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力作——读《先秦文学制度研究》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探幽析微 翰逸神飞——评《品味书...
- 包山楚墓文字研究集大成之作
- 学界追思任继愈先生 推出《任继愈宗...
- 一部代表国家水平的权威性工具书—...
- 《易经古歌考释》评介
- 关于《书写历史》
- 千万经卷读哪般?
- 以史为鉴 明辨真知——评《陕西历...
- 写在“云门宗丛书”出版之际
- 晚清江南社会文化历史的长卷
- 当代李白研究的扛鼎之作——评郁贤...
书讯书评
罗家湘教授的《先秦文学制度研究》是一部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开拓新领域,建构新体系,填补学术空白的力作。纵观全书,体系完备,建构科学,作者视野开阔,中西融通,眼光独到,见解深刻,使该书更具特色。
一、独具慧眼,填补空白。1927 年,南京大学陈钟凡教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这一学科的建立。经过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等众多学者的辛勤耕耘,到今天而言,“本学科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总结性的集大成时期”(徐正英《先秦文学制度研究序》)。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思想史丛书”和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丛书”等的出版,都好像预示着这一学科再没有多少空间可以去突破。罗家湘教授独具慧眼、另辟蹊径,把文学理论研究的视野转向对文学制度领域开拓,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在古代,统治者爱好什么、提倡什么、打压什么,都会以一定的文艺政策表现出来,并左右文学的发展。就中国数千年文学发展的历程看,文学总是在伴随着对这种外部束缚力量的妥协或抗争向前发展的。“文学如流水,制度如河道。制度系统的规则如同河流的河岸,制度系统的对象如同河流的流域,制度系统的理念如同河流的方向,制度系统的载体如同河流的河床。”那么,什么是文学的制度呢?罗家湘教授认为:“稳定的交往方式建构外在的社会秩序,成熟的思维模式建构内在的精神秩序。内外秩序相互作用。内在精神规范着外在交往,外在交往又影响到精神秩序的调整,在文学活动中形成有组织、有规律的相互作用模式就是文学制度。”
罗家湘教授先秦文学制度的研究,重新揭示了“官方的一番淘洗”,使中国文学历史的描述尽量回归本来的面貌。
二、 体系完备,以启山林。纵观全书,第二章讲图腾、祖先崇拜、斋戒等文化现象和文化仪式,第三章讲宗教职官,第四章讲人文职官,第五章讲士人文化作用。初看上去,作者只是对这些文化现象和文化仪式作了勾勒与描述,似乎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文学制度的揭示。但若从先秦文学本身特点来看,作者这样的安排完全是科学的和必要的。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诗乐舞合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现代学者对先秦文学的认识也基本持一种泛文学、杂文学的观念。巫觋作为最初的文化主要承担者,其咒语歌谣自然就是最初的文学了。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下降,人事受到重视,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者。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时期文化的承担者是贵族,文学活动常常表现在婚礼、葬礼、外交聘问、各种祭祀礼仪、重大节日礼仪及其他典礼上。直到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士阶层出现,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变为士,加上此时期人类“轴心时代”的到来,士人“终极关怀的觉醒”,于是就出现了诸子哲理散文,这是一种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正因为作者的多样性,使得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示出多样化的特性。因此,要研究巫觋时期的文学制度,自然就要从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斋戒、袚褉等文化现象入手;要研究贵族及其史官的文学活动,自然就要从当时的史官、乐官和贵族生活中的种种仪式入手;要研究士人的文学活动,自然离不开当时私学教育制度和士人的精神面貌研究。因为仪式是文化的贮存器,是文化和文学产生和存在的模式。将落脚点放在仪式、制度对文学活动的规范和影响上,这就抓住了根本,也正是本书的主要价值所在。
三、 视野开阔,见解独到。作者中西互参,常征引西方相关著作和理论,以融通的眼光审视先秦文学制度,如尼采《悲剧的诞生》、《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等。他引用这些书,并非只是简单机械的搬用,例如“把关人”理论的应用。“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中最先提出“把关”一词。“把关人”理论认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把关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作者在此就认为:“先秦时代巫、卜、乐、史等即是文学传播的把关人。”在印刷时代以前,文学属于官学,民间文学必须得到官方的肯定才能进入主流社会。从上层而言,巫卜又是上天意志的传达者,是上天的代言人,自然也就成了信息的把关人了。再如对制度的分析,作者注意到当代中国的制度概念并不是传统“制度”概念的自然延伸,而是经过了西方制度含义的改造过的。他认为,权利支配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制度的一大特点。而且就上古宗法制度而言,作者指出:“这是一种依据血缘关系的疏密程度来分配大小政治权利的制度。”若不对中国古代政治作过深刻的研究,是得不出这样入木三分的见解的。
总之,《先秦文学制度研究》无论从选题的意义、全书的体系,还是思想见解来说,都可谓一部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作。良玉不须夸饰而质自美,明珠无待哄抬而价自高。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必能以自己的特色赢得大家认可。
(《先秦文学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定价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