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概览——读《云南瑶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辑录》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概览——读《云南瑶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辑录》 发布时间:2015-2-6 14:36:51   作者:陶亚敏 侯林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瑶族堪称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与“三苗”同根,源于“九黎”,在长期的发展中,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民族文化。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歌谣等为载体的口传非物质文化既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今人研究瑶族文化起源及其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资料。据史料记载,瑶族开始迁入云南是在宋元时期,大量从广东、广西、贵州迁入云南则是在明清时期。因此,云南成为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保留下来的瑶族文化也就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20 世纪末叶以来,现代城市文明的浪潮也波及西南边陲的瑶家山寨,包括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瑶族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绝境。为了抢救瑶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文山学院的几位学者自发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流传于云南各地的瑶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史诗歌谣,最终完成了《云南瑶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辑录》。

  全书共分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歌谣三大部分。神话传说部分63 条,其中不仅有《开天辟地的传说》《兄妹造人烟》《伏羲兄妹》等这些各民族早期共有或相似的神话,也有瑶族先民流传下来的独有的传说,如“盘王节的传说”、“度戒的传说”等。由于明清以后,云南瑶族大多迁徙到云南南部及接近中越边境线一带的地区,与其他民族,如壮、苗、彝等民族错综杂居,使得书中一些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草果的来历》,主要流传在麻栗坡、马关一带的蓝靛瑶中间,而现在的马关县被命名为“中国草果之乡”;《阳荷的传说》,主要流传在西畴县蓝靛瑶民间,而西畴县被命名为“中国阳荷之乡”,等等。民间故事57 条,《聪明的门包》《蜘蛛报恩》《一棵草有一颗露珠救》等故事体现了瑶族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理想,以及惩恶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价值观。史诗歌谣部分内容更为丰富,1184 条。其中,既有描写瑶族各支系同胞日常生活、民俗内容的,如《先祖狩猎昆仑山》《造楼林歌》等;也有反映瑶族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如《盘王娶妻歌》《芭蕉结果一条心》等;既有充满童稚情趣的儿歌,如《滚下崖脚愁死人》《娃娃放牛不专心》《才学唱歌舌头短》《才学走路脚印歪》等;还有弥漫着原始神秘色彩的瑶族宗教祭祀方面的内容,如《止血咒词》《相思咒词》《绕棺歌》《解节歌》等。总之,该书共收录名目一千三百余条,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爱情婚姻、习俗禁忌、宗教祭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读者在阅读神话、故事、史诗之余,亦可以了解到瑶族各支系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宗教生活仪式方面的情形。如书中提到的“度戒”,又叫“过法”,是瑶族民间很有特点的一种礼仪,一般亦视之为男性成员的成人礼。所有男性成员到了12 岁之后开始举行“度戒”,如果年轻时没有举行过度戒仪式,年长后必须选择吉日补办。通过“度戒”,给即将走向社会的男孩子灌输本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民族意识、家族规约、社会道德、生产技能等可以使之成人的知识体系,使受戒者在人生转折关头受到教育和熏陶。书中有很多词条都与“度戒”仪式有关,可见其在瑶族社会生活中具有的特殊地位。

  该书收录了很多尚未整理的访谈记录,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较完整地保存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查找资料的线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瑶族文化的工具书。

  (《云南瑶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辑录》,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定价:35.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