗人。王昶任江西按察使的时间在乾隆四十五年,说明至少在此时《湖海诗传》的编纂工作已经进入主体阶段。它全部编成于王昶晚年,书中收有钱大昕、潘奕隽等多篇庆祝王昶八十寿辰的诗歌,是年为嘉庆八年,而书也刊刻于同一年。《湖海文传》的编选也经过长期酝酿和积累,成书在嘉庆十年,由王昶孙绍基刻于道光十七年,同治五年刻成。

  王昶一生交游广泛,与人诗文往来频繁。据他自己说,从四方交游的寄赠之作中,“录其最佳者”,编成《湖海诗传》(《湖海诗传序》)。他在诗话中又说明有些作品是选自交游者诗集,或者得自他们子嗣、弟子相赠。《湖海文传》也是“本《诗传》之例,就生平师友及门下士所作稿”中择取而成(《湖海文传凡例》),凡投契所未及者不予采录。两书选录的范围既以交游为划断,与以取一代诗文为鹄的之选本固面目有别,王昶分别用《唐文粹》和元结《箧中集》说明这两种选本不同的义类,然又指出,后者不仅可为“怀人思旧之助”,并可以想见士人习气、国家风貌之崖略,同样有益于知人论世。

  《湖海诗传》四十六卷,选614 位诗人,4472 篇诗歌。依诗人科第为次,最早的康熙五十一年,最晚的嘉庆七年,布衣以年齿相近附之。每位诗人都有小传,多数有评语,评语冠以“蒲褐山房诗话”,有资掌故,也有助理解诗人、诗派的创作,如诗话定义“皖桐诗派”,“前推圣俞(梅尧臣),后数愚山(施闰章),以啴缓和平为主”,“不以驰骋见长”(卷二八韦谦恒),描述颇为恰切。此书大致集中了乾隆盛世诗人,可与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所选诗歌相承接,清朝诗歌“格调、性灵、肌理”诸派最活跃时期的创作风格皆得以呈现,而又以格调派为中心(选诗最多者沈德潜79 首,赵文哲79首,吴泰来77 首,赵、吴是“吴中七子”成员),它是主要了解乾隆时期诗歌创作和批评景况的重要文献。此书另一价值是资料可贵。王昶采录的诗歌很多来自交游寄赠,这些诗人有的已经佚失了诗集,而在《湖海诗传》中还有所保存。其收入的作品不少为诗人初作,保存了定稿以前面貌,与后来刊刻或整理的本子颇有字句不同之处,可作校勘之用。如将其所收袁枚诗与《小仓山房诗集》进行校对,绝大多数诗篇存在异文。袁枚本人喜欢修改诗作,曾自称“知非又改诗”(《起早》),由此可证其自述不假。沈德潜《登狮子峰望石笋矼》末句“抗手情岂忍”,《归愚诗钞》作“眷恋犹不忍”;《赠王耘渠长兼道别》“龙泉贯斗光难平”、“途穷恸哭年复年”,《归愚诗钞》分别作“龙泉贯斗众眼盲”、“途穷回车年复年”。姚鼐《元人散牧晚归图》“旁有吹笛声琅琅”,《惜抱轩诗集》作“或来以笛吹其旁”。这类例子俯拾皆是。随着清人诗集整理质量和清诗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清诗的校勘问题将逐渐显现,在这方面《湖海诗传》是一部很有用的书。此外,它还有辑佚的价值,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春柳》两首皆不见于《小仓山房诗集》(其中一首与《小仓山房诗集》同题组诗之一差异很大,也可视为佚作),钱大昕《破山寺》、《红桥》为《潜研堂诗集》和《续集》所未收。袁行云先生评《湖海诗传》:“选诗多未据定本,尽诸家删佚,史料价值较高”(《清人诗集叙录》卷三十四《春融堂诗集》),诚有见地。王昶对入选的少数作品曾作删改,如赵翼《照阳关》删三十句,《钱充斋观察远饷永昌面作饼大嚼诗以志惠》删两句,施朝幹《舟中观景云客遗诗景又家杭州卒于卫辉》删诗末注百余字。这在利用此书时也是应当注意的。

  《湖海文传》七十五卷,选181位作者,823篇文章,涉及文体28种。入选文人有王鸣盛、邵齐焘、戴震、纪昀、钱大昕、毕沅、王念孙、段玉裁、章学诚、彭绍升、汪中、阮元、王引之等,多为一代学术翘楚。文体以考证类的论、辨、序、跋、书以及学者的传记文类最为重要,文学性选文少,形成其以学者之文、学术之文为主的特色,反映出乾嘉时代的文章风气。《湖海文传》也有辑佚和校勘价值。如所载戴震《六书论自序》、《与是仲明书》、《江慎修先生事略状》等文与通行本文字颇有不同,《九数通考序》、《读淮南子洪保》则是两篇佚文,为《戴震全集》编撰者辑录,都是突出的例子。又如钱大昕《赠儒林郎翰林院检讨彦杰曹公墓碣》、《处士陈先生墓表》、《中庸说》,袁枚《原士》等文,校以他们文集所载之文本,或内容有详略,或文句有差异,或篇题有不同。类似情况在其他作者不少文章中也大量存在,都可以与其文集作比勘。

  需要指出,上述《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的文献价值还远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单独影印出版这两种书显得很有必要,无疑会给整理和研究清代诗文带来有益影响。

  (《湖海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定价168.00元;《湖海文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定价18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