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正本清源 嘉惠学林——评《全唐五代笔记》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正本清源 嘉惠学林——评《全唐五代笔记》 发布时间:2013-11-19 13:57:01   作者:秦 文  

  第28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获奖图书专版

  

  有唐一代孕育和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唐五代笔记就是这宗宝贵遗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文体,笔记最早是与辞赋等韵文相对而言的。古代称散文为“笔”,与辞赋等韵文相对时就称为“笔记”。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才略》中又称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艺文类聚》卷四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称赞任昉“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也是将二者对举,把笔记视为一种记事性的散文文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记”逐渐被视为一种著述的体式,即指由一条条相对独立的记录见闻杂感的札记汇编而成的著作。以“笔记”名书始于北宋宋祁,但作为著作之一体则源远流长。广义说来,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的《论语》,也可以称为笔记,干宝《搜神记》和刘义庆《世说新语》更被后人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笔记和轶事笔记的代表作。

  在笔记史上,唐五代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发展的阶段。唐人注重事功,关怀现实,重视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很少有人穷年累月闭户下帷地去从事名山事业。对他们来说,笔记这种著作体式似乎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所以这一时期,笔记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唐五代笔记的数量无法作出精确的统计,以《新唐书·艺文志》而言,仅子部“小说家类”已著录笔记五十余种,加上史部“杂史类”和“杂传记类”中《大唐新语》《国史补》《传载》《史遗》《朝野佥载》《封氏闻见记》《投荒杂录》《尚书故实》等,即有近百部之多。其他如经部“乐类”中《教坊记》《乐府杂录》《羯鼓录》,“地理类”的《吴兴杂录》《岭表录异》《北户杂录》,集部“总集类”的《抒情诗》(即《抒情集》)、《本事诗》等,都可以视为笔记杂著。《新志》不著录五代的笔记,而唐人笔记如郎余令《冥报拾遗》、南巨川《续神异记》、戴孚《广异记》、薛渔思《河东记》、孙棨《北里志》、佚名《闻奇录》、刘山甫《金溪闲谈》等,均未见于《新志》,可见《新志》的著录很不完备,遗佚尚多。据估计,唐五代笔记总数当在200部以上。

  唐五代笔记以唐五代人而记录当时的人事见闻,保存了大量政治历史、典章制度、人物传记、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史料,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作为当时人的记载,它们提供的史料有的可据以补史籍的阙遗,曾经被正史采用或参考,有的则可据以纠正史籍的错误。

  但是,和唐五代的诗词、散文、传奇小说比较起来,笔记研究特别是笔记文献的整理仍然相对滞后。一些笔记没有经过很好的整理,一些有较多佚文的笔记并没有辑出,新出版的笔记仍然存在较多的条目错乱重出、文字夺讹衍倒等情况,明人伪造的笔记却继续出现在某些唐五代笔记丛书中,而编者对其真伪却不置一词,造成了唐五代笔记的混乱。

  笔记混乱首先表现在伪文未辨方面。笔记中有着大量重出互见的条目。当然,和诗文创作同,笔记不排斥直接编录前人著述,但其中确有许多重出条目是流传中的误植,存在着真伪之辨的问题。

  其次是佚文未辑或辑佚不全不真。有的笔记曾为前代典籍广泛引用,如卢肇《逸史》、卢瑰《抒情集》、王仁裕《玉堂闲话》等,存有较多逸文,可供采集。有的笔记虽有较好辑本,但囿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今天看来,所辑并不完整,当予补辑。

  第三是条目的混乱。笔记由一条条相对独立的文字组成,一书之中很容易产生条目错乱的情况,今存笔记有二条合为一条者,有一条而分为二条者。

  第四是文字的讹误。笔记在传刻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文字讹夺衍倒的现象,其中往往涉及到人名、官称、地名、年号等。这类问题,没有专门的知识,不参稽其他的典籍,就无法解决。

  笔记混乱情况的形成有其历史的根源,也有人们认识上的原因。长期以来,笔记被认为是“街谈巷议、道听涂说”的“残丛小语”,人们对它的保存极不经意,更谈不上认真的整理,多依靠陈陈相因的丛书流传,没有多少善本或异本可供选择和校勘,其混乱情况远较其他典籍严重。20世纪初,出现了“笔记小说”一词,笔记被归为小说或准小说,处境尴尬,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作为独立的学科研究对象的资格。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整理工作往往忽视了笔记本身的特点,对其文本本身和所载史料的真实性的考定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也是导致笔记文献整理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陶敏先生于2002年向全国高校古委会申报了《全唐五代笔记》项目,并于当年获得立项资助。项目整理工作以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师为主,并约请其他单位专家参与,历时多年,于2012年12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面世。全书精装4巨册,大16 开本,363.80万字。其学术价值,一是“全”,书中汇集了唐五代笔记体著作138种,包括各种历史琐闻类、考据辨证类、搜奇志异类笔记。真书辑入正文,伪书辑为附录(旧题柳宗元《龙城录》、柳公权《小说旧闻记》、钟簵《续前定录》、杜荀鹤《松窗杂记》、冯贽《云仙杂记》,此5种皆后人伪托之书,虽著作权不可信,但毕竟属于唐人著作,故加收录,其例甚善)。凡原书传世者,编次一仍其旧,附编外佚文于后。原书虽存但已窜乱者,或原书已佚经前人辑复者,则或保存原书辑本编次,或予重辑。原书已佚,尚存佚文,且无后人辑本者都予重辑。凡重辑者,逐条注明出处。二是“真”,对所收的每条笔记文字,均广征文献,严格甄辨,区分真伪。凡他书所载经考察确非或疑非本书佚文者,只录文字,置于正文后的“备考”中,注明出处,并加写按语,说明其为伪或疑伪的理由,但不作校勘。凡重出互见条目,均注明互见情况,载明亦见某书某卷,并且尽量确定归属。凡正文有严重脱讹衍倒现象者,人名、地名、官称、年号等有讹误者,均写出校记,作出校正。凡所载事与其他文献严重矛盾或不符者,均予辨证。各集卷首都撰有简明扼要的作者小传,叙述准确信实。并对各书的作者归属、真伪及写作年代等做了必要的考辨。书后附录《唐五代笔记研究论著目录》收录的资料全面,对其他学者研究唐五代笔记小说极为有用。综合看,这套书的学术质量较高,版式、用纸亦相当精美,可以称得上是近年出版的古籍整理精品,十分难得。

  (《全唐五代笔记》,三秦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定价:98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