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李凭:北魏“女主政治”——拓跋濬的乳母常氏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李凭:北魏“女主政治”——拓跋濬的乳母常氏 发布时间:2017-3-16 15:15:48   作者:李凭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30841

【编者按】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自2005年启动以来,2013年推出了第一部修订本《史记》,2015年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在上海书展首发,2016年修订本《辽史》出版,今年3月,修订本《魏书》又将与读者见面。值此机会,《上海书评》组织了北魏专题,由六位学者带领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北魏时代的历史。本文为专题的第三篇。
 

《高宗乳母常氏传》仅仅一百零六字,虽然载入《魏书》的《皇后列传》,却是附着在《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传》之下的副篇,所以并不起眼。这篇传记所述内容如流水之账,与同卷其它传记体例相仿,独特之处只在于“葬于广宁摩笄山,俗谓之鸣鸡山,太后遗志也”等字。文中的“太后”,就是这篇传记的主人高宗乳母常氏。因为受到原本乳母的身份所限, 常氏难以像正牌太后那样,死后葬入北魏皇家墓区云中金陵,只好另选葬地,这其实并非不正常,但其“遗志”专注于“鸣鸡山”,倒是值得思量的。
 

位于河北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鸡鸣山是北魏常太后的葬地(李凭摄于2003年)
 

鸣鸡山原名摩笄山,或作磨笄山,一度称为马头山。“摩笄”、“磨笄”、“马头”,乃至“鸣鸡”,由于彼此音近而一讹再讹,传至现在竟演变成为“鸡鸣”。鸡鸣山的地址就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境内,它是一座孤立耸峙的山峰,近年已成为香火旺盛的福地名胜。
 

这座山峰的历史远比北魏王朝悠久,在《史记·赵世家》赵襄子元年条下记载着它得名的缘故:“(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襄子)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带有弯曲长柄的舀酒器),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笄之山。”这则典故发生在春秋末年,描述了夹在赵、代两家政权激烈冲突中的代王夫人之悲惨命运。
 

唐人张守节为《史记》作正义,以《括地志》所引《魏土地记》的记载对代王夫人的矛盾心理加以描写:“代郡东南二十五里有马头山。赵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磨笄自杀而死。使者亦自杀也。”冲突的双方,赵是夫人的娘家,代是夫人的夫家。冲突的结局,其弟赵襄子藉阴谋获胜,其夫代王惨遭杀害。亡国失家的夫人呼天抢地,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她既不能“以弟慢夫”,又不愿“以夫怨弟”,夹在或则非仁或则非义之间,深处矛盾而无以自拔,只得磨笄自杀。这则典故凄凉委婉,令代人同情恻隐,于是将代王夫人自杀之地称为磨笄山。
 

从此磨笄山上阴霾密布,久久不散。后来郦道元注《水经》,在《灅水篇》于延水条下也记载了磨笄山得名的典故。这表明,直到北魏统治之际,在磨笄山附近依然流传着早年代王夫人自杀的典故。加之,附近一带屡遭战乱,山区常有绿林强盗出没,于是行人视若畏途。北魏太安年间,已经成为当朝太后的常氏路过磨笄山,她久久地驻足,仰视这座在宽阔平原上兀自矗立的险峻山峰,俯听乡老诉说代王夫人的悲惨情由,不禁悯然叹息。悲悯之后,常氏竟然选定磨笄山作为自己的归宿。和平元年(460年),常氏去世。朝廷果然按照她的遗志,将她葬于磨笄山。
 

磨笄山在北魏时代尚未如现代那样,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风景胜地,代王夫人自杀的典故更不是吉庆征兆,常氏为何偏偏留下葬于此山的遗志,个中必定有曲折苦衷。笔者撮合《魏书·外戚常英传》等文献,与常氏本传对照阅读,略加揣摩推演如下。
 

《魏书》
 

常氏本传中的高宗,就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的祖父是太武帝,父亲是监国的太子拓跋晃,所以他一生下来就被视为未来君主的候选人了。北魏后宫有子贵母死的规则。按照这条规则,储君之母将被处死,然而幼小的储君却需要有人照顾,因此就派生出由保母或乳母抚养储君的惯例。为了确保安全,幼小的储君及其乳母会被安顿在别宫抚养,不得与亲生母亲同居共处。所以,文成帝自幼便一直由乳母常氏抚养着。
 

常氏虽然出身乳母,但是据说她的家族也曾显赫一时。常氏的祖父常亥曾在前秦苻坚朝任扶风太守。扶风郡隶属于司隶校尉,管辖京师长安以西诸县,是拱卫京师的要地,可见常亥当时颇受器重。常太后的父亲常澄当过后燕勃海太守。勃海郡领南皮等十县,辖有今河北省东南部的沧州市一带。然而,后燕后来被北魏攻灭,常家随之破落。那时候常家的掌门人是常氏的长兄常英。常英带领家族逃难,到达辽西龙城,成为北燕国的臣民。
 

常氏之母宋氏为常澄侍妾,常氏在娘家地位低下,所以早早就嫁与平常人家了。此后常氏的生活虽然拮据,但是还算安定。岂料北魏太武帝发动大军东征,将北燕败灭了。北燕臣民大多被掳掠到北魏国都平城,其中就有常氏及其亲属。接着,生育不久的常氏被押入北魏后宫,陷入命运未卜的境地。谁知不幸之中竟有侥幸,常氏被选中成为刚刚出生的拓跋濬的乳母。
 

太武帝的穷兵黩武,招致朝廷政局动荡不安。原本监国的太子被太武帝逼死,接着太武帝被阉官宗爱谋杀,其嫡长孙拓跋濬成为孤儿。幸亏有乳母常氏的机警隐藏与竭力保护,拓跋濬才免遭不测。阉官宗爱势力被镇压之后,拓跋濬受到群臣拥立,登基当上皇帝,是为文成帝。文成帝颇有感恩之情,先尊常氏为保太后,进而尊常氏为皇太后,从此常氏尊贵无比。
 

影视作品中的拓跋濬和母亲
 

常氏享尽物质上的荣华富贵,精神上却极度空虚,她不断地想起自家的亲人。过去作为乳母,她出不得宫廷,无法与亲属联系;如今成为太后,她可以为所欲为了。常太后让文成帝追赠她的祖父为辽西简公,追赠她的父亲为辽西献王。她又让朝廷封她的兄长常英为太宰、辽西王,封她的弟弟常喜为左光禄大夫、燕郡公。还将其他常家亲眷找到,不管血缘的远近,都为他们一一封赏官爵和财产。
 

历史给予常氏契机,让她登上北魏后宫权力的顶巅,而造成契机的原因则是后宫子贵母死规则。子贵母死的第一例是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杀储君之母刘夫人事件,道武帝着此先鞭的目的在于杜绝母后及外戚干预朝政。然而,亲生母后被处死后,位置被乳母取代,形成冒牌太后及其外戚势力膨胀的结果。真乃历史的报应,这是道武帝始料不及的。
 

道武帝制定残忍的杀戮规则,使自己的后代失去母爱,也使他人的子女失去乳养。话说回来,众多受到常氏恩赐之人,其实并非常氏真正挂记的至亲。常氏是庶出之女,在常家原本地位卑贱,不会得到多少家庭温暖,更谈不上亲人呵护。在常氏的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她那断了奶的亲生孩子以及孩子的父亲。常氏命人遍寻亲人,唯独她的丈夫和孩子下落不明,不知是在常氏进宫之际就被除掉了,还是事后因穷困或灾难而不幸殒命了。常氏痛心疾首,她不会忘记过去,正是北魏大军焚毁了她的家园,掳掠了她的亲人,强令她离开故土与家庭,迫使她在冷酷的宫廷里苟活。乳子文成帝虽然对常氏不薄,但他的祖父却是灭绝她安定生活的仇敌,以往抛子别夫的沉重代价是永远难以补偿的。所以,常氏对文成帝难以寄托真正的亲情,她日夜感受着孤独的煎熬。
 

为了释放心中的抗议,常氏特意将父亲的陵墓迁葬到北燕所在地辽西,并为父亲树碑,立庙,置守冢,以寄托她对故国故乡故亲的哀思。由此就不难理解,何以常氏路过磨笄山时会久久地驻足,因为代王夫人的悲剧勾起了她的联想。如同代王夫人那样,常氏身后的安排也处于两难的地步。一方面,身为北魏的太后,常氏不可能葬回故乡辽西的坟茔;另一方面,原本只是乳母,在北魏皇家并无位次,常氏既不能也不想葬入皇族陵园。孑然一身的常氏选定磨笄山这座孤峰,她追随代王夫人去了。

(来源: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