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全景式视野的文学研究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全景式视野的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0-3-18 0:00:00   作者:黄亚卓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歌辞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它对于中国诗歌体式的形成演进、后代歌辞题材的兴盛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歌辞是音乐文化建构的产物,从属于音乐文化活动的需要。在形态上又是用语言记录的乐曲唱辞,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因此歌辞在文化属性上既有语言文化系统的文学意义,又有音乐文化系统的音乐意义。而从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来看,文学视域研究者较少关注“歌辞”文学特性形成的音乐基础和特殊功能,音乐视域研究者较少关注“歌辞”在诗歌史上的特殊意义。吴大顺《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一书立足于魏晋南北朝歌辞文本,从音乐文化角度和文学形态演进方面作全景式的建构,在音乐背景与歌辞文学形态演进之间寻找二者内在的联系,由此探讨歌辞的音乐意义和文学意义,较好地解决了文学史和音乐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从结构上看,本书前部分重点着眼于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背景的动态考察,后部分重点考察瑰晋南北朝文人歌辞生成、消费、传播等基本生存状态,从文人歌辞创作动机、演唱空间、传播方式等方面分析辞乐共生与分离的历史环节及功能的分化、转移和诗歌史意义。作者坚持历史学与文化学相结合、事实考辨与学理分析相结合的学术原则和方法,在诸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

    如音乐文化与乐府歌辞的关系。本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魏晋南北朝宫廷乐府机构的历史沿革。此前学界一直缺乏对此方面的系统整理。有此全景式的视野和宏观把握,作者才会在微观的问题上作深层次的剖解。如吴歌、西曲进入上层和宫廷而导致清商乐的衰落、梁陈时期音乐文化的变迁与文人乐府歌辞创作的联系、与“永明体”产生的内在关联等,都言之有据,富有新意。尤其在胡乐与华乐的关系上,此书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作者认为:“在具体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二者的交流又是分类型的,各种类型的交流方式和融合程度也不一样:乐器、乐律的交流相对容易,也频繁得多;乐舞与歌曲的交流相对困难些,因此也少得多。从歌辞创作角度言,因不同民族间语言的差异和辞乐配合等技术原因,歌曲的交流相对困难得多。所以北朝歌辞创作还是以华乐歌辞为主,胡乐歌辞的创作很少载籍。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胡乐入华对乐府歌辞创作的影响并不大,对文人歌辞创作的影响则更小。”此—研究成果对华胡乐关系的研究具有先导作用。

    另如对于东晋歌辞的研究,由于东晋歌辞数量和质量均有限,以往的研究者多从时代风气和文人心态角度予以泛泛而论,难以深究个中的原因。本书从东晋音乐文化角度对以往的研究作了有力的补充,即东晋政权诸事多不完备,又固守中原正统音乐文化观念。加之南北语音差异,造成与吴歌西曲等南方音乐及乐器、乐人的隔膜。此种论断大大推进了此专题的研究进程。

    此外还有对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的两种生存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梳理和探究,对于歌诗、徒诗关系的考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徒诗的确立与诗史意义,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

    (《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吴大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定价:48.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