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我看考古最时尚 推荐书:《中国考古学》、《古道寻踪》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袁枚年谱新编》读后
- 唐诗宋词的写意盛宴
- 《东方早报》:十三世达赖入京朝觐...
-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述评
- 荟萃书体百态 揭示书体规律——浅...
- 吐鲁番学小记
- 金良年:明版《崇祯历书》原貌再现
- 全祖望辑选《续甬上耆旧诗》点校出...
- 尺幅千里 辗转乾坤——简述《江苏...
- 一本好玩的词学著作
- 海外寻踪二十年 黑城艺术续新篇
书讯书评
我看考古最时尚 推荐书:《中国考古学》、《古道寻踪》
发布时间:2010-4-26 0:00:00 作者:张小颐
张小颐,编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编辑。策划和参与策划出版《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等11种,为著名书法家张志和出版8种学术著作和书法作品,如《当代名家书画唐诗三百首》、《张志和楷书三种》等,协助编辑出版《国际学术前沿观察》丛书3部,《剑桥中国史》丛书3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4种。
做考古方面的图书,至今已经有十几年了,从第一本《考古求知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1997年),到现在多卷本的《中国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我几乎每年都得在“发掘”、“遗址”、“出土”、“青铜器”这类字里行间过几个来回。
逐渐的,我感觉考古这门学问并非只是高深、并不只是古板枯燥乏味。这不仅因为它揭示了以实物形式承载的历史,无言表述的真实可靠,而是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它最贴近人的生活,是一门最人性化的学问,而人们的社会活动才是历史的真实形态。从当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到今日曹操墓的真伪,等等,都是人们不同时期热议的话题,国人对考古的关注亦可见一斑。这就是考古的时尚魅力。
姑且不论国内那些气势恢弘的帝王墓葬,如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西汉中山王刘胜墓、西汉南越王墓等,对此《中国考古学·秦汉卷》(2010年)有深入的论述研究。有一年我去咸阳,参观汉阳陵的挖掘现场,看到出土那么多的明器,衣食住行,一应俱全,令人震撼。在落日的余晖中,望着巨大的汉陵,感受着“咸阳古道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唐·李白);我还慨叹:我们祖先的生活技能,在青铜时代已经是那么的完善,无论是城池屋宇建筑,生产工具,还是锅碗瓢盆,装饰摆设。那些出土的遗物,经考古工作者艰苦的发掘,精心地整理复原后,看上去哪一件都不比今天我们使用的落后,甚至实用性更强。只不过皇家贵族使用的器物,材质稀有坚固且制作巧妙工艺精良,代表了当时生产生活的最高水平,堪称时尚!而那些属于老百姓的遗物则多是加工粗略,品种单一,体现了维持基本生活的现状和贫富的分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的进步只不过是更毫无节制、无所顾忌地利用地球的资源去提高生产效率,更多、更便捷、更精致地拥有物质财富,对人的基本需求而言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比如古人怎么“蒸馒头”?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殷墟妇好墓出土一件青铜器三联甗,如同长条桌上放着三只带耳的蒸锅。案上有三个圈形灶孔,用来承置甑体。不但放置稳当,而且一次能加温蒸好三锅饭,比我们今天用的蒸锅和笼屉毫不逊色。从遗物的年代看,距今年代越久远,就愈显粗犷、质朴、率真、灵动,往往使人遐思万千,如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依然是今天人们追捧的艺术极品、从事美术创作灵感的源泉。越接近现代,就愈精细刻板从而缺乏想象力,虽极尽奢华,却往往流于庸俗造作,如定陵出土的金丝翼善冠和凤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物欲的增长对美好事物是有杀伤力的。尽管这些文物都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我读考古书稿的文字,读出很多我们日常关心的事情,包括气候的变迁,物种的兴衰,甚至沧海桑田。如《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2010年)中论述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已有亿万年历史的达赉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无数次地形地貌变化,发展成为今日水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为130亿立方米的大湖。正是通过考古探察考证达赉湖扩大和缩小地貌的变化,可知历史上气候就是在温润潮湿或寒冷干旱中不断演变,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能切身感到的天气冷暖。当然,比起考古学上的时空概念,我们人类目前所感受的气候变化,真可以忽略不计。今天我们怎能想象较冷的华北地区曾经是森林茂密,草原辽阔,气候温暖湿润——有大量野生动物如大象、犀牛、麋鹿等遗骨的出土为证。我们只是担忧因“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全球变暖,带来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其实这可能就是下一次沧海桑田巨变的开端。
无论是帝王抑或平民的墓葬,最出彩儿的东西还是那些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流行的服饰、首饰、化妆用品、日用品等等。我国“事死如事生”的古老传统,讲究把最美好、最珍贵、最“时尚”的物品献给过世的人。这些当时的奢侈品,无论其材质是骨头、贝壳、红宝石、绿松石还是珍珠、玛瑙、金银、玉石,受用者不仅是达官贵人或公主小姐,还有民间的“美眉”、“帅哥”。从款式到制作,令今人叹为观止。我参加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考古杂志社编著,2002年)一书有一千余幅精美的彩色插图,这类文物图片占相当的比重,反映出对美好时尚的追求古已有之!
最近我和王磊(营销策划室主任)策划推出的图文书《古道寻踪——你所不知道的地方》(骆汉城等著,2010年),是我做考古书籍的一个变奏。我们希望有关考古的图书,能以多种形式出版,为更多读者喜闻乐见。作者之一,央视著名记者、独立制片人骆汉城有梦想更脚踏实地,他将他和他的团队协同考古专家去考古、探险、旅游的所见所闻所得,诉诸图文,请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体验考古的时尚!
(来源: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