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赋体文献与《历代赋汇》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赋体文献与《历代赋汇》 发布时间:2006-3-3 0:00:00   作者:王华宝  
    赋是一种最能体现汉语言文字特点、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而独特地位的文体,介于诗文之间,传统分类上属于韵文。赋肇兴于先秦,繁盛于汉代,在我国品种繁多的古典文学中属于源远流长的体裁之一。先秦楚辞、两汉大赋、魏晋南北朝抒情赋和骈赋、唐代的律赋和宋代的文赋等等,均为各个历史时期优秀文学作品的代表。?

    对于赋体文学作品的辑录与整理,从汉代即已开始,刘向等编纂《七略》,其《诗赋略》即分“屈原赋”、“陆贾赋”、“孙卿赋”、“杂赋”四类,著录屈原、宋玉、荀况及秦代西汉辞赋共78家、1004篇。魏晋南北朝时期,赋的辑录与整理又有一定的进展。据《隋书•经籍志》集部的“总集”类记载,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类赋总集及赋的选注本就有近四十种之多,著名学者郭璞、薛琮、张载、李轨、褚诠之、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等,均参与过赋的编纂或注释。而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列赋于各体作品之首,在六十卷的李善注本中赋体占有十九卷,为现存最早的收录较多汉魏六朝赋的重要典籍。此后历代都很重视赋的辑录与整理,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是清代学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近百种各类赋集、赋抄、赋选、赋注本。?

    尽管各种文学总集、选集都收录了大量的赋,但由于体例所限、文学观念差异等各种原因,所收赋体作品仍然有限,故专收赋体作品的总集应运而生。现存的赋体总集多为元代以后的书,如元人祝尧的《古赋辨体》10卷,《永乐大典》本《大全赋会》50卷,《宛委别藏》本《青云梯》3卷,《历朝赋格》15卷,《历朝赋楷》8卷,《历代赋钞》32卷等。清代较大规模地辑录整理赋体文献的工作有两次:一是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元龙奉敕编纂的大型赋集《历代赋汇》184卷,分类辑录编排先秦至明代以赋名篇的作品(包括部分残篇、逸句)近四千篇;二是光绪前期鸿宝斋主人编辑的《赋海大观》32卷,辑录先秦至清代赋一万余篇。?

    近二十年来,赋体文学的研究及其文献的编辑整理工作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高度重视,赋体文献的整理与出版也进入了一个较为活跃、成绩丰富的繁荣时期。编辑出版(或重印)了三十多种赋的校释、选注、译注本,为一般读者提供了一批通俗实用的基础读物;编辑出版了一些专题性的赋集和大型的赋体文学总集,为赋学研究者提供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文献资料,体现了赋体文献整理工作不断提高的学术水平;断代或通代赋体总集的编辑出版,更是近二十年来赋体文献辑录整理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重要的赋体文献出版成果有,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经曹道衡、沈玉成点校的高步瀛旧作《文选李注义疏》,4册8卷,包括《文选》所录班固《两都赋》以下至扬雄《羽猎赋》共13篇赋的原文及高氏所作的注疏,实际上就是一部专门研究“选赋”的著述。198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和上海书店联合影印出版了清陈元龙奉旨编纂的《历代赋汇》。1990年起江苏教育出版社相继推出了4卷本《中国历代赋选》,这是一部规模较大的赋体作品选集,分为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唐宋卷(附金元部分)、明清卷,各卷约45万字,每卷包括原文、注释、作者介绍、主旨与批评四个部分。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四库文学总集选刊》中收有重要辞赋文学总集、元代祝尧编纂的《古赋辨体》。同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三位先生辑校的断代赋体文学总集《全汉赋》,此后又有重印。1994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敦煌赋校注》。1996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收有《敦煌赋汇》一书。此外,还陆续出版了几部篇幅较大的赋学辞典:199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历代赋辞典》;1993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历代辞赋鉴赏辞典》;1996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辞赋大辞典》等。这些辞典兼融资料性、学术性、知识性和鉴赏性,都是赋体文献整理与研究相结合的成果。近二十年所取得的成绩,无论规模、数量,还是学术水平,都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正如《文献》1998年第2期所刊何新文先生《二十世纪赋文献的辑录与整理》一文所概括的那样,“80年代以来赋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开始注意到了普及与提高、整理与研究的‘两个结合’,从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十几年来的赋体文献整理出版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从总体上说,本世纪后20年的赋文献整理,尚处在沉寂过后的开创阶段,与诗、文、词、小说、戏曲相比较,赋体文献整理的深度与广度都很不够,与赋在文学史上的实际地位也不相称。就范围而言,我们还没有断代的赋选集,如《汉赋选》、《唐赋选》、《清赋选》,还没有分专题的,如《律赋选》、《赋论选》、《赋话选》,不少赋家的文集还没有新的校注本。就赋文献整理的水平而言,我们现在还很少开展整理工作的研究和评论,出版界有组织的赋文献整理规划或交流活动也很不够,有些赋选或赋集在选篇、介绍、注释方面还存在着疏漏,一些规模较大的总集如《全汉赋》、重印的《历代赋汇》等,还没有来得及编附‘篇名索引’和‘作者索引’之类应有的资料。如此等等,当然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和补充”。?

    江苏古籍出版社曾出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历代赋汇》、《敦煌赋汇》、《辞赋大辞典》等书,更名为凤凰出版社后,又于2004年推出《历代赋汇》新整理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所称颂的“正变兼陈,洪纤毕具,信为赋家之大观”的《历代赋汇》,为清代陈元龙奉敕编纂,是迄今为止辑录先秦至明代赋作最为完备的赋体作品总集。陈元龙为清康熙时进士,授编修,后授文渊阁大学士,为饱学之士。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广搜博采,分类编排,于康熙四十五年编成本书,总计184卷。全书正集140卷,收叙事体物之作,计3042篇,分为天象、岁时、地理、都邑、治道、典礼、祯祥、临幸、搜狩、文学、武功、性道、农桑、宫殿、室宇、器用、舟车、音乐、玉帛、服饰、饮食、书画、巧艺、仙释、览古、寓言、草木、花果、鸟兽、鳞虫等30个类目;外集20卷,收抒情言志之作,计423篇,分为言志、怀思、行旅、旷达、美丽、讽谕、情感、人事等8个类目;逸句二卷,计117篇;补遗22卷,计369篇。以当今的学术眼光看,陈元龙所编的《历代赋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不少作品没有考出作者姓名,有少量篇幅相重,有的作品张冠李戴,又不注原文出处等,马积高先生《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204至206页已指出不少差错,可以参考。但总的来说,《历代赋汇》资料丰富,编排有序,仍是至今为止最好的一部搜集历代赋体文学作品的总集。

     新版《历代赋汇》根据清光绪年间双梧书屋俞樾校本原书整理影印出版,每面纳原书两页,以大十六开本精装一册印行。该本力求弥补存在的不足,并与当前学术研究接轨,提供最新赋学研究信息。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请程章灿教授撰写了《赋学文献综述》。过去江苏古籍出版社曾请周勋初先生撰写《唐诗文献综述》,周文以其视野广阔、资料丰富、评述精当、指导作用大等特点深得学界赞许。此次新整理本即拟以《唐诗文献综述》为标准作一《赋学文献综述》。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程章灿教授著有《魏晋南北朝赋史》等书,赋学素养深厚,应凤凰出版社古籍部姜小青先生之约撰写《赋学文献综述》。程章灿先生认为,赋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中有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历代各类文献都有与赋学研究相关的材料。程文将这些赋学文献分为别集、总集、诗文话、赋话、史传、书目、诸子、笔记、类书和出土文献等十类,分别加以论述。程文近五万字,评说内容丰富,与周先生文章一样精彩,此不详述。?

    二是请王琳教授等编撰了《辞赋研究论著索引》。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辞赋大辞典》,附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琳教授等编撰的《辞赋研究论著索引》。因出版时间等所限,原索引的下限为1993年。而近十余年赋学研究不断深入,论著众多。为了提供更多的研究资讯,出版社又约请王琳教授等相助,将本书索引主要部分的下限延伸到2000年。此索引的字数也达到了三十多万字。?

    三是新编《历代赋汇》作者与篇名索引。何新文先生曾提出“一些规模较大的总集如《全汉赋》、重印的《历代赋汇》等,还没有来得及编附‘篇名索引’和‘作者索引’之类应有的资料。如此等等,当然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和补充”。本次重印的《历代赋汇》则尽力弥补此不足,由笔者增加了“《历代赋汇》作者与篇名索引”。正如马积高先生《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203—205页)所指出的那样:“陈氏在康、雍间,虽久司文翰,颇负文名,而于学术非深有造诣。且其时考证之学未盛,整理文献的义例,尚不为人们所熟习和注意。故他在纂集此书时虽意存谨慎,除搜罗未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疏失。”如“本书所标作者姓名及所属朝代多有讹误”、“本书所收赋有缺作者姓名者,有缺作者所属朝代者”、“本书所收赋有误分一篇为二篇者”、“有前后重收者”,还有一人误分为数人,等等。这些疏失给编制作者索引与篇名索引就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我们参考有关文献和工具书,在索引中加了一百余条按语。这里列举几种情况:?

    数名疑为一名例。如第4页“宋周渭《齐七政赋》”(凤凰出版社新版页码,下同),第8页“唐周谓《寅宾出日赋》”,与第403页“唐周渭《金精百炼赋》”,出现唐宋各有一个“周渭”,唐代另有一个“周谓”,也就是三个人。而参考《全唐文》卷453“渭,大历十四年进士,贞元中官支郎中”。周渭又有诗名,江苏古籍出版社版周勋初主编《唐诗大辞典》308页“周渭”条:“一作周谓,误。……生平事迹见权德舆《唐故守秘书少监致仕周君墓志铭并序》。”续检霍旭东校点《权德舆文集》卷一三,收有《唐故朝散大夫守秘书少监致仕周君墓志铭并序》一文,该文并收入《全唐文》卷506。由此可知,三篇文章同属一位作者,本书卷一“宋周渭”与“唐周谓”,一属朝代有误,一为人名有误,均“唐周渭”之误。再如第56页“唐赵自厉《寒赋》”,第272页“唐赵伯励《出师赋》”,与第360页“唐赵自励《八月五日花萼楼赐百官明镜赋》”,赵自厉与赵自励错出,也见于《全唐文》卷401,而《文苑英华》作赵伯励,可知作者名字异文由来已久。赵伯励的“伯”字,似为“自”字形近之讹。做作者索引,将此类错误或异文分列,似乎不妥,我们将三个名字统一到一个名字下,后二名则退后一格排,并加按语。即主条出“周渭”,“周谓”退后一格排,并加“按:疑即周渭”;主条出“赵自励”,“赵自厉”、“赵伯励”退后一格排,并加“按:疑即赵自励”。既存其旧,又略加提示,以便使用。?

    正文标题与原目录相异必有一误例。正文标题与原目录不一致时,做篇名目录则无所适从,必然要加以选择。如第57页“唐陈昌言《先生时令赋》”,“生”字原目录作“王”字,参考内容可知“王”字是,则作者索引从原目录。又如第199页“宋王禹偁《黄屋非尧心赋》”,“黄屋”原目录作“王屋”,参考内容可知“黄屋”为是,则篇名索引从正文标题。又,原目录卷140明骆文盛《怜苍蝇赋》,正文为《怜寒蝇赋》,参正文首句“吁嗟乎寒蝇”,可知目录作“苍蝇”为非。又,原目录卷30明陆深《水深赋》,正文为《水声赋》,参文章内容可知原目录“水深”为“水声”之声近而讹。另有人名或篇名倒误例。如第228页“明廖道南《瑞应河清赋》”,原目录作《应瑞河清赋》,参原文小序“谨撰《瑞应河清赋》”可知,原目录篇名有误倒。又有人名或篇名脱字例。如第512页“唐太宗《威凤赋》”,原目录为“《凤赋》”,参文章首句“有一威凤”云云,可知原目录当为“《威凤赋》”,因与他文同列而异。

    朝代有误例。如补遗目录“唐崔伯易《珠赋》”,正文同。本书卷十七收有宋崔伯易《感山赋》。一作唐,一作宋,似为二人,实为一人,即北宋辞赋家崔公度,字伯易,《宋史》有传,江苏高邮人,生卒年不详。?

    人名与篇名的异文或误字,那就更多了。参考前人已有的成果,加上笔者在具体工作中的发现,索引中总共加了一百多处按语,期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深入研究的线索。?

    总之,《历代赋汇》新整理本尽管以影印为主,但又不仅仅是影印,而是增加了学术性的综述,增添了资料性和工具性的研究论著索引、作者与篇名索引,力图增强此新整理本的资料性、学术性和工具性,以期方便读者,服务学术。《历代赋汇》新整理本可能还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该书的出版,能为赋体文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个实用的读本,为赋体文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
(来源:转自《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