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读新刊严修《汉中府志》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古典小说的新读法——《金陵十二钗...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子海精华...
- 琳琅珍拓 艳惊天人
- 《两汉全书》:全面展现两汉风貌的...
- 墨润乡土 情系松江——读尹军《文...
- 晚清江南社会文化历史的长卷
- 在在创获 波澜老成——读薛天纬《...
- 《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
- 略说“女神”易安居士—兼评《当代...
- 他山之石——《犍陀罗艺术探源》编...
- 千年相惜——评孙秋克《李清照诗词...
书讯书评
汉中,古称梁州、山南,为陕西关中联系四川等西南省份及长江上游地区的孔道,在历史上为陕西第二大都会,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对于这一地区的重要性,近些年学者逐渐重视,比如以石泉、鲁西奇以及徐少华等先生对于荆楚文化及汉水流域历史地理的研究,阐明汉水流域为楚文化的发祥地等。但是,对于汉中的早期研究,总有资料欠缺的问题存在,这一遗憾在研究明清时代的汉中历史中,得到了不少弥补。因为,汉中明清两代留下有四部府志。其中明代一部,清代三部。分别是:
其一,嘉靖《汉中府志》,10卷,汉中府同知张良知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修成,为现存《汉中府志》中之最早刻本。记载当时汉中府(辖区包括今安康市)事。
其二,顺治《汉中府志》,6卷,顺治十三年(1656)汉中知府冯达道纂修,记载较为简单,后人称此志“虽云典雅,而搜罗未免简略”。
其三,康熙《汉南郡志》,24卷,康熙二十七年(1688)汉中知府滕天绶主修,和盐鼎等纂。前14卷为各府县山川、形胜、风俗、赋税、灾祥、秩官、兵防、公署、祀典、选举、人物等。后10卷为艺文,篇幅最大,分诗、策、书、表、碑铭、记、序、传、赋、疏、文、状等目,内容较详。
其四,嘉庆《汉南续修郡志》,又名《汉南续修府志》,嘉庆十八年(1814),汉中知府严如熤主修,次年刊刻。该志是在前述康熙《汉南郡志》的基础上续修而成,增补了700余年之史实。原志32卷50目,内容丰富,门类齐全,体例完备。原版在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战争中毁于战火。后人重刻时,将清道光九年(1829)汉中知府杨名飏所辑的节烈数百人资料,作为第33卷,刊附于后。现在所见多为民国十三年(1924)汉中名儒蓝培原重刻本,定名《重刻汉中府志》。
严如熤主修的《汉南续修郡志》(以下简称《严志》)体例严谨、资料较为翔实,既继承了《滕志》的优点,又对其不合理之处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加合乎规范。另外,严如熤在修志的时候,注重图的运用,滕天绶的《汉南郡志》仅有总图一幅,严如熤在续修的时候,增加了15幅图,其中南北栈道图、水利堰渠图、华阳图、黑河图均附有图说,这些图完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地理区划,是研究古代交通、行政建制区域不可多得的直观史料。
严如熤是湖南溆浦人,早年在岳麓书院读书,与当时普通读书人热衷于科举不同,热衷于军事、地理、经济等实用知识。先后参与平定贵州苗民起事和川陕楚地的白莲教起事,深得嘉庆皇帝赏识。之后历任陕南地方县令、知府。严如熤不仅有干练的施政能力,而且对于著书立说也非常留意,在工作过的地方都留下了著作,比如《苗防备览》、《苗疆师旅考》、《苗疆村寨考》、《苗疆城堡考》、《苗疆险要考》、《苗疆道路考》、《苗疆风俗考》、《苗疆水道考》,这是他在贵州任职期间实地考察的报告和历代治理苗疆的经验总结。《三省边防备览》、《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三省边防形势录》、《老林说》,这一组又是他在镇压白莲教期间实地考察和施政的经验总结。总体来说,严如熤的著作体现了他对舆地学的重视。《汉中府志》之所以能超越前志,这和严如熤的个人经历和治学思想是有密切关系的。后被林则徐大加称赞的《大定府志》,也被认为其“编纂之勤,采辑之博,抉择之当,综核之精。惟严如熤之志汉中、冯敏昌之志孟县,李兆洛之志凤台,或堪与此颉昂,其他则未能望及项背也”。
严修《汉中府志》对于研究明清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正如同大多数地方志一样,传本不多,给研究者、普通读者的利用造成不少困难。其次,未加整理的古籍,对于使用者来说存在不少障碍,有鉴于此,三秦出版社出版精加校勘、考证的《汉中府志》,给使用者扫清了不少“拦路虎。”
2012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嘉庆〈汉中府志〉校勘》,是由从事地方志编纂与地方历史研究30多年的原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汉中地区志》主编郭鹏整理校勘的。校勘者以严如熤主修的嘉庆《汉南续修府志》为底本,以民国十三年《重刻汉中府志》为对校本,根据多年对汉中历史的研究,广泛查阅该志所引用的原典史籍、金石资料等,据滕天绶《汉南郡志》,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明清时期相关的各州、厅、县志、碑刻拓片,古今有关(上接第1版) 汉中的史料著述等进行校勘。出校勘记500多条,随文出校字1000多处,厘正原志错讹,使该志更准确,更具有存史与使用价值。
新刊《汉中府志》校勘、考证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沿袭多年的史实错误做了考辨,正本清源。如《严志》中所载“略阳人物”唐代宰相权德舆祖辈多人、杨氏桓氏多人,根据史料辨明均是甘肃天水(汉代略阳县)人;“西乡县人物”中的刘邦宠妃戚姬,根据《史记》确认为山东定陶人;著名的“汉三颂”之一的《郙阁颂》摩崖石刻中明白地记载是仇绋、仇靖所作所书,而《严志》中却多处称为东汉蔡邕所作所书;古代多数时期梁州治在汉中,而晋代梁州治在襄阳,《严志》中将晋梁州刺史桓希、周访等多人列入汉中。明代著名将领蓝璋,本为陕西巡抚,《严志》却多处署为郧阳巡抚。《严志》将唐德宗唐安公主墓(在洋县马畅)错记为唐睿宗玉贞公主墓。还有城固县的樊哙墓、萧何墓,均不合史实;校勘者指出,该志中记载北宋苏轼为南宋爱国将领李师颜“撰墓志铭”,显错。留坝“庙台子……张子房辟谷处”,其说亦不合《史记》之记载。类似此类纠错,书中有多处,整理者秉着不为“前贤避讳,对历史负责之态度”,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前提下,理清是非,纠正错处,使之接近历史本来面目,也为今人研究与表述汉中历史提供了可靠历史依据。
另外此次整理本的其他三个特点是:其一,纠正了原志中文献收录之错。如唐代司空曙在商州写的诗《登秦岭》、明人温纯写于商洛的诗《过武关》、陆游写于江苏盱眙县的诗《畏虎》,《严志》均予收入,列为汉中之诗,这显然属于错录,尤其是江苏盱眙县与汉中相距甚远,此次校勘均作指谬处理。其二,纠正原志所录诗文作者之错。原志录有明代大儒方孝孺诗《独架桥》,校勘者考证,这不可能是方孝孺之作。将宋人文同的诗《中梁山寺》错署为徐绩诗;将宋人安丙的诗《游石门》,错署为文同诗。将宋人赵抃的《过青泥岭》诗,错署为余靖诗。将唐人李德裕的诗《南梁行》错署为李绅。同时,校勘者还依据许多史料考证,该志中所录的宋人胡宿《过武关》诗,而清代却错编入《全唐诗》,以胡宿为唐人。其三,对原志中诸多错字予以校正。如将北周将领司马裔,错为“司马懿”;尤其《艺文》卷中诗文,多有错别字,校勘者均据《全唐诗》,以及碑文原拓片等史料考证,认真纠正之。
如前所述,严修《汉中府志》虽为清代名志,但存在一些史实失真与错讹,瑕不掩瑜。而新刊严修《汉中府志》虽然也难免在校勘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校勘者认真、负责,采用对照原典及原始资料,参正互补的方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读者提供了一部便于阅读、史实较为准确的文献。希望它的出版能更有益于汉中历史的研究。
(《嘉庆〈汉中府志〉校勘》,三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定价:3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