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歇家遍天下”:一个学术疯子的研究宏愿(二)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歇家遍天下”:一个学术疯子的研究宏愿(二) 发布时间:2016-2-14 10:48:12   作者:王家范  

  讲历史故事的人:多一点深入浅出的“手艺”

  通读全书列举的史料,我的感觉,歇家总是只在官僚把他们当作“禁革”的对象,揭露赋役司法的弊政时才出现;民间也把他们从事的营生看作“不正当职业”,既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又百般地厌恶他们人格的卑劣。到雍正新政后,他们的势力实际上已经式微。如此这般,歇家的出现能给明清社会(鸦片战争前)带来什么新的希望?比较起乡绅、工商会所甚至宗族同乡会多少还能起点保护自身小团体利益的作用(但也得以搞好官府关系为前提),歇家除了协助官府、吃里扒外之外,他们往往仗着准官方的身份,欺凌敲剥工商小民。在民间力量与官府利益博奕方面,为工商小民作出过什么样的贡献?他们只能随着官方管制手段的强化,政策的变动,不断改变他们谋财的空间和行为方式,为自身利益“兢兢业业”。或许延伸开来观察,也可以把歇家看作近代买办、经纪人、贸易物流公司的“前世今生”,但毕竟是近代社会经济大变动在前,而后才有这等“中介人”身份的“转世投胎”,乘时而起。

  古代历史上的中国,史料繁多,至今仍可不断开掘。丰富的“作料”,经史家调制烹煮,可以端出一碟碟菜肴,显一手好本领。假如只限定于小圈子内,自娱自乐,互评互比,搞得专深繁复些,或许更占便宜。若是想扩大阅读面,供人品赏,事过境迁之后,如何让现代的人进入那种历史情境,让一般读者可以有回味咀嚼的劲儿,倒是很需要史家讲究义理,多一点深入浅出的“手艺”。

  就说手头这本书,关联最多的是明清时代钱粮赋役征收那些烦人的事儿。官府针对着以农田人丁为目标的“农业税”(国家财政大头),既把握不准人口田亩数据,又掌控不了非常烦琐的操作全过程,只得步步设防堵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努力提高财赋完成的指数(类似今之GDP,攸关县级长官黜升的命运),到头来反给小民百姓添不少麻烦。二百多年里,真不知闹过多少种“均赋均役”改革,东改西改,改过去,改过来。师弟侯鹏至今还在使劲啃这块硬骨头。然而,结局却令历史当事人感慨万千:“法之弊,遂相为救,而渐调于平者,率渐觭于重。数十年来有一厘改,定有一增派,征敛之日繁,亦时势所必趋也。”(天启《海盐县图经》主纂胡震亨语)请注意,这话说得要比“黄宗羲定律”来得早,方志里提供的情节非常细致入微。“歇家”之类就是凭借着这个利益交叉紊乱的财赋舞台,从官方政策衍生出的“法外利益”里,狡猾谋生淘宝,做起“土豪”暴富梦;即使官方最后下决心禁革掉歇家,又会有类似歇家这样的“邪恶势力”出现。犹如明清革粮长图甲包揽后,则有歇家劣绅包揽;革歇家把持粮册后,又有县书、图书把持,直到民国,县级政府仍感可恶难办(详见无锡县民国田赋改革调查报告)。试问,我们什么时候就缺了这种“空手套白狼”、玩弄小智小伎、游刃于官民利益纠结的风口浪尖,像苍蝇蚊子嗡嗡飞窜于各类空间,敲剥民众、吸血敛财的人物?究其根本原因,官家管“众人之事”,执行者也是“众人”中一员;官家颐指气使,常想一手遮天,却网多缝隙,五指按不住跳蚤。于是,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纠葛,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较劲,官家制度与政策的隙漏,个人对政策隙漏的利用等等,戏中有戏,尽是“三岔口”式的暗中打斗。“国家与个人”、“公与私”、“实利与道德”的大话题,在历史上的展开,在无数故事里,诉说的却是极普通的生活常识:人啊人,知人知面难知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面对人性的多求善变,利益的永难满足,“水至清则无鱼”,以权谋财、仗势压人、暴强凌弱的现象实难根绝,如何调处得当一些,公正一点,永远是一个考验所有政权智商的特大难题。若看得明白一些,就能感受到穿透什么传统、现代,什么主义、信仰,拗口难懂的各类“社会科学”概念之争,背后都隐藏着一些可以共享的日常知识、普通道理。讲历史故事的人,为什么不把读这些史料所得的体验连同故事一起说出来呢?说出来,至少可以激发起读者从自身生活感受到的困惑里引出联想,发觉不必徒寻烦恼,原来古今中西都存在着共同的人生宿命,我们都被现实中许多不悦煎熬,却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反复阅读社会,如同从历史中体验到的那样。

  (《明清歇家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3 月出版,定价:168.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