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清初文献与《清文前编》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清初文献与《清文前编》 发布时间:2010-3-25 0:00:00   作者:孙彦  
http://www.nlcpress.com/cn/gmjds/index.asp?InfoTypeID=94####   乔治忠先生编纂的《清文前编》历经寒暑,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对清朝入关前文献搜集整理的一项重要成果。   一、清朝入关前文献概况   清朝于17世纪初兴起于辽东半岛,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沈阳称“天命汗”,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其子清太宗皇太极改汗称帝,又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清朝入关以前,历经太祖、太宗两朝,在几十年的军政活动中,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文献资料。保存至今的主要有满、汉文档案和太祖、太宗实录。   第一、满文档案。清朝作为满族创立的政权,在开国初期主要使用满文。《满文老档》指满族入关前用无圈点老满文书写的编年体官方史书,乾隆年间复用新满文重抄。原本残缺,今存天命前九年(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至清崇德元年(1636)部分,是研究清朝兴起史的第一手原始资料。1918年,满族学者金梁招聘人员翻译老档,1929年将部分译稿以《满洲老档秘录》名义刊布,其后又将部分译稿在《故宫周刊》连载,题称《汉译满洲老档拾零》。金梁译文力求达雅,信则不足,为后人所病,其实首事之功不可泯没,可惜此后数十年间老档在国内无人问津。1939年,日本出版了藤冈胜二的《满文老档》日译本。50年代,神田信夫、松村润、冈田英弘等组成满文老档研究会译注《满文老档》,至1963年7册出齐,用罗马字母转写满文,逐词直译,下附日语译文,是日本学者整理《满文老档》的一项突出成绩。1964年,台湾学者广禄、李学智开始译注《满文老档》原本,即无圈点老满文原档,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以后以《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为名出版了2册,体例与《满文老档》日译本同,满汉对照,下附汉语译文。《原档》所记有为《老档》不载者,其史学价值不言而喻。张葳《旧满洲档译注》将天聪元年至五年的老满文原档译为汉文,是台湾学者整理满文古籍的又一成绩。1990年,中华书局终于印行了由国内学者集体译注的《满文老档》,是国内满族史、清史学界的一桩大事。这部译著纠正了前人译本的一些缺失,反映了《老档》翻译的新水平。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整理翻译出版清初满文档案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特别是1989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的《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是继《满文老档》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译着,无异于《满文老档》的补编。这样,关于满族建国初期的历史,便有了由满文档案和清朝实录并行的两套史料,两者可以互为参稽补充。另外,台湾学者李光涛、李学智自1959年以后先后编辑《明清档案存真选辑》三集,初集包括《沈阳旧档》38件,二集收录老满文档案4件,均为研究满族开国史的珍藏。   第二,汉文档案。清朝建立之初,随着国势日张,控制地域不断拓展,在与明朝的交往和对国境内汉民的统治管理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汉文文献。主要有致明朝、朝鲜的信函、对汉民的告示、汉族降官的奏疏。民国年间编《明清史料》丙编第一本、罗振玉编《史料丛刊补编》都收有这一时期的汉文档案。   第三,太祖、太宗两朝实录。关于清太祖时代有《满洲实录》、《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满洲实录》体例为历朝正史所无:以满蒙汉三体对照行文,又附图绘77帧。是书虽最后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前后,但文字主要取材满文老档,图绘则源于天聪九年(1635)完成的《太祖实录图》,故保留了比较古朴的面貌,是研究清初史事的瑰宝。1938年,日人今西春秋出版了《满和对译满洲实录》,将满文转定为罗马字母,用日文逐词直译,下附汉文原文,书末《注释》对书中涉及的主要制度或史事逐条铨释,抉微阐幽,是一部集史料整理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著作。《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均撰于清朝入关以后,虽经后人一再重修删改,还是保留了不少入关前的史事。 二、《清文前编》的价值和特点   近年来,国内相继出版有《全宋文》、《全元文》、《全明文》、《清文海》等,纂辑一代文章总集的做法方兴未艾,对集中保存文献和学者的阅读与研究均有意义。清入关前已形成一个独立的政权,当时的书信、誓词、奏议、谕旨、告示等各类成文文献,自然不应包括在明朝范围内,而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性,这些主要反映满族统治者开国业绩的历史文献,与入关以后颇多汉族文集的状况又存在很大区别;加之数量多,散见各书,给研究者查阅、研究带来诸多不便。有鉴于此,乔治忠先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编辑完成了这部清朝入关前的文献结集——《清文前编》。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