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在在创获 波澜老成——读薛天纬《李白 唐诗 西域》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程瑶田的《莲饮集》
- 研精覃思 极意词心——评《乐章集校...
- 传记研究领域的新成果——评许隽超...
- 学术研究与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新成果...
- 新世纪阮元研究的重要成果
- 采得百花酿成蜜——评《史记评注》
- “射雕三部曲”与“杨讷史学著作四...
- 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 国学典藏版《楞伽经》评介
- 一部研究朱彝尊及清初政治、文化世...
- 抉发文心 求当作者——陈本礼《屈...
书讯书评
近来有个新的名词,叫“途书”,指的是在路途上读的书。我近日的途书,是薛天纬教授的《李白 唐诗 西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就篇目来看,似乎略嫌凌乱。然而一日一篇地读来,也很快读完,真切感受到它是一位长期热心耕耘在唐诗领域的学者用心编撰的一本书,遂没有了最初凌乱的感觉。下面谈谈读该书时油然而生的几点想法。
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卓有所见。这是我读该书时一个很深的印象。唐诗是古代文学研究最为成熟的研究对象,研究成果最为丰硕,如何有所突破是每个唐诗研究者所要面临的问题。薛天纬教授长期浸淫于唐诗的阅读和钻研当中,熟悉唐诗的研究状况,积极探索、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此前出版的《唐诗歌行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分别以先唐的歌行、唐代的歌行、歌行的诗体学概念为对象,立足于对诗歌创作实际状况和发展历史的考察,并充分吸收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逐步展开论述,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这本书中也处处有所体现。而他之所以时有新见,往往得力于对小问题的关注。王维《田园》“老年方爱粥”一句向来未受关注,未予深究;本书《家贫才爱粥》一篇,依据《仪礼》、《礼记》、《左传》等材料,将“粥”放在唐前、唐代的大历史语境中,理解到粥意味着饮食的俭省甚或吃不饱。这样不仅使《田园》诗意上下贯通,而且借由“粥”字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饮食文化课。白居易《晨兴》“云母粥”被《汉语大词典》解释为“白米粥”,引起了作者的怀疑。他翻检、阅读了道家养生的材料如《云笈七签》等,考证出云母粥乃是“将云母粉与胡麻、粳米混合做成的粥”,又为我们讲授了道家饮食文化。李商隐诗向来多被评为“奇丽”、“瑰妍”、“闲艳”、“秾丽”等,作者通读后却有个“清”的印象,并由义山诗句“我亦举家清”、“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激发,展开了对其抒情诗营造“清”境的多种情形的考察,使我们进一步感动于义山诗的“残缺美、遗憾美”,倾倒于义山诗清绝的高格调。这些言人所未言的洞见,都是从小处引发,进而动用大的文化背景、大的诗歌情景方才得到的,不能不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文献学与文艺学研究的结合”,是本书的一个题目,也是程千帆先生所提倡的治学方法之一,本书多处提及这一点。薛教授与阎琦师从安旗先生,共同做《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他们主张“以微观考订其作品中之人、时、地、事,以宏观考察其思想发展轨迹、情绪抒发规律,复以艺术鉴赏明其艺术风格形成的阶段”,“将考订、评论、鉴赏方法结合起来”(页12),亦是对“文献学与文艺学研究的结合”很好的阐发。这在《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一书中都有体现。就本书而言,上面举的解诗例子即是。又如:《岑参诗与唐轮台》是篇闳文,思维清晰,描述精准,分述汉轮台、历史记载中的唐轮台、唐人语汇中的轮台,进而很好地解决了岑参诗中被许多著名学者如闻一多、陈铁民、王永兴所误解的“轮台”,从而为准确理解岑参诗提供了依据。作者非常重视文献学。他曾指出《唐会要》、《旧唐书》把壁州的“东巴县”误为“巴东县”(巴东,唐时属归州)。这靠的是常翻检《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大清一统志》等方志(页252)。他也注重使用辞书。比如:解诗文时,“方”训为才,借助的是元卢以纬《助语辞》、清刘淇《助字辨略》(《家贫才爱粥》,页155);“初”,为追原之辞,借助的是清刘淇《助字辨略》、杨树达《词诠》(《关于李白卒年问题的再讨论》,页83)。作者1984年已发现李白《静夜思》版本的不同,近来曾成为陈尚君教授指责媒体轰传重大发现的依据。正是有了这些文献学方面考证的支持,作者在文艺学上的探讨便扎实起来,从而令人信服。访古问今,实地考察,也是作者治学的一个特色。《岑参诗与唐轮台》、《黄昏饮马访交河》等篇都是作者借助所处的地理优势,进行实地参观后才对边塞诗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受。
不佞于人,不固于我,以学问为旨归,不断寻探,这是读此书的又一个深刻印象。《岑参诗与唐轮台》即是面对诸多著名学者已有论断所做的探讨。有学者著文认为李白卒于大历初年,本书《关于李白卒年问题的再讨论》一文则对该文所据的材料进行了解读,认为得不出李白大历初仍在世的结论;并通过对两方碑志的解读,进一步推翻了李白卒于大历初年一说。这坚持了他与阎琦教授先前的观点。虽然有所坚持,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作者探讨“歌行”有年,成果斐然,但是日有所进,时时有所创获。本书所收录《歌行诗体论》一文即摆脱前些年作者自己所持的“小歌行”观,而在吸收旧有的一些看法之后,在总体上更正为“大歌行”观。由此可见,作者惟学问为目的,不仅不盲从前辈时贤,也在不断突破自我,时时提升自己的学术见地。
学者文章一般重于理论,语言失于枯燥。薛教授不仅致力于学术的纵深开拓,也注重文化普及。如上文所举《家贫才爱粥》、《黄昏饮马访交河》等篇,都发表在《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等刊物上,沾溉青年学子甚多。总之,这本好书收录了作者数年来精心研究而撰成的文章,学术创获甚夥,皆老成独到,兼具情采,颇耐细读。
(《李白 唐诗 西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定价2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