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评冯保善新著《凌濛初研究》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评冯保善新著《凌濛初研究》 发布时间:2011-5-26 11:08:00   作者:张弦生  

  文学博士冯保善先生是古籍出版领域的资深编审,也是造诣很高的明清小说研究专家,曾有多部著作和论文出版发表,而对凌濛初的研究一直是他锲而不舍的中心课题。他不仅发表了数十篇相关论文,还于1999年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凌濛初》一书。这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凌濛初研究》,是他二十多年来研究凌濛初的结晶。
  保善先生在《凌濛初研究》一书的撰写中本着三个原则:一是“知人论世”——了解凌濛初所处时代的历史状况和具体生活环境;二是“历史分析”——将凌濛初的作品置于明末的历史时期中进行考察,了解作品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影响和地位;三是“回归文本”——将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文化语境中,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作者心灵轨迹、时代精神和艺术创造。在论述中,突出了新材料的使用、新见解的阐发,力求陈言之务去,力求创新和突破。比如,不对凌濛初的生平做年表式的、面面俱到的表述,而只对有争议的史实作出考辨,就新发现的史料作出补正。凌濛初的交游很广泛,而书中仅就对其最有影响的几个人物进行列举型的介绍。全书虽未臻不能增损一字的境界,但结构严谨、惜墨如金,是一部十分值得称道的学术著作。
  保善先生在此书中指出,凌濛初生活在晚明骚动不安、方生方死的时代,正统儒家权威日渐失落,新思想、新学说层出不穷。他的彪炳千古的初刻、二刻《拍案惊奇》和戏曲创作,与晚明进步文艺思潮的熏陶直接相关,同时凌濛初又以自己的理论建树和创作实践成为这一思潮中的弄潮儿。和“两拍”齐名的“三言”是冯梦龙整理了宋元明三代的话本、拟话本,加以选辑、加工而成,而“两拍”是凌濛初据本事、时事编制、创作而成。我们据此可以说,冯梦龙是一位成就巨大的出版家,而凌濛初则是一位独立创作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文学家。
  保善先生认为,凌濛初受晚明进步文艺思潮的影响,在作品中所反映其社会政治观即是以儒学治世的,又在为商业和商人正名;其宗教观是好佛喜禅;其妇女观是对儒家贞节论的反思,称颂女子的才识,讴歌爱情,肯定人欲。作者通过对“两拍”中作品个案的评析,指出凌濛初在写实主义创作思想指导下,在作品中自觉将视域投向社会人生,尤其是注重对商人生活和女性命运的描写。保善先生将凌濛初的小说理论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写实、描写世情论;二是自娱、娱人论;三是形象教育特征论,并指明“两拍”在艺术上的写实性、喜剧性和叙议结合的特点。他借用宋诗的“理趣”这一术语,来分析“两拍”中的议论说理现象:“两拍”中的议论是以形象生动的文学言辞表达作家对社会人生遭际的感慨和思考;有时以近乎寓言的方式讲道理、发议论,将抽象融入形象,说理隐含于故事,达于理趣而不陷于理障。我们不能以现代的西方小说观来规范“两拍”的艺术创作。对“两拍”的评价,以往学者多从作者在作品中的一些议论文字出发,而未从作品描写的人物故事及褒贬倾向出发,没有“听其言而观其行”,没有“将作家的创作动机与作品显示的客观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认真做深入全面的考察”,从而加以贬斥,是偏颇的。
  《凌濛初研究》一书对凌氏的戏曲理论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崇尚意趣,不废格律;第二,作曲以自然清真为贵;第三,由学习描摹到物化天工;第四,戏曲俗文以当行本色为佳。凌濛初在其《南音三籁·谭曲杂札》中说:“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其当行者曰本色。”保善先生对凌濛初使用“当行”这一戏曲术语的含义进行了分析,指出凌濛初的戏曲创作“都努力追求人物语言的通俗化、性格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资料的缺乏,《凌濛初研究》一书中对凌氏戏曲作品的阐述不如对“两拍”那样透彻、丰赡,但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作者在书中着力对《北红拂》和《虬髯翁》加以评析,认为凌濛初将唐传奇《虬髯客传》写成三个杂剧剧本,是新颖而大胆的创举,“提供了属于自己、超越前人的东西”。作者还在书中通过对《襟衫记》佚文五套曲子的分析,揭示了凌濛初的创作动机及作品散佚的原因。
  读完全书,觉得缺憾是章节之间的连缀衔接针脚不够细密,缝隙稍大。以作者的才力功底和所掌握资料的丰富而言,在凌濛初及其创作研究方面,目前尚未有出其右者。希望保善先生能再以酣畅淋漓的笔墨、纵横捭阖的叙写,创作出一部更为厚重的凌濛初评传。

  (《凌濛初研究》,冯保善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定价24.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