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百年繁盛艺事再现 清宫所藏戏画亮相——《清宫戏画》弁言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百年繁盛艺事再现 清宫所藏戏画亮相——《清宫戏画》弁言 发布时间:2016-10-14 14:37:10   作者:叶长海  

  清代晚期,宫廷的戏曲演出频繁,而且演出的声腔剧种代有变化。大约由以昆腔、弋腔为主逐渐演变为以西皮二黄为主。这个过程,正是中国京剧由发生至成熟的全过程。

  宫廷演出,要求很高,艺术精致。为了帝后观赏需要,同时要为一代代艺人的演出提供样本,宫廷的画师描绘了一系列戏画。这些戏画,有三类样式:一类是戏中角色的半身像,一类是戏中角色的全身像,还有一类是舞台演出的场面图。第一类角色半身像有数百幅之多,约于民国初年流散于宫外。第二类角色全身像及第三类演出场面画万幸深藏于帝后的寝宫之中,至今仍在故宫全好地保存着。

  清宫所藏的角色全身像整100幅,集为两册,封面题为《性理精义》。清宫所藏的演出场面画被称之为“戏出画”,亦都集装成册,封面分题为《戏出画册》和《清人戏出册》。题为《戏出画册》的共4册,160 幅画;题为《清人戏出册》的1册,15幅画。此类场面画合计总数为175 幅。《清人戏出册》15幅画分属14出戏,其中《五雷阵》、《黄鹤楼》、《柴桑口》、《定军山》、《空城计》、《战北园》、《凤鸣关》、《南阳关》、《芦花河》、《赶三关》、《回龙鸽》、《斩子》、《牧羊圈》等13出戏,每出戏各1幅,只有《取荥阳》为2幅。《戏出画册》160幅画则分属140 多出戏。

  这些分装在不同画册中的演出场面画,属于一个类型,都是绢本,每幅画大小尺寸亦一样,都是边长约56 厘米的正方形,而且都具有工笔重彩的写实风格。这些场面画中的角色装扮与已见的角色画即所谓“升平署扮相谱”大体一致,画中的穿戴与故宫今存的演出戏服亦大体相符。可以想见,这些场面画是如实地描绘出了当年舞台演出时的戏剧场景。

  本书将珍藏于故宫的全部“戏出画”即演出场面画予以整合编集,以供广大读者欣赏研究。画幅的编排大体上以剧中故事情节的年代先后为序。为便于读者对画面情境的理解,本书对每一出戏的剧情都作了简要的介绍。如果一出戏有两幅以上的画,则在第一幅画处作剧情介绍,其余画面不再介绍。如《取荥阳》、《捉放》、《阳平关》各2 幅;《打金枝》4 幅;《乾坤带》和《金水桥》实为一戏两名;《五花洞》3 幅,其中两幅题名为《三短奇遇》、《二本五花洞》;《探母》4 幅,其中一幅提名为《探母回令》;《空城计》6 幅,其中5 幅题名为《进宫》、《盗书》、《造箭》、《打盖》、《定计》;《头进宫》、《叹皇灵》、《二进宫》三题亦合为一处介绍。这样,本书以155 则剧情提要介绍了174 幅画。另有《贵子图》一幅,其剧情未详。

  故宫的这一批“戏出画”,右下角写着剧名。画中的主要人物,则在身旁写上人名。这些剧名的写法,有不少与现今通行的写法有所不同。主要的不同是同音异字。如《打莲香》,今作《打连厢》;《玉龙封官》,今作《遇龙封官》。其中有多处则明显是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误写的,如《女尔(儿)国》、《五党(武当)山》、《盗魂灵(铃)》、《沙土(陀)国》、《拾玉琢(镯)》等。亦有形近而误的,如《取荣(荥)阳》。本书的剧名均先以画中原样抄出,而用括号标出正确的或后来通行的字。

  有少量剧目的角色异名可能是在历来的演出中变化所致,如场面画《宇宙锋》中赵高之女名为“赵玉梅”,而今演出已变为“赵艳容”了。又如《铡美案》中的女主角,场面画名为“香莲”,半身像名为“金香莲”,而今则多作“秦香莲”。

  这些戏剧场面画珍藏于今,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为我们留存了一两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戏曲的无比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形象,亦给我们提供了中国视觉艺术文化的生动直观的历史资料。这些画面所蕴藏的文化信息的确无与伦比。这里可与“扮相谱”即角色半身像作一比较。现已广为人知的半身像绘制了80余出戏中的370多个角色,而本书场面画则绘制了约160出戏中的约800个角色的全身像,其数字已扩大了两倍多。更为重要的是,场面画不是描绘每个角色的孤立形象,而是描绘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舞台演出的动态形象及整体形象。不仅画出了角色的扮相及服饰范式,而且画出了砌末的使用情况。在这里可以获取大量的舞台艺术信息。同时,场面画与角色画亦可起互补作用。那些半身像上书写着“穿戴脸儿俱照此样”一行字,可见其主要作用是为艺人的化妆穿戴提供参照;而这些场面画则潜蕴于帝后寝宫,可见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提供皇室的赏玩。我们今人则可由此两途加以全面利用。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此两类图画的比较分析,获知一些戏剧演出史上的现象,如脸谱的变化、穿戴的变化以及上述剧中人物姓名的演变等。当然,我们在赏读这一大批戏画时,还可以有更多的别样的收获。

  本书不仅首次完整地编印了全部175幅“戏出画”,并附编了故宫珍藏的两幅卷轴戏画。这两幅卷轴的画心长165.3厘米,宽93.5厘米。卷轴除表现了《取荥阳》的两个演出场面外,还让我们看到了彼时演出的舞台样式、乐队编制及后台局部。

  这些精美的宫廷戏画的披露,可为世人解开一直秘隐于深宫高墙之内的繁华艺事之谜,为戏曲界、读书界展现一百年前中国艺人在戏剧发展史中所谱写的精彩篇章。

  (《清宫戏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12月出版,定价:9800.00元;本书限量印制500套,双层楠木屉盒,每套收纳有宣纸线装戏画、经折装中英文介绍、红木镇纸一对。)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