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易经古歌考释》评介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易经古歌考释》评介 发布时间:2014-9-25 15:09:22   作者:张家珍  

  多年来,对《周易》的卦爻辞,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和诠释。论点不一,但各有所长。而专门从文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著作尚不多见。20世纪90年代巴蜀书社曾出版了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一书,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周易》,发现《周易》中每卦的爻辞都含有几句歌辞,从中勾稽出60多首殷周歌谣,并逐首加以考释,这可以说是《周易》研究的新创获。十八年后,黄玉顺先生将此书重新加以修订,增加了180条注释,并收录了6篇作者近年发表的研究性文章,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作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专刊”的一种予以出版。这为《周易》的研究走向更宽广的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关于《周易》中包含有古代歌谣,前人已有过论述,如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曾谓“经文的爻辞多半是韵文,而且有不少是很有诗意的”。现代《易》学专家李镜池的《周易筮辞考》,专门有“《周易》的比兴诗歌”一章。高亨在其《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一文中,也专有一节讨论《周易》中采用赋比兴手法的“短歌”。而《易经古歌考释》的作者则认为,高、李两家虽然都对《易经》中的一些“诗歌式的句子”及“浓厚的诗歌色彩”有一定的认识,但也存在一个共同的阙失,就是“没能打破卦辞与爻辞,爻辞与爻辞之间的界限,以至没能发现一首完整的古歌”。他还认为《易经》古歌之所以长期湮没无闻,是由于“《易经》本身的筮书性质,使编者既不将它当作诗的集结,读者也不把它视为诗的荟萃”;同时,《易传》作为现存最古的易学传注,无视古歌的存在,将其中占辞与古歌“一视同仁”,也是导致古歌不彰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考释》一书从打破卦辞与爻辞、爻辞与爻辞之间的界限入手,将《周易》的卦爻辞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用韵、句式的整饬、风雅颂的体制和赋比兴的手法等几个方面论析了《周易》中对古歌的引用。

  例如,在用韵方面,作者认为《中孚》的引文就是一首完整的古歌: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句中韵字“它”、“和”、“靡”、“罢”、“歌”都属古韵“歌”部,只有“燕”字属于“元”部,却与“歌”部具有阴阳对转关系,可以谐韵。

  此外,作者还谈到,有的诗句就一爻看来是不谐韵的,但是从全卦来看却是音韵和谐的。

  在句式方面,作者认为《诗》以四言为主,而先于《诗》的《周易》古歌则以二言、三言和四言为主,这与中国的诗歌由二言而三言,而四言、五言到七言,随时代发展而递增的规律是相符的。这个说法也是言之成理的。

  从全书的体例来看,前一部分是导读性质的《绪论》,全面论述古歌的发现、引用体例及产生时代。后一部分是对《周易》每一爻辞的注释,其中凡作者认为包含有诗歌的则加以今译和讲评,译评的歌谣还加拟了题目。这些歌题大都经过对歌词的认真思索而确定的,所以比较生动贴切,如《乾》为“群龙之歌”,《坤》为“大地之歌”,《屯》为“婚礼之歌”,《蒙》为“女萝之歌”,等等。另外,后一部分还对占辞和引文中的历史记录也作了考释。作者认为,占辞与史事虽非本书目的所在,但为了能更准确地找出古歌,就要对它们认真加以识别。不过,全书在这方面所占篇幅似嫌多了一些。

  《易经古歌考释》一书在个别条目辞句的解释上或有可商榷之处,但从总体来看,它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论证出《周易》所包含的古代歌谣,对于研究中国诗歌的源头和全面认识《周易》的文学价值,都很有启发。

  (《易经古歌考释》(修订本)(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专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定价:5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