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从茫父家书看民国家庭教育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从茫父家书看民国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18-8-16 10:11:28   作者:陈元棪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光绪三十年(1904) 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戊戌变法时东渡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归国后改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兼邮政司科长。入民国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苏华先生称其为“誉满京华的一代通人、耆宿”,在教育、艺术和学术领域硕果累累,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学者和艺术家。茫父与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等各路名家交友,他们对其多有高度的评价。在梨园诸名流中极受崇礼,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尊其为师。他也是清末民初最负盛名的墨盒制作大家之一,与陈寅生、张樾丞被后世誉为“近代刻铜三大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被遗忘和忽视的学者,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艺术家。
  值得庆幸的是,姚华在1913 年至1922 年写给其长子姚鋈(1895—1969,我国著名蚕桑专家)近60通家书,这些书信由清华大学杜鹏飞教授整理点校后出版为《如晤如语:茫父家书》,帮助我们还原了姚茫父这位民国一代通人最为真实的一面,看他如何以家书传承家风,谆谆教导后人。信中除了反映时局的信息、家庭琐事、人物品评等家书中常见内容之外,更多的是姚华教儿子如何练书法、如何习画、如何读古文、如何写文章、如何撰对联、如何拟讣文、如何在信中称谓等等,一系列严父的谆谆教诲,故而被姚鋈自题为“家训”。
  写给姚鋈的家书中,茫父反复地教其写字,“今告尔用笔之法,有二诀:曰力注笔颠,曰横平竖直”“结构务要横平竖直,局紧而画舒”。为了教姚鋈写楷书,便通篇用楷书写信以作示范。对于其子的提问,总是巨细靡遗地回答,他教姚鋈正确的书信用词,也教画竹茎之法、菊花画法。他托人带《文选》给姚鋈之外,还指导阅读要点。如此细致耐心地教育引导自己的子女,子女们定是感到亲切暖心而又能深刻记忆以至心悦诚服。
  生活上,茫父也不忘跟姚鋈分享家中大小事。祖父作书、收入情况、大姐婚事、弟妹学习情况……让远在日本求学的姚鋈不至与家人脱节,并嘱咐儿子也要定期回信,让家人安心。得知媳妇淑瑗怀孕时,特地写了怀孕注意事项。委托姚鋈购买礼品时,买什么、价值几何、买多少份、宜送什么人等,一一列出。可见他具有远大目光,胸怀救国之志,而于生活琐事,亦了如指掌,细心精致安排,反映他是个胸怀大志,不碌碌无为,而又会生活,乐观豁达之人。
  动乱时期,收入不稳,尤其茫父辞去京女师校长岗位后,靠自食其力卖字卖画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经济常有拮据。他提醒姚鋈节约,但是遇见喜爱的文物金石碑帖,茫父亦不惜重金购买,他解释道:“非古董玩物之是役适焉,而将以为学问谋也。”他五十寿诞时,梁启超所撰贺寿诗,“疏疏竹几茎,密密花几队。半秃笔几管,破碎墨几块。挥汗水竹石,呵冻篆分隶。异舌昆弋黄,鼓腹椒葱豉。食擎唐画砖,睡抱马和志。校碑约髯周,攘臂哄真伪”,反映出了他豪爽坦荡的胸怀,诙谐幽默的性格,清高的志趣,认真的态度,不懈的追求。
  一次写信是为长女择婿,征求姚鋈的意见,并说次子有不满之意。显示的是家庭民主氛围,而非古老封建大家庭父子之间的关系。可见茫父不是老古董,不是固步自封的老学究。在几封信中委托姚鋈在日本为北京女师物色有理论有实践能力的家政老师,用以培养新中国有文化、爱劳动、会管理的时代新女性,这也充分展示姚华乐于接受新事物,是一位具有新观念的教育家。
  从这些书信中,可以看出茫父的书法造诣,也反映出他治学严谨。透过一封封家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茫父,是具传统熏陶又有现代观的学者。他能安居贫困,也不愿臣服于强权,是对先辈尊敬,对子女开明的文人。回望20世纪以来出版的系列家书,这样细致的内容,可谓独特,堪称民国文人家庭教育的典范。
  (《如晤如语:茫父家书》,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 年3 月出版,定价:158.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