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中国气质》实现自足向自信跨越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中国气质》实现自足向自信跨越 发布时间:2011-1-18 0:00:00   作者:文/雍琦  
  一个多世纪以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写了一本名为《支那人之气质》的书。该书总结了26 条中国人气质,引证丰富,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有据。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份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也摆脱不了西方的价值观;但正是因为这样,该书在揭示中国国民性以及中国传统政体与现代化之间的深刻矛盾方面,不乏中国人自己看不到的真知灼见。   此书面世后,受到中国学者关注,引发了人们反思、改造国民性的争论。一百多年来,辜鸿铭、林语堂、柏杨等人在这个主题上的探讨,都可以视作那场思考的延续。时至今日,中国的历史篇章已经翻过了好几页,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远非积贫积弱的晚清可比。但是,如果说一百年前我们是在批判国民性,今天我们似乎不能确定国民性是什么了。因此,在当下思考我们的民族气质,甚至显得比晚清时更重要。   《中国气质》希望展现的,是传统中国人这一群体的气质以及它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中国气质”这个标题,有三方面的含义:   首先,本书的内容是选取并解读中国古人的嘉言懿行。所谓“嘉言懿行”,包含着一种肯定性的价值判断。因此可以说,本书收录的是“传统的”故事,而非“历史的”故事。所谓“历史的”,仅指过去发生的事情,所谓“传统的”,不仅包含历史事件本身,更包含了我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以及此由而来的文化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气质”是传统的。   其次,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已然不是读四书五经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在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我们汲取着整个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潜移默化中,我们已经远非传统的中国人。这不是一件坏事。只是一向坚固的传统价值观,现在变得支离破碎,不成片断,以致于我们在认识自身时失去了归属和方向。正因如此,民族性、认同感成了今天我们苦苦探求的东西。我们选取、整理传统中国故事,正是这种探求的一个尝试,意在以此彰显中国传统中历久弥新的价值,丰富和深化当代中国的精神内涵。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气质”是当下的。   第三,旧的传统断裂了,而历史仍在继续,我们只能在历史中重建传统。这个传统,将不仅以吸取本国本民族的传统遗产为满足,它必定是站在当下,博采众长,整合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遗产的成果。对中国来说是这样,对别国来说也同样如此。全球化这一历程,未必不是孕育世界大同的母胎。中国在向世界学习,她的传统也必然汇入世界文明的潮流之中,这个过程将在激荡中一直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气质”又是世界的。   本书的编撰,以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为基本框架,以丰富的思想史材料和生动的历史人物传记为依托,概括出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20种气质类型。在命名分类、文献裁剪、人物标榜等方面,既遵循传统伦理尺度、语言习惯、审美标准,又用今天的眼光、立场和方法进行整合提炼,以期完整生动地展现中国气质的前生今世。   浙江古籍出版社历来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如何让传统资源为当下生活服务,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去年以来我们相继编写了《领导干部国学读本》、《青少年国学读本》和《家庭国学读本》,受到读者欢迎。这三种书都是针对特定社会群体专门编写的,在内容、风格上各有侧重。《中国气质》一书则是我们遵循前三者的编辑思路,在内容上作更深更广开拓的一次尝试。希望此书能得到读者一如继往的欢迎。   (《中国气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年8月出版,精装定价56.00元,平装定价39.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