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俗字工具书的新成果——简评《明清小说俗字典》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诞生记
- 日本学者《异域之眼:兴膳宏中国古...
- 辨伪正误 还原真相
- 生性聪颖叶小鸾 词笔哀艳返生香
- “实录研究书系”四种的学术特色
- 《琅琊榜》本事——读《南兰陵萧氏...
- 亚圣府第珍藏史料 孟氏宗族私家档案...
- 贵乎原始 展现源头——读《天津图...
- 略谈点校本《容斋随笔》
- 读段熙仲遗著《春秋公羊学讲疏》
- 李白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评《李太...
书讯书评
所谓俗字,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流行的不规范异体字。“俗字”的概念是相对于“正字”来说的。蒋礼鸿先生在《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中曾指出:“俗字者,就是不合六书条例的(这是以前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实际上俗字中也有很多是依据六书原则的),大多是在平民中日常使用的,被认为不合法的、不合规范的文字。”正字与俗字是一对矛盾,不少俗写很有民意基础,因为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有时甚至在科举考试中该写正字的场合,也难免会出现俗字。
自宋代出现话本这样的白话通俗小说以来,到明清时期,通俗小说达到了高峰,品种数量繁多,在社会上流行广泛,它们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小说作为当时流行的文学形式,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俗字。不了解这一时期的俗字,就会给阅读古籍文献带来困难。然而一直缺少一部相关的大型工具书,曾良教授、陈敏博士编著的《明清小说俗字典》填补了这一空白。
作为第一部广泛反映明清时期俗写面貌的工具书,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收字全面、图文并茂。作者用功甚勤、谨慎裁汰。字典收录3000余个常见正字,正字下罗列相应俗字,无论是明清以前传承下来的俗字,还是这一时期新产生的俗写,均收入本俗字典。作者出于为研究者提供更多有价值俗写信息的考虑,具有细微形体区别的俗字也予以保留,如“互”下的“■”、“■”、“■”等。每个俗字都配有相应的高清图片,皆从所出文献原比例截取,全书共配图万余幅。二、体例完备、语例详实。该字典以正字为字头,采用音序排列法,每个正字字头下列举对应的俗字图片。俗字后有举例,完整摘录各字所在文句,以便读者通过上下文理解俗字语义。同时标明书名、版本、回数及起始页码,方便读者引用。三、语料广泛、兼顾稀见。该字典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古本小说集成》和中华书局影印《古本小说丛刊》为主要研究材料,明代和清初小说基本全收,清乾嘉小说选取精品,晚明小说则选其影响较大者,多有孤本。此外还参考诸如佛经文献、敦煌文献、出土墓志、各种传世文献,以及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各种字书、韵书等材料。
作为一部大型的俗字类工具书,该书对于俗字研究,古籍整理,汉字史、汉语史研究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一,有助于读者了解俗字原理,准确释读古籍。如《集成》清刊本《双凤奇缘》第二十五回:“好個百花夫人,使動花刀,只見刀來不見人,只殺得那些番將番兵擋着刀傾(頃)刻殞命, 着刀定見閻君。”( 224 頁)“ ”字不能按一般辞书去理解,它是“掽”的俗写,即今碰的意思。参本字典“拚”、“拼”字等条,盖“ ”又作“拚”,“弁”、“并”二旁俗写往往相混,而明清时期“并”、“並”又音同可互换,故讹变过程为:掽→拼→拚、。
第二,有助于弄清古籍版本出现的异文问题。古籍中往往“滿”、“蒲”相混。如中华书局标点本《后汉书 · 陈俊传》:“從擊銅馬於清陽,進至滿(蒲)陽,拜彊弩將軍。”(689页)校勘记曰:“進至滿(蒲)陽:《集解》引惠棟說,謂《光武紀》作‘蒲陽’,案《前志》中山曲逆縣有蒲陽山。今據改。參《鄧禹傳》校勘記。”(701页)“蒲”字为何会讹为“滿”,实际上跟俗写有关。参本字典“滿”字条可知,一直到明清时期,“滿”字还有俗写作“■”、“■”、“■”等形。这是将“蒲”字误以为是“滿”的俗写。
第三,有助于分析汉字具体形体的变化演进情况。例如“類”字,有“■”、“■”、“■”等俗写,其构形原理可以解释,盖“類”字的左上部“米”,因“ ”旁俗写一般会写“米”,如“數”或作“数”、“■”、“■”等,由于“■”旁可能会写成“■”,因四個“口”均可用点代替,故作“米”旁,如“事”或作“亊”,“讓”或作“譲”,“喪”或作“丧”,是其例。又如“婁”字俗写为“■”,再作“娄”。上面“■”、“■”的字形是将“類”字的“米”旁反推的结果。而“■”字的构形来源是在“ ”字的基础上,将左旁“婁”中间的“中”两边的方框各用点代替的结果。
第四,有助于探讨简体字的来源。不少人以为古籍中都是使用繁体字,通过俗字典我们发现,古籍中的不少字,如“门”、“来”、“万”、“诫”、“计”、“个”、“准”等,今简体也如此写。实际上,今天我们使用的简体字绝大多数是古籍中出现过的,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有人以为简体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出现和通行的,这是一种误解。目前大陆使用的简体字,只不过是顺应了民意基础,并非否定了文化传承。
第五,有助于总结俗写规律,为古籍整理服务。例如:通过俗字典的“傳”、“搏”、“薄”、“博”、“磚”、“轉”字条等,可以看出俗写“專”、“尃”二旁是相混的。又如从“緑”字条和“緣”字条可以看出,古籍俗写这二字往往相混。明白了这些后,在整理古籍时,我们就可以针对具体上下文去断定是哪一个字。
第六,有助于辞书编纂。以“钞”字为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抄1”有两个义项:① 誊写。② 照着别人的作品、作业等写下来当作自己的。“抄2”有三个义项:① 搜查并没收。② 从侧面或较近的小路过去。③两手在胸前互相地插在袖筒里。而“钞(鈔)”字条,在今天简化字系统中表示钞票的词义,还有即同“抄1”。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凡例看来,“抄2”的各义项不能写成“钞”,实际上“抄2”的义项① 在具体古籍中是可以写成“钞”的。因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对这一问题做了修改。
以上只不过大致谈了俗字典的一些利用价值,其实还远不止这些。此《俗字典》是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图书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也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字发展通史”阶段性成果。作者本人认为:“这项工作虽持续了很多年,依然未敢说将俗写收集得很全面,实际上也难以把所有的俗字收齐,但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俗字的原理和规律了。希望能给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明清小说俗字典》,广陵书社2018 年2月出版,定价:28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