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古籍整理研究的新创获——评王京州《七十二家集题辞笺注》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小人物 大历史——《赵元成日记(...
- 新版金圣叹批本《西厢记》琐言
- 俞陛云与《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明清散曲辑佚的新收获——《明清散...
- 最忆是江南——读《土风录》随笔
- 清诗作家研究的又一力作——评《乾...
- 政治意欲中的晚清佛学
- 贵乎原始 展现源头——读《天津图...
- 清季中日文化交流的前言后语——《...
- 古代史学理论研究的名作
- 《五百罗汉》画像精装版线装书面世
书讯书评
王京州教授的《七十二家集题辞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是“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该书对张燮的《七十二家集题辞》进行文字汇集、整理、校勘和笺注,并将其与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进行比较,大力发掘张燮题辞的学术价值,还原了其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应有的地位,成为古籍整理研究的又一力作。
张燮(1574—1640)是继梅鼎祚、焦竑等人之后,明代复古文学史上又一位以搜集整理古代集部文献的杰出人物,其所编纂的《七十二家集》对先唐作家别集广搜博采,不惟对汉魏六朝文学有续命之力,同时对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亦有导源之功,惜其流传不广,渐渐被后者所取代。但是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说,张燮的编纂价值不应该被淹没,尤其是其题辞中所体现的文学史观念更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王京州教授的《七十二家集题辞笺注》对张燮题辞进行深度整理和研究,无疑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笺注者在前言中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追述了张燮编纂《七十二家集》的来龙去脉,并指出张燮此书对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成书的影响,并对张燮题辞的类别、撰述方式以及版本情况作了细致的梳理和辨析,明确了张燮及其《七十二家集题辞》在学术上的成就。评骘精到,论述严密,不失为一篇《七十二家集题辞》的“题辞”。
该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校勘精审,笺注详实。作者全面搜集《七十二家集》的版本,辨别足本、残本的年代,最终选择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末刻本《七十二家集》各集卷首所载为底本,以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张燮《群玉楼集》所载为校本,并参以河南省图书馆藏残本《群玉楼集》。将《七十二家集》的题辞从总集中辑录出来汇为一编,并加以校勘,或补底本字词之缺漏、或据校本改正底本字词之舛误,遇两通之异文则保持底本原貌,并于每条之后出以校记,从而为研究古代文学和文学批评史的学者提供了完整可靠的《七十二家集题辞》。
在校勘的基础上,作者还广征博引,为各篇题辞做了详赡的笺注。一方面,由于张燮推崇六朝文学,其题辞也多由骈文写成,虽文辞雅炼,但对现代读者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因此笺注者不避繁琐,将文中出现的人名、称谓、典故、史实、名词术语等详加注释,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文句大意,在在使读者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张燮在撰写题辞时经常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因此其每撰一文,必将叙述该集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性格,再在此基础上归纳其诗文特征与文学成就。因此,笺注者除参阅相应诗文集和类书外,还参考了大量史料,从而将每一位作家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思想还原到历史语境当中,使读者通过笺注对张燮的评论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如仅《重纂陶彭泽集序》一篇,笺注者就引用了《史记》、《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明史》等8种史书,以对张燮的观点进行考辨和还原,从而将张燮苦心孤诣阐发陶渊明心曲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笺注之作,该书注释1500多条,征引书目180余种,可见作者在搜集资料上用力之勤,学术视野之宏阔。古籍笺注虽为“饾饤之学”,但其中每一条笺注却无不体现注者甄选材料的眼光与胆识。
该书在体例上的创新体现在,于每篇笺注之后设立“总说”,一方面用以历述有关各集于历代书目著录及今存版本情况。包括张燮所裒辑各集的卷数、篇目及其文献来源及流传情况,并将其与后代人的整理之作加以比较,指出《七十二家集》所收篇目的遗漏之处。比如作者对《班兰台集》的版本梳理:
《隋书 · 经籍志》集部别集类著录《班固集》十七卷,两《唐志》仍著录是集,卷帙有所缺佚,仅存十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未著录,盖宋时已佚。张燮辑录班固诗文,裒为一集,寔为首创之举,以《兰台集》命之,并申明‘志始也’,其意即在于标明此集为创始之作,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严可均《全后汉文》所辑班固文,基本不出张燮《班兰台集》之外。今有白静生校注《班兰台集》,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明确了张燮辑录《班兰台集》的首创价值。这样,每一篇“总说”的前半部分都是这一诗文集的版本源流考,整本书共计论述60家诗文集,因此仅将这一部分单独抽出即可以看作是一部小型的汉魏六朝集部史料叙录,为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说”的另一重要内容即比较了张燮与张溥二家题辞旨趣的异同。鉴于张燮题辞被广为流传的张溥题辞所掩盖的现实,作者在“总说”中详细对比二家题辞内容、论述方式及其渊源关系,以明确张燮题辞的价值。比如,作者将张燮《谢康乐集叙》与张溥《谢康乐集题词》对比,认为:
张燮题辞精粹简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又好驳论,多锋芒。《谢康乐集叙》纠驳者二:一为‘世儒不识赤心,每绳其跃治大罏,翻自耻戾’,一为‘朝廷不以应实相许,自谓益参权要,常怀愤愤’。高才大德,每不屑喋喋于剖白心迹,其深心卓识,往往掩藏于表象之后,世人不识,原无可怪。文学批评之要务,即在于擦拭蒙蔽历史的灰尘,还原本真,消除误解。历史人物的命运,既由其所处特定时代所操纵,更受人物自身的身份与性格所决定,谢灵运亦概莫能外。不驳则不立,张溥娓娓叙理,坦途阔步,固是张燮题辞之后尘。
张燮以知人论世的方式读懂了谢灵运,而该书的作者又以同样的方式拨开散落在张燮身上的灰尘,还原了张燮题辞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张燮其他题辞如体现眼光之独特的《重纂陶彭泽集序》、持论客观平实的《重纂庾开府集序》以及辞采流畅华美的《高令公集题辞》等,皆有胜于张溥相应题辞之处。同时该书作者没有掩盖张溥题辞之后出转精、青出于蓝之价值,比如作者指出张溥的《贾长沙集题辞》虽受张燮《贾长沙集引》之影响,但思虑转深。他篇如张燮《傅鹑觚集引》与张溥《傅鹑觚集题词》、张燮《夏侯常侍集引》与张溥《夏侯常侍集题辞》等又各有特点,可互相发明等。
该书在每篇“总说”之后为“附录”,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相应的题辞放置于此,以便于读者查阅比较。尽管作者在前言中说张燮题辞与张溥题辞的学术成就高低自有读者评骘,但是从以上“总说”的内容即可看出作者已做了合情合理的判断,倘起二张于地下,亦必叹服该书作者立论之公允。
综上所述,该书不仅是对张燮《七十二家集题辞》的整理和笺注,同时还考证《七十二家集》所载文集之版本源流、阐发张燮各集题辞之学术旨趣,因此此书又可视为研究张燮文学批评及文学思想的学术著作,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笺注之作。
(《七十二家集题辞笺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要籍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年3 月出版,定价:58.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