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一部家族史的代表作——《弘农杨氏族史》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一部家族史的代表作——《弘农杨氏族史》 发布时间:2013-7-5 15:19:02   作者:甄仕优  

  人类在地球上生息繁衍,代代相传,形成了血缘关系。只要人类存在,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人伦关系、家族关系也就存在,古今中外,莫不皆然。姓氏的起源和划分就是以人类自然形成的血缘关系为基础。杨姓现为中国第六大姓,人口6700余万。从古至今,杨姓裔孙活跃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其文韬武略、利国益民,载入史册者,历代不乏其人。杨姓历代的繁衍生息、离合悲欢、艰苦创业,从侧面展现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三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弘农杨氏族史》一书,由杨维森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搜集史料,根据历代正史、地方志、姓氏专著、近现代出土的杨氏人物墓志铭、历代名人文集中有关杨氏文字(传记、行状、墓志铭、碑文、制诰、谱序等)及各地杨氏族谱等史料,博采诸杨,综合研究,贯连系统,历时二十四年编撰而成。因“弘农”为杨姓的郡望,故以《弘农杨氏族史》为书名。

  该书以血缘为徽记,以世系为线索,以分房为篇目,以人物传记等为内容。全书共分二十八个篇目:第一篇、受姓探源;第二篇、从战国末杨章至东汉杨震;第三篇、从东汉杨牧至隋房及其后裔;第四篇、杨牧后裔观王房、扶风房;第五篇、杨秉及其后裔;第六篇、福建浦城杨氏及建瓯东杨杨氏;第七篇、唐末吴王杨行密房;第八篇、杨奉后裔至上谷房;第九篇、杨奉后裔越公房;第十篇、唐末杨再思及其后裔;第十一篇、越公房分支静恭房至浙院杨氏;第十二篇、续浙院杨氏;第十三篇、静恭房分支道南杨氏;第十四篇、湖南“老七户”至四川潼南双江杨氏;第十五篇、越公房分支新昌房;第十六篇、新昌房分支北宋杨家将及其后裔;第十七篇、播州(今贵州遵义)杨氏;第十八篇、上谷房分支河中房、原武房;第十九篇、“回图府君”杨虎后裔;第二十篇、庐陵杨辂至吉水、泰和杨氏;第二十一篇、续吉水、泰和杨氏;第二十二篇、江苏鸿山房;第二十三篇、杨云岫及其后裔;第二十四篇、福建漳浦、金门、佛潭杨氏;第二十五篇、仇池杨氏;第二十六篇、各地各支选述;第二十七篇、历代著名宗人传;第二十八篇、杨氏大事年谱。由于所取史料皆系文言,书中以浅显的文言为语体,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言必有据,力图成为一部信史,具有史料价值,为研究姓氏学、氏族史及传统文化的史学工作者提供可靠的有关史料。杨姓裔孙可凭此书探究本族的起源、演变、分支、迁徙繁衍及可歌可泣的史绩。

  中国历代传统史书,分编年体和纪传体两大类,前者如《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后者如“二十五史”。《弘农杨氏族史》一书,每篇首先列世系表,然后以世系为撰写顺序,与编年体相近,同时又以逐代世系相承的人物传记等内容穿插其中,线索清晰。故本书可谓采用传统史书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编撰方法,其体例、内容安排颇具独创性,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如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秘书长、原中华书局总编辑、《续修四库全书》主编傅璇琮先生称此书为“通贯古今之巨著,不仅于杨氏一族,且对华夏历史文化研究亦甚有贡献”。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瀛先生亦称此书“体例新颖、世系清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一部别具特色的杨氏家族史,是目前罕见的高水平的家族史的代表作”。

  (《弘农杨氏族史》,三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定价28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3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