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择优且取善 附录添光彩——简评点校整理十二卷本《周易本义》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略谈宋代别集的整理
- 《咏怀堂诗集》出版
- “考古学视角下的龟兹石窟寺研究”...
- 我写《中国道观》
- 《刘向〈列女传颂图〉研究》述评
- 融会群言 以资循览——《世说新语汇...
- 《历代词通论》总序
- 善本掌故:元刻本《石田先生文集》
- 近代中医药期刊的学术价值
- “民胞物与”张横渠
- 华章溢彩 翰墨飘香——读《中国社...
书讯书评
作为“六经”之一的《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生成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其中蕴含的简易、变易、不易的道理指导着先民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汉魏以来,学者不断挖掘和阐发其意义,或重象数,或重义理,师承渐异,繁言芜说丛生。宋代理学勃兴,《易》学研究蔚成风气,“两派六宗”时相攻驳。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遂有廓本清源之心,多次指出《易》本是卜筮之书。在此基础上,朱熹兼顾象数和义理,撰成《周易本义》一书,避免了此前学者执于一偏而出现的穿凿、汗漫的弊病。
《周易本义》虽不像《四书章句集注》那样令朱熹“毕力钻研,死而后已”,但其从属稿到成书,前后也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朱子用吕祖谦所定古本《周易》为底本,是为十二卷本;流传至南宋末年,有董楷者将其割裂以附程颐《易传》四卷,至明代永乐年间,“场屋专用《本义》”,有成矩者单独刻之行世,是为四卷本。尽管十二卷本和四卷本卷次有不同,内容有差异,然而各有适应的读者,后世一直并行。但相比较而言,十二卷本大致有四个方面的优点:底本经传分离,释义注重卜筮,诠释文字简明,版本价值较高。基于此一认识,整理者以宋刻十二卷本《周易本义》为底本,广泛参校先贤时人的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谓“集大成”的版本。
综合而言,凤凰出版社十二卷整理本《周易本义》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是择优取善,校勘精审。整理者在《点校凡例》中明确指出,其参校书目除了明善堂刻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原本周易本义》、《周易传义附录》等流传较广的清代版本外,还参考了今人苏勇校注、王铁校点的十二卷本以及廖明春点校的四卷本《周易本义》。全书出校130余处,均采取校而不改的方式,保留了底本的原貌;校语则或仅叙底本字句与它本的同异,如卷一《乾》卦“在上之大人耳”校语称:“‘耳’字,清明善堂刻本、苏本、廖本皆为‘尔’字。”(第2页)或叙异同后又有所择取,如《坤》卦“筮虽当”校语称:“据清明善堂刻本、苏本。此处应为‘筮虽吉’。”(第3页)此类校语对读者正确理解文义颇有助益。
二是增加附录,由点及面。相比于上述今人的整理本,本书增加了“序跋”、“版本”、“著录”、“相关研究”四个附录,便于读者在熟读《周易本义》后更好地了解其传播史和研究史。就“版本”一项而言,整理者从朱熹《南雍志经籍考》、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永瑢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钱大昕《竹汀先生日记钞》、王文进《文禄堂访书记》、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于敏中等《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张之洞《书目答问》、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编《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录》等文献中搜检出24 则相关材料,结合“序跋”、“著录”中的材料,由点及面,可以概见《周易本义》的宋元明刻本及其流传情况,很大程度上免却了读者的爬梳之苦。“相关研究”一项更是列举南宋以来至今的重要著述、文章,读者可按图索骥,并在已有基础上做深入的研究。
(《周易本义》,王玉德、朱志先整理,凤凰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定价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