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北宋前期诗史叙述的重新建构——评《制度、思想与文学的互动——北宋前期诗坛研究》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北宋前期诗史叙述的重新建构——评《制度、思想与文学的互动——北宋前期诗坛研究》 发布时间:2015-5-21 10:48:36   作者:铁 军  

  宋初诗歌发展,经过上世纪80 年代白敦仁、陈植锷、尹恭弘等学者的往复讨论,虽则仍有若干细节上的争论,但总体确定了白体、晚唐体、西昆体所谓“三体”递嬗演进的框架;并进而影响到宋代文学史、文学思想史写作。但近些年,有研究者开始摆脱“三体”的拘囿,以多元的视角,对宋初诗史作全面系统的考察。成玮博士的专著《制度、思想与文学的互动——北宋前期诗坛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力作。

  该书研究北宋前期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诗坛,分为上、下两编,前三朝为一编,仁宗朝为一编。全书不囿于“三体”的局限,以诗史的历时演进为主线,广泛涉及制度、文人心态及文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力求对宋初诗坛作整体性把握和梳理。

  制度是影响文学的基础性因素,本书题为“制度、思想与文学的互动”,顾名思义,制度就成为文学讨论的起点。这里的制度,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朝廷在不同时期对于士人的政策和态度,二是朝廷君主对文学的政策和态度。思想是本书阐释诗史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书中很大程度上是指诗学观念。而文学层面的研究,该书则打破传统的“三体”框架,从地域、诗体及若干个案研究的角度,对宋初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诗坛发展风貌进行全面清理。在该书“小引”中,作者强调:“我们希望一方面追索‘宋调’的发生历程,另一方面,发掘逐步被史诗叙事挤压至边缘的其它面向,并进而考察两者间的互动。重提其他面向,目的不只是为了向当时诗坛的原貌更逼近一步,也是为了更真切地把握‘宋调’发生的具体环境与机制,对它增进了解。”这个目标,本书是达成了的。

  下编专论仁宗朝诗坛。有了上述前三朝论述的积累,对于仁宗朝诗坛的风貌的描述确有水到渠成的感觉。本书对于仁宗朝诗坛的研究,有几点可值得注意,第一,本书是以欧阳修视野中的诗坛为中心进行叙述的,但除此之外,江休复、谢伯初等也不同程度纳入到欧阳修的诗史构图,显示出仁宗朝诗坛丰富多彩的一面。第二,就像此前论述中之不以“三体”牢笼太祖、太宗、真宗诗坛,本书对于诗史的叙述也不限于欧阳修设定的图景,力求兼顾其他。第三,作者延续了科举考试中诗歌地位边缘化对于诗学观念、创作影响的问题关注,并对传统所谓“诗文革新运动”的提法提出质疑。第四,书中并未把欧、梅为中心的仁宗诗坛,简单看做是对于前三朝诗风的反拨,而是将其视为整体上“首尾完具的诗史段落”。

  综而言之,本书在纵的方面,将传统的包含太祖、太宗、真宗的所谓“宋初”,延伸至仁宗朝,而看到了其间相沿承继的一面;在横的方面,容纳了“三体”之外的诗人和诗美旨趣,揭示了更为全面、丰富的诗坛风貌。可以说,一方面重视文学中历史叙述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不断反思这种叙述所可能带来的偏差或遮蔽,一直贯穿于全书的写作。这使得这部实证充分的专著,又带有了较强的思辨色彩。

  (《制度、思想与文学的互动——北宋前期诗坛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年3 月出版,定价:25.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5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