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静坐与养生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静坐与养生 发布时间:2013-12-18 9:50:27   作者:严蔚冰  

[编者按] 晚明著名的士人袁了凡,因著有《了凡四训》和推行“功过格”教人行善积德,而为人们所熟知,并有《静坐要诀》、《祈嗣真诠》、《摄生三要》等养生类著作。其中《静坐要诀》为近代提倡静坐养生的蒋维乔等人继承和提倡,得到广泛的传播。此文为整理者严蔚冰为《袁了凡静坐要诀》一书撰写的导读。

 

  一、 身心调和的妙法

  静坐法是适合现代人调和身心、启迪智慧的妙法。静坐法易行而有效,若能在工作与学习的间隙“忙里偷闲”,静坐养神,可以及时消除工作和学习时所产生的身心疲劳,防止工作和学习中的差错。在静坐中培元养气,能达到安神补脑之功效。

  现代有为数不少的中青年人出于各种原因在学习静坐和禅修,若能依此静坐养生要诀,将其逐渐融入生活中,首先从减少应酬做起,尽量减少在外应酬的时间,让身心松弛下来,就会逐渐体会到静坐的轻松和愉悦。静坐时体内会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身心调和了,心静了,思虑自然也清楚了。

  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多以坐为主,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出门途中,或到工作单位,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坐着,在校学生更是如此,于是就会有人问,整天坐着还需要专门去学习静坐法吗?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工作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太需要了解和学习静坐法了。静坐法可以对治普遍存在的工作压力和由于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浮躁等。静坐法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及时消除疲劳、减缓压力,逐渐安静下来。而只有在身心都安静下来后,人的良知和潜能(真正的智慧)才能显现。一个身心健康又有良知智慧的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是不难的。

  静坐时规范的坐姿能使人体气血运行得到改善,久而久之,生理就会随之改变。静坐时需要专注于呼吸,让散乱的心思逐渐回归自我。呼吸法是介乎于身心之间的桥梁。中医学认为,肺朝百脉。静坐时刻意调整呼吸能调和人体百脉。现代人总是待在封闭的房间内抱怨着身心疲惫,若能懂得借助于呼吸法,就能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气血循环改善了,就会影响人的心脑,心脑供血供氧充足,则思维也会清明。如此逐渐使得身体与精神归于统一。

  二、 静坐法的近代传承

  静坐法的传承有文字和面授两个方面。近代静坐法的推广是由蒋维乔和丁福保二位学者著书立说和身体力行开始的。蒋维乔先生在1917年冬月完成了《因是子静坐法》。根据记载,蒋维乔先生中年时看到日本国流行的《冈田式静坐法》,作者冈田称是他自己发明的,这就促使蒋维乔先生起心要写一本适合于当代人的静坐书籍。《因是子静坐法》大量参考运用了道家养生的理念和方法,却不言阴阳、坎离、铅汞等术语,而采用现代心理学和生理解剖学的原理写静坐,大受国人欢迎。其后《续篇》,则完全依于佛家经典。

  同时期,佛学家丁福保先生于1920年6月出版《静坐法精义》,穷经溯源地从《大智度论》和《小止观》中寻找理论和方法,但其静坐理法多源自袁了凡先生的《静坐要诀》。丁福保先生强调:“据此则知静坐确有口诀。若获其诀,即有事半功倍之益也。”(《静坐法精义》序)丁福保先生和蒋维乔先生都是大学问家,亦是近代真修实证的修行人。丁福保先生所写《静坐法》,最重要的贡献是从现实追根溯源,回到了经典里,又用世人容易接受的“问答体”和养生科普的形式来推广。然而,人们知晓丁福保先生大多是因其编著的《佛学大辞典》,对其医药卫生方面的专长了解甚少,《静坐法精义》的流通也不甚广,倒是蒋维乔先生依自身实证所著的《因是子静坐法》一版再版。学习静坐法关键是要有修证的明师指点,并且要依照一个完整的法本(在学习《袁了凡静坐要诀》时,建议先阅读《因是子静坐法》。民国时期性怀和尚在校刊《静坐要诀》时,特别加了一句“读此书者宜先读《因是子静坐法》”,说明此乃一脉相承。)。《论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余选择袁了凡的《静坐要诀》,是其法可信,有法可依,又比较容易上手,是对治当下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一剂良药。为了便于读者修习,余根据自身数十年研习静坐之心得,撰写“静坐入门”置于前,复于诸多的静坐书中精选了《摄生三要》、《六妙法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节选)附于后(本书采用的《静坐要诀》及附录的三种书均以1989 —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气功·养生丛书”本为底本整理),使之更完善、更系统。并请上海玉佛寺觉醒大和尚题书名曰《袁了凡静坐要诀》。

  学习静坐应该是一种个人内在修养的传承,也是一种实用养生文化的传承,修习静坐最显而易见的是个人气质的提升,这就难怪旧时的读书人多有静坐的习惯了。

  三、 静坐与坐禅

  《袁了凡静坐要诀》讲的是静坐,但其法诀源自禅门。静坐法是世间法,是以静为主(含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而坐禅则是出世间法,以明心见性为目的,求得究竟的安乐。禅门之“坐禅”,也叫做“禅定”。如何理解“坐禅”和“禅定”?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总之,静坐是为了养生,属于健身延年的方法,而坐禅则是修佛的途径,无疑归属于修行的范畴了。

  四、 后记

  整理明代袁了凡《静坐要诀》原著,余并没有费多少工夫,因为原来的读本是民国时的校刊影印本,并已断句,平时也经常在阅读。在整理过程中,参阅了《摩诃止观》和《止观辅行》、《金光明经》、《小止观》、《六妙法门》等佛教经典。

  人们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现今两样都得到了,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是一回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开心的人并不多。人们不是常说,佛法不离世间法,难道是有矛盾的吗?余认为,大多是由于自身之四大没有调摄好的缘故,使得真正的法喜不能感受到。“静坐”一法是调摄四大和体悟法喜的最佳方法。静坐法对治疾病法,在《静坐要诀》和《六妙法门》中都有专门的篇幅,如何调四大及五脏病,如何对治身、心、灵疾病,如何消除业障病,如何消除修行中的魔障等,都有很详尽的对治方法,而人间福报也是随之而来的。总之,正确的静坐方法,无论男女老少都宜习之。静坐是养气功夫,静坐得法能改善体质和气质,提升修养。这是养生之正途。尤其是年轻的读者必须知道,养生始于婚孕阶段,好好学习,认真实践,功在自身,惠及子孙后代。

  (《袁了凡静坐要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定价19.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