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厘清历史贡献 透视发展状貌——《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1919~1930)》评介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厘清历史贡献 透视发展状貌——《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1919~1930)》评介 发布时间:2016-8-8 13:42:33   作者:金 晶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近现代以描摹近现代初兴的市民社会为主要对象,活跃在上海等地的重要小说流派。虽曾广受大众读者欢迎,但其兴起可谓生不逢时。在“五四”前后的文学革命的时代大潮流中,屡次受到新文学界的批判,曾长时间被视为“媚俗、低级文化”的代名词。近三十年来,学界对于鸳鸯蝴蝶派的评价逐渐科学化、人性化。其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通俗文艺流派,已成共识。

  随着现当代通俗文学领域对其的认可,鸳鸯蝴蝶派的研究逐步向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延伸。李斌所著《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1919~1930)》一书中,更迈前一步,肯定其不但是通俗文艺流派,而且是文化创意阶层。书中将他们视为展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历史回眸”的切入典型,聚焦鸳鸯蝴蝶派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具体活动,分章论述他们对各类型文化创意产业的介入、参与和推动作用。阅读是书,不但有助全面认识他们的历史地位,为鸳鸯蝴蝶派“摘帽与加冕”,更有助于我们深入地透视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状貌。

  书中以鸳鸯蝴蝶派为典型视角开启研究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视窗。书分九章,主要从鸳鸯蝴蝶派与小说产业、与电影产业、与广告产业、与出版产业、与演艺产业、与流行音乐产业以及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史的地位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在1919~1930 年间,他们的小说作为一种核心创意内容,帮助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建构起巨大的题材仓库与创意工厂。他们亲自参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动,不仅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原创者,而且是文化创意产业单元间的中转者、协调者、传播者与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中枢。与鸳鸯蝴蝶派有一定关系的文化创意产业类型和文化创意阶层的跨界市场拓展,极大地推动了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前行,这为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书中揭显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史上留存的经验与财富。鸳鸯蝴蝶派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贡献体现于推动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新、促进本土文化企业的发展、文化市场的开拓与培育、文化软实力的建构等方面。鸳鸯蝴蝶派留下不少从流行到经典的作品遗产,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艺术探索、升级与提炼。他们留下除有形的产品和空间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从发展之初就展现出立足本土、圆融开放的精神。这些都是极大的精神财富,不但存续历史经验,也为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应重视人力资本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原创作品、要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合适的制度环境等。

  本书专注于研究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其学术价值与创新价值有三:

  一是揭示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史中的“苏州影响”的重要性。苏州是鸳鸯蝴蝶派出生、成长、流动、生活和工作的核心地域。从苏州走向上海,既展示出地理空间的迁移,也体现出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的深入、丰富与成熟。苏州对鸳鸯蝴蝶派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起到经验积累、知识锻炼、兴趣培养的奠基作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同时也构成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也就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后花园和鸳鸯蝴蝶派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的预备空间。本书试图通过对这份“苏州影响”的揭示,提醒学界关注苏州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史中的地位。

  二是分门别类地详谈鸳鸯蝴蝶派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纵观学界,对其与小说业、出版业、广告业等文化产业的关系虽有著作论及,但细节上语焉不详,对于演艺业、流行音乐业则只有零星叙述,缺乏整体性的关注和细节性的补充。而本书则分门别类地主要从小说产业、电影产业、广告产业、出版产业、演艺产业、流行音乐产业六个门类描述他们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关系。比较完整地梳理出鸳鸯蝴蝶派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为。特别是研究其与演艺业、流行音乐业的关系,作者梳爬钩沉于民国报纸、期刊等浩繁资料,用两个章节的篇幅,详实叙述鸳鸯蝴蝶派为演艺产业和流行音乐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具有史料价值。

  三是从文化创意产业独特视角来分析以往文献。长期以来,鸳鸯蝴蝶派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融合的整体。目前学界的研究方法是从现当代通俗文学领域、电影领域、出版领域、广告领域各自分学科研究,然后伸出触角来融合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本书认识到仅靠单一的学科思维无法准确、全面、宏观地评估鸳鸯蝴蝶派在早期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活动和作用,只有立足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视角,才能扣准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概念来谈彼此的关系,这就是本书要比以往研究走得更远的地方。本书从更为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类型的角度,整体、宏观、全局探讨鸳鸯蝴蝶派与整个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不但关注他们的小说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关注他们个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参与,这将全面推动与丰富我们对鸳鸯蝴蝶派的认识。

  本书的写作正值中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日益重视的当下,我们重温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程,就会发现鸳鸯蝴蝶派在这种本土创意的市场化过程中尽显才智,是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华文化软实力传播的重要文艺群体。本书作者多年从事传媒文化研究工作,在2011 年以此选题申报并获批了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鸳鸯蝴蝶派与文化创意产业(1919~1930)”(11YJC760032)。经过近五年的勤苦写作,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确保了本书的学术价值。阅读此书,我们可透过鸳鸯蝴蝶派这一典型视窗,了解其参与的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活动,揭显这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界的本土力量的历史地位与其引发的当代启示。

  (《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1919~1930)》,广陵书社2015 年11 月出版,定价:35.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