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程瑶田的《莲饮集》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评《历代名家评注史记集说》
- 汇编历代赋论的价值与意义(上)
- 从茫父家书看民国家庭教育
- 读新校《唐摭言》
- “民胞物与”张横渠
- 广陵版的《扬州评话:王少堂》荣获...
- 说唱传千古,累累成贯珠
- 从《汤显祖集》到《汤显祖集全编》...
- “歇家遍天下”:一个学术疯子的研...
- 《清初杂剧研究》出版?
- 敦煌学研究的新思考
书讯书评
程瑶田的《莲饮集》
发布时间:2006-3-3 0:00:00 作者:诸伟奇
程瑶田(1725—1814),字易畴,又字易田、伯易,号让堂、葺荷、葺翁,或署葺郎,清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五年举人,授江苏嘉定县教谕。曾师事江永,与当时著名学者戴震、钱大昕、王念孙、阮元、金榜、段玉裁等均有交谊,颇受推重。其一生好学深思,长于旁搜曲证,穷研经传又不为经传注疏所束缚,每多创见。尝言:“陈言相因,不如目验。”治学最重求实,如其对古代名物的考订,多绘图列表,既求实证,亦便稽查。撰有《禹贡三江考》、《仪礼丧服文足徵记》、《九谷考》、《宗法小记》、《解字小纪》、《释宫小纪》、《释草释虫小记》、《考工创物小纪》等二十余种,总名《通艺录》。?
程瑶田学兼汉宋,博雅宏通,王念孙谓“先生立身之醇,为学之勤,持论之精,所见之卓,一时罕有其比”(《〈果臝转语记〉跋》)。《通艺录》一书,在作者当时即以为世所重:“艺林争购,坊贾无以为应。”阮元所辑《皇清经解》,收入《通艺录》著作达13种之多,为《经解》所收单人著作种数之首。程瑶田文学造诣亦甚高,诗歌创作颇有特色。刘大櫆称其诗“五言得力渊明,最为高妙;七言从古乐府求;律诗取迳宋人;绝句逼真江西宗派,尤近涪翁矣”。乾隆年间以诗画擅名的金坛人史震林评其诗“清高绝俗。云林树、米家山,可比仙摽”。然程氏诗集何名?何版本?诗集之卷数、首数若何?古今论者及公私著录多未有确认。检之程氏著作总汇——《通艺录》,其嘉庆八年本于目次虽列有《莲饮集》、《濠上吟》,然有目无书;其《安徽丛书》本则收《莲饮集濠上吟稿》一种,然录诗仅8首。再检之有关文献:道光八年《歙县志•艺文志》著录程氏之作有《濠上吟》,1937年《歙县志•艺文志》著录程氏之作有《莲饮集》;《文献徵存录•程瑶田》、《清儒学案•让堂学案》则称“别有《让堂诗钞》十八卷”,《清史列传》谓其“诗为桐城刘大櫆所称,有集十八卷”;罗继祖《程易畴先生年谱》载,乾隆三十五年,“集所为诗颜曰《濠上吟》,刘海峰先生见而欢赏,劝梓行并为作序”;乾隆四十五年,“先生著书刻者,已有《琴音记》、《莲饮集》数种”,又称其“尚有《让堂诗钞》十八卷未刊”。综上文献,于程瑶田诗集虽有著录,然二百年间程诗仅有《通艺录》所附之8首流传,却是不争之事实。惟1961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文献书目》提供了关于程瑶田诗集《莲饮集》的有效线索:“《莲饮集》,四卷,程瑶田著,稿本二册,安徽省博物馆藏。”《皖人书录》因之。然《书录》编撰者似未亲睹皖博藏本,故于程氏诗集之著录亦有抵牾处。上世纪90年代,张君尚稳得司职皖博董理文献之便,于尘封蠹蚀中终于觅得此书。先辈心血沉寂二百馀年,一朝重见天日,何快如之!得以襄助尚稳君校点此书,以广流传,又何快如之!? 该书线装,2册,上册27页,下册33页;封面封底均以绢包,封内金镶玉裱衬,装衬后书长36.3厘米,宽16.4厘米;半页9行,行25字。两册封面均有许承尧题写书名“程氏莲饮集写定本”,下钤其“不疑精舍”朱印。从全书字迹观之,显非程瑶田亲手抄录,然以其中红笔更改之处与皖博所藏程氏手迹如《程瑶田手抄唐诗三百首》等细加比对,可确定凡朱笔所改皆程瑶田亲笔。也就是说,程瑶田在请人抄好该书后,又亲自审阅,对其中错误和认为不妥之处皆朱笔改定。据此,可定此本为抄稿本,亦可视作稿本。?
关于书名,作者于本书自序明确题作“《莲饮集》序”,序文中更说明命名之缘由:“客有酌予以莲饮者,冥冥然绿色可爱,然而无质也……余方录余所为诗歌及今时文,无以名其集,因取而名之,而书之以为叙。”据此,本书标作《莲饮集》,当无疑义。惟作者在本书正文每卷之首皆标“莲饮集诗钞”;又作者晚年编定的《通艺录》中的《修辞馀钞》,也收入了这篇《莲饮集序》,并作了若干修改润色,如将“余所为诗歌及今时文”的“诗歌及今”四字删去。“诗歌”的删去,显系作者有意为之,这与作者在世时亲自刊定的洋洋一百馀万字的《通艺录》却未收一首诗,其宗旨与体例是相一致的。据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定:《莲饮集》,原为程氏诗文集名,分《文钞》、《诗钞》两大类;后因种种,《文钞》部分多归入《通艺录》,《诗钞》部分作者或拟另行刊出。现在的《莲饮集》,亦即《莲饮集诗钞》。至于《让堂诗钞》是否为程氏稿本、是否为“十八卷”、“十八卷”中是否包括《莲饮集》等问题,因仅见旁人称述,且多系辗转相抄,故而不宜蓦然认定矣。?
该书首列方粹然(即雪瓢老人)序,次自序,再次为诸名家对程诗的“评论”。全书四卷,第一卷为《广陵吟稿》,收录其居住广陵时所作之诗,计71首;第二卷为《濠上吟稿》,收录其居住凤阳时所作之诗,计52首;第三卷为《楚游吟稿》,收录其游历湖北、河南等地(古为楚地)所作之诗,计63首;第四卷为《池上吟稿》,收录其回归故里(歙县荷池)时所作之诗,计97首。诸诗或为宦游之感,或为和答之作,或状景绘色,或悼古寓今,或咏物寄意,或因事抒怀,皆“摅词朴直,寄兴深至”(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体现了其“学人之诗”的特色。其中不少处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受,而这些极具感性的笔触,正是作者那些渊博的经学著述中所罕见的。作者在诗中记载的经历和交游,亦有裨于今人对程瑶田及其时代的认知和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整理、审订和编校(其间烦难不尽一一矣),《程瑶田全集》终于要出版了。沉寂二百馀年的《莲饮集》自当收入其中。根据《安徽古籍丛书》体例,原在卷首的《诸家评论》移置卷后,原在封面、接页、卷末等处的吴得英、许承尧两家题跋亦置卷后。由题跋可知,该书曾先后由吴、许两家收藏。吴亦歙人,自称“湖田后学”,室名湖田草堂,生卒不详。许承尧,曾单名芚,字际唐,号疑庵,歙县唐模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该书及同为程瑶田佚作的《周礼札记》一直珍藏于许氏唐模宅中,解放后,由其家人捐赠安徽省博物馆。对这些文献收藏家的庋藏和奉献,我们应该永远记念。
(来源:转自《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第1期)
程瑶田学兼汉宋,博雅宏通,王念孙谓“先生立身之醇,为学之勤,持论之精,所见之卓,一时罕有其比”(《〈果臝转语记〉跋》)。《通艺录》一书,在作者当时即以为世所重:“艺林争购,坊贾无以为应。”阮元所辑《皇清经解》,收入《通艺录》著作达13种之多,为《经解》所收单人著作种数之首。程瑶田文学造诣亦甚高,诗歌创作颇有特色。刘大櫆称其诗“五言得力渊明,最为高妙;七言从古乐府求;律诗取迳宋人;绝句逼真江西宗派,尤近涪翁矣”。乾隆年间以诗画擅名的金坛人史震林评其诗“清高绝俗。云林树、米家山,可比仙摽”。然程氏诗集何名?何版本?诗集之卷数、首数若何?古今论者及公私著录多未有确认。检之程氏著作总汇——《通艺录》,其嘉庆八年本于目次虽列有《莲饮集》、《濠上吟》,然有目无书;其《安徽丛书》本则收《莲饮集濠上吟稿》一种,然录诗仅8首。再检之有关文献:道光八年《歙县志•艺文志》著录程氏之作有《濠上吟》,1937年《歙县志•艺文志》著录程氏之作有《莲饮集》;《文献徵存录•程瑶田》、《清儒学案•让堂学案》则称“别有《让堂诗钞》十八卷”,《清史列传》谓其“诗为桐城刘大櫆所称,有集十八卷”;罗继祖《程易畴先生年谱》载,乾隆三十五年,“集所为诗颜曰《濠上吟》,刘海峰先生见而欢赏,劝梓行并为作序”;乾隆四十五年,“先生著书刻者,已有《琴音记》、《莲饮集》数种”,又称其“尚有《让堂诗钞》十八卷未刊”。综上文献,于程瑶田诗集虽有著录,然二百年间程诗仅有《通艺录》所附之8首流传,却是不争之事实。惟1961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文献书目》提供了关于程瑶田诗集《莲饮集》的有效线索:“《莲饮集》,四卷,程瑶田著,稿本二册,安徽省博物馆藏。”《皖人书录》因之。然《书录》编撰者似未亲睹皖博藏本,故于程氏诗集之著录亦有抵牾处。上世纪90年代,张君尚稳得司职皖博董理文献之便,于尘封蠹蚀中终于觅得此书。先辈心血沉寂二百馀年,一朝重见天日,何快如之!得以襄助尚稳君校点此书,以广流传,又何快如之!? 该书线装,2册,上册27页,下册33页;封面封底均以绢包,封内金镶玉裱衬,装衬后书长36.3厘米,宽16.4厘米;半页9行,行25字。两册封面均有许承尧题写书名“程氏莲饮集写定本”,下钤其“不疑精舍”朱印。从全书字迹观之,显非程瑶田亲手抄录,然以其中红笔更改之处与皖博所藏程氏手迹如《程瑶田手抄唐诗三百首》等细加比对,可确定凡朱笔所改皆程瑶田亲笔。也就是说,程瑶田在请人抄好该书后,又亲自审阅,对其中错误和认为不妥之处皆朱笔改定。据此,可定此本为抄稿本,亦可视作稿本。?
关于书名,作者于本书自序明确题作“《莲饮集》序”,序文中更说明命名之缘由:“客有酌予以莲饮者,冥冥然绿色可爱,然而无质也……余方录余所为诗歌及今时文,无以名其集,因取而名之,而书之以为叙。”据此,本书标作《莲饮集》,当无疑义。惟作者在本书正文每卷之首皆标“莲饮集诗钞”;又作者晚年编定的《通艺录》中的《修辞馀钞》,也收入了这篇《莲饮集序》,并作了若干修改润色,如将“余所为诗歌及今时文”的“诗歌及今”四字删去。“诗歌”的删去,显系作者有意为之,这与作者在世时亲自刊定的洋洋一百馀万字的《通艺录》却未收一首诗,其宗旨与体例是相一致的。据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定:《莲饮集》,原为程氏诗文集名,分《文钞》、《诗钞》两大类;后因种种,《文钞》部分多归入《通艺录》,《诗钞》部分作者或拟另行刊出。现在的《莲饮集》,亦即《莲饮集诗钞》。至于《让堂诗钞》是否为程氏稿本、是否为“十八卷”、“十八卷”中是否包括《莲饮集》等问题,因仅见旁人称述,且多系辗转相抄,故而不宜蓦然认定矣。?
该书首列方粹然(即雪瓢老人)序,次自序,再次为诸名家对程诗的“评论”。全书四卷,第一卷为《广陵吟稿》,收录其居住广陵时所作之诗,计71首;第二卷为《濠上吟稿》,收录其居住凤阳时所作之诗,计52首;第三卷为《楚游吟稿》,收录其游历湖北、河南等地(古为楚地)所作之诗,计63首;第四卷为《池上吟稿》,收录其回归故里(歙县荷池)时所作之诗,计97首。诸诗或为宦游之感,或为和答之作,或状景绘色,或悼古寓今,或咏物寄意,或因事抒怀,皆“摅词朴直,寄兴深至”(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体现了其“学人之诗”的特色。其中不少处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感受,而这些极具感性的笔触,正是作者那些渊博的经学著述中所罕见的。作者在诗中记载的经历和交游,亦有裨于今人对程瑶田及其时代的认知和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整理、审订和编校(其间烦难不尽一一矣),《程瑶田全集》终于要出版了。沉寂二百馀年的《莲饮集》自当收入其中。根据《安徽古籍丛书》体例,原在卷首的《诸家评论》移置卷后,原在封面、接页、卷末等处的吴得英、许承尧两家题跋亦置卷后。由题跋可知,该书曾先后由吴、许两家收藏。吴亦歙人,自称“湖田后学”,室名湖田草堂,生卒不详。许承尧,曾单名芚,字际唐,号疑庵,歙县唐模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该书及同为程瑶田佚作的《周礼札记》一直珍藏于许氏唐模宅中,解放后,由其家人捐赠安徽省博物馆。对这些文献收藏家的庋藏和奉献,我们应该永远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