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平芜尽处是春山 斜阳更在春山外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平芜尽处是春山 斜阳更在春山外 发布时间:2013-7-30 7:17:29   作者:郭 斌  

  这是一部曲尽女性诗心诗性的灵性之书,她以这样一段感性的文字开篇:“看从古至今女人的诗,讲述历史中的故事,快乐着她们的快乐,悲伤着她们的悲伤。那是心灵深处的幽怨,是一滴泪在风中叹惋。无论宫廷命妇、良家女子,还是舞女歌妓、方外之士,她们都有着同样的女人心,让你无法拒绝,只能倾听。”这段话,既点明了全书题旨,也在无意中彰显着作者试图承继历史上的女性书写传统,同时对此书写传统“天生弱质”的体貌予以适当改造的小小野心。

  书名《有斜阳处有春愁》,取自现当代著名女词人沈祖棻于1932年春天写就的一阕《浣溪沙》:“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是时战云逼境,国势颓顿,人心惶惑。女词人的“惊鸿一瞥”,将这一切艺术性地完美呈现。世人尤其服其末句之工妙,戏称她为沈斜阳。可以说,这是女性书写传统与历史宏大视野有机结合的经典范例。也许,这同样是作者的潜在追求?

  作者的文笔如行云流水,写那花落水流红的可尽歌哭的故事,巧思转运,进一步诠释体悟出蕴藏于故事深处的曲婉幽怨。这其中有你熟悉人名,但可能从未真正了解过的人物;你可能隐约听过她们的传说,其实却并不能清楚知道她们的故事;这里有你熟悉的诗词,但一经作者的点拨就豁然明朗于那诗心绽放的意境;你所阅读的不一定是最美的诗,未必是最通俗的作品,却一定是最能打动人心、展现诗人灵心蕙性的瞬间。

  “春女悲,思当嫁”,春日的愁绪自古而来,古代的女子们在春日守着自己的青春,看韶华流逝,叹惜着“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的悲哀。走出小我的婚娶,女人的命运渐渐关合着家庭、时世、国事的纷纭,直到近现代,更多女性的命运与诗情直接成为家国命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被开拓的女性世界,记叙着千年的风云变幻,始终未曾改变的是那细腻的诗心和身不由己的悲歌。

  书分宫怨、琴瑟、恨嫁、风流、才情五个章节,共21篇,分叙历史中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她们的诗篇及命运。同样是宫中的女人,有宫怨的悲哀,卷入爱情与阴谋的随波逐流,亦有国破家亡的担当,而唐代女人的活色生香即令现代女性比之亦有愧色。同样是夫唱妇随的琴瑟和谐,从宋代的李清照、赵明诚,演绎到有当代“赵李”之称的程千帆和沈祖棻,人所称颂的情感落实于历史现实的种种无奈,始知执子之手的艰难。至于那千古以来同样的恨嫁女人心,每每总是遇到负心男,为琴惑动的卓文君哀吟一曲《白头吟》,《会真记》中的崔莺莺坦然一句“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文人梦中的贺双卿编织着郎情妾意的梦境。从唐代的风流女冠,到秦淮河边的名妓,她们在文人的揄扬唱和中芳名远播,即使孤傲如柳如是,亦不能用才名换来善终。汉代蔡琰的绝世才华吟咏着她毕生至痛的《胡笳十八拍》,清朝的陈端生倾尽一生未竟《再生缘》,渴望如男人建功立业的鉴湖女侠秋瑾,她生前身后的精神力量又有多少是来自于曾与她死生相托的姐妹们,却为历史的血色所淹没。

  《有斜阳处有春愁》不是单纯的诗词选,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女性诗词史。历史上,女性的诗词作品自然也是蔚为壮观的,但本书所选读的作品却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经典之作,而是更多地聚焦于对女性命运最富有揭示性意义的作品上,即使那作者或许谈不上是卓越的诗人或词人,那作品也只是偶尔遗留下的几首小诗小词,但作者慧眼观照的恰恰是作品能否写照出女性的命运悲笳。要而言之,作者是希望借助作品后面跳动的诗心灵慧的诗性,穿越历史的迷雾,回应一切女性书写传统对于女性命运的诘问。

  自然,这本书也不能完全视为故事书。作者写作小说、散文,亦身兼古代文学的研究者。因此,考据的细节、文献的征引在书中随处可见,它们结合着诗词鉴赏,通过诗词作品直指人心以及那更为广阔的人物命运和历史生活。虽然笔法时而飘忽,时而细碎,有时像在描绘画像,有时像在低吟诗词,有时又是小说家言模样,但最终却总是落在历史的真实中。也许,这本书有点像跳跃的女性文学史,流畅、通俗、不乏知识性。作者以文献考据的手法挖掘常识之外的意外,以解读作品的会心寻找粗疏之外的细节,为我们开启的这一扇扇小窗,足以令我们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扰,徜徉于女性文学的灵性世界。

  (《有斜阳处有春愁:才女的诗心与宿命》,凤凰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定价29.8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3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