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岭海名胜记校注》简评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岭海名胜记校注》简评 发布时间:2013-9-26 14:44:23   作者:何飞燕  

  《岭海名胜记》,又作《岭南名胜记》,是一部记述岭南尤其是今广州一带名胜古迹及与该地名胜有关文类的著作。

  郭棐自刊本《岭海名胜记》刊行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有二十卷,分名胜古迹与文类两大项。文类又分纪传、诗赋、奏疏、寺院碑记等。其内容按所记地点分类,记广州附近名胜十一处,分别是粤会记、粤秀山记、五仙观记、白云山记、蒲涧记、浮丘记、海珠记、石门记、灵洲山记、南海庙记、西樵山记。记北江名胜三处,分别是飞来寺记、曹溪记、梅岭记。记西江名胜两处,崖山记与崧台石室记。记东江名胜两处,罗浮山记与鹤峰记。韩江名胜、海南名胜各一处,分别是韩岩记和五指峰。

  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岭海名胜记校注》(以下简称《校注》),由暨南大学王元林教授费尽多年心血校注而成。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底本选择精良。《校注》以万历二十四年郭棐自刊本《岭海名胜记》为底本,以乾隆五十五年(1790)陈兰芝的增补本为对校本,并参校相关文集、笔记、风物志、丛书等,如《广东文征》、《历代赋丛》、《东坡全集》、《全唐诗》、《全宋文》、《艺文类聚》、《文苑英华》、嘉靖四十年(1561)《广东通志》、雍正《广东通志》、吴莱《渊颖集》、黎贞《秫坡先生文集》、洪迈《容斋随笔》等百十种,解决了陈兰芝的《岭海名胜记》增补本的条目与万历郭棐自刊本不尽一致等诸多问题。

  第二,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高。《校注》对所记的岭南地区的名胜古迹进行了历史考证,书中所附诗文以及书院庙宇的金石碑刻,今多已不传,殊为珍贵,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如书中所附的诗文有卷一吴莱《南海山水人物古迹记》,卷二赵崇信《重修光孝寺大藏经序》、洪迈《修天庆观三清殿记》,卷十六李邕《石室记》等。书院碑记有卷四湛若水《新创白云书院记》、林俊《天游书院记》,卷十三方献夫《石泉书院记》、吕柟《大科书院记》,卷二十湛若水《朱明洞书院记》等。寺院碑记有卷五黄谏《重修景泰寺记》,卷九伦以训《重修灵洲山宝陀寺记》,卷十四王维《六祖禅师碑铭》、刘禹锡《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及《佛衣铭》、苏轼《卓锡泉铭》等。这些诗文及金石碑刻或者已经失传,或者流传不广,或者遭到后世破坏而不复存在,均为研究地方史志的重要资料。

  第三,校注详尽。《校注》的一大特点是校注详尽,体例精当,校注本不仅对底本中的错字、衍文出校勘,还对底本中所涉及的地名、人名错讹及部分史料错误做出校注。《校注》拨冗简繁,补缺弥漏,颇见功力。如卷一梁储的《西濠记》、卷十二赵汝驭的《罗浮山行记》、赵希婴的《见日庵记略》、王冑的《狮子庵记略》、白玉蟾的《庆云记》、李昴英的《罗浮飞云顶开路记》等脱文较多,校注者参校相关文集对其增补。卷一黄佐的《粤会赋》有“十府七州”,底本、增补本作“十府九州”,校注者据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改为“十府七州”;卷一《粤会赋》有“县逾六十”,校注者认为“六”当为“七”之误。卷十四刘禹锡的《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中有“高宗使中贵人再征”,底本和增补本皆将“高宗”作“中宗”,校注者据《刘宾客文集》改为“高宗”。

  第四,史地与方志融合。本书不仅有历史沿革、有图经、有文征,并集历史、地理于一炉,也是汇合地理与地方志而为一体的方志著作。每卷内容先叙述历史沿革,再附之记、传、诗赋、奏疏、寺院碑记等,部分名胜古迹附图。其中,地图有广州省会图、崖山地图;画像有文溪公像、六祖像、杨太后像、文天祥像、张世杰像;风景图有七星岩图、五指峰图、文笔峰图、马鞍岗图、金鸡岭图等;位置图有浮丘图、罗浮山图、南海神庙图、表贤祠图等。

  综上所述,《校注》对于研究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名胜、古今沿革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历史地理及文学爱好者研究岭南地区的重要资料,而且将对岭南地区历史地理研究、名胜古迹开发以及旅游事业有一定的助益。

  (《岭海名胜记校注》,三秦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定价:200.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3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