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随葬品见天日 说唱本价值高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随葬品见天日 说唱本价值高 发布时间:2012-2-21 14:14:19   作者:罗伟国  

  40年前,在上海嘉定的古墓中,发现了一批沉睡了500年的民间说唱词话。它的出现改写了中国文学史关于鼓词传本的最早年限,掀起了海内外学者研究明代说唱词话的热潮。日前上海书店出版社秉承“重刊珍籍、传播文化”的出版传统,再次限量推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采用宋锦函套线装,以备学者和古籍善本爱好者特藏。

  1972年,还是“四人帮”横行的岁月,扫“四旧”的风潮刚刮过不久,上海书店冲破重重阻力,派收购人员在上海郊区开展流动收购,抢救珍贵文献。当收购员在嘉定县(今为嘉定区)贴出海报开始收购时,一位从该县城东公社澄桥大队宣家生产队特意赶来的农民,拿出一包污秽不堪的线装书,颇有点不好意思地问:“这东西你们收不收?”接待他的是上海书店的一位老收购员。他业务熟悉,经验丰富,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他将书打开一看,见是一部刻有“成化永顺堂刊”字样的明代说唱本,便立即把它收购下来,并要这位农民留下姓名和地址。

  上海书店收到这批珍贵的出土文物后,及时送交上海博物馆,并由该馆鉴定、收藏。这些说唱词话都是北京永顺堂竹纸刊印本,版框高约17.5厘米,宽约11.5厘米,粗黑口,“说”、“白”、“唱”、“赞”等字样都以阴文刊刻。书中所标刻书年代,最早是成化七年(1471),最晚是成化十四年,也有一些不标刊刻年代的。上海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多次到嘉定实地调查后,考定这些成化刊本说唱词话是明代曾任西安府同知的宣昶夫妇墓室中的随葬品,只是最后一册由于棺内有机物渗入纸内,凝结成块,无法阅读。后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最终将凝固的纸块揭开,在坟墓中沉睡了五百年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全部复原。

  这批说唱本经过专家整理,于1973年以上海文管会、上海博物馆的名义影印出版,题名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限内部发行,初印仅100 部。1979年文物出版社据此又重印一次。上海文管会、上海博物馆影印本采用黄纸线装,原书分订1函,12册,为蓝布面函套,古朴素雅;文物出版社重印本则为花绸面函套,显得豪华了许多。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前11册为16种说唱词话,最后1册为南戏《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这16种词话中,有8种是关于包公的题材,包括《包待制出身传》、《包龙图陈州粜米记》、《仁宗认母传》、《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包龙图断歪乌盆传》、《包龙图断白虎精传》、《刘都赛上元十五夜看灯传》和《张文贵传》;有4种是关于花关索的题材,包括《花关索出身传》、《花关索认父传》、《花关索下西川传》和《花关索贬云南传》;还有4种是《莺哥行孝义传》、《开宗义富贵孝义传》、《石郎驸马传》和《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

  这批刊印于明成化年代的说唱词话和传奇中的插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戏曲小说的插图版画,代表着当时我国版画艺术的最高水平,是研究我国版画史极为重要的资料。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定价180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2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