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琅琊榜》本事——读《南兰陵萧氏家族文化史稿》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小说奇人 出版大家——《凌濛初全...
- 家族小说古今贯通研究的硕果——评...
- 重沐江户时代的草木清风——《思无...
- 花开两枝——中华上编、中华书局与...
- 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南宋元明转型——...
- 沛然霞蔚:评《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
- 中国学者开始发挥对利玛窦学术研究...
- 聂溦萌:北魏的修史及其政治文化土...
- 潘敦:拓跋鲜卑的转型——内亚因素...
-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述评
- 发现近代教育家陈宝泉——评整理本...
书讯书评
回顾2015 年的国产电视剧,最火的大概莫过于《琅琊榜》,吸睛又吸金。
剧设的大梁这个背景增添了这部剧的吸引力。南朝齐梁,是让国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始终遮着面纱的时代,它因神秘而更具魅力。当然,既称“琅琊榜”,还有神奇的琅琊这个地名。
要问琅琊在哪里,它是我的家乡。琅琊,古作琅邪,亦作琅玡,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历史上曾有琅邪邑(县)、琅琊国、琅琊郡、琅琊道等,涵盖今山东临沂以及青岛南部、诸城、日照一带。临沂市今有琅琊王路,青岛市黄岛区今有琅琊镇。琅琊文化可谓辉煌灿烂,孕育了以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琅琊颜氏、琅琊诸葛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琅琊还是东晋司马睿皇族龙兴之地。春秋之前,琅邪大部分地区属于莒国。春秋时齐国置有琅邪邑,在今山东省青岛市琅琊台西北。秦时设琅琊郡,辖今临沂、诸城、日照一带,宋以后改称沂州,琅琊就成了沂州的别名。
那么兰陵和琅琊是什么关系?兰陵得名,跟楚国有关。战国时,楚国势力延伸到鲁国的次室邑,并将之改名为兰陵县。兰陵一度曾是琅琊郡下属的一个县,即临沂市苍山县(现在已经正式恢复旧名兰陵县),兰陵也曾设过郡,《太平寰宇记》载: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分东海之兰陵、氶、戚、合乡、昌虑五县置兰陵郡,理氶城”。历史上始有兰陵郡,辖地即今枣庄滕州一带,比琅琊郡小得多。兰陵设郡后不久,永嘉五年(311)就发生了“永嘉之乱”,导致北方内迁少数民族“五胡乱华”。接着晋朝官民大量南逃迁徙,史称“永嘉南渡”。当时,淮阴令萧整亦率兰陵萧氏族人离兰陵故土南渡,在今常州武进侨置兰陵郡县,称“南兰陵”。可知南北兰陵,血脉相连。南迁的兰陵萧氏,在南方创建了辉煌灿烂的齐梁两代文明。
《琅琊榜》里面的梁帝,似乎是以梁武帝萧衍为原型。但是真实的梁武帝绝不像剧中的梁帝那样昏庸多疑,而是宽容大度,在多方面都有所建树的一代明君。想了解梁武帝的真相和萧氏皇族的历史,可参阅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齐梁文化研究丛书》,其中《南兰陵萧氏家族文化史稿》一书,更是专门针对南兰陵萧氏皇族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做了条分缕析的介绍。书中有两节专门讲到“齐梁文化的伟大代表梁武帝”。说梁武帝萧衍能宽容对待齐皇族及旧臣,一改江左以来易代必定大肆杀戮的惨酷历史,对萧齐皇室及大臣采用宽容的策略。其中,最可称道的是对萧子恪、萧子范兄弟的一番谈话:“我欲与卿兄弟有言。夫天下之宝,本是公器,非可力得。苟无期运,虽有项籍之力,终亦败亡。……梁初,人劝我相诛灭者,我答之犹如向孝武时事:彼若苟有天命,非我所能杀;若其无期运,何忽行此,政足示无度量。……卿是宗室,情义异它,方坦然相期,卿无复怀自外之意。小待,自当知我寸心。”不仅如此,他还崇儒奉佛。为弘儒学,他曾下诏立国学,置五经博士。他奉佛之虔诚更是人尽皆知。不但礼僧,建寺,讲经,断肉,受戒,并曾几次舍身为寺奴,后由臣子们赎回,真是场面做足。梁武帝还爱好文艺,是齐梁时期的重要作家,著述宏富,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据《梁书》卷三《武帝纪》记载,武帝“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古今。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其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乐府诗,尤以《江南弄》七首为最佳。
《琅琊榜》里面的太子颟顸无能,但是历史上梁武帝的太子萧统,可是赫赫有名的昭明太子。历史上的太子无数,若论知名度及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无人能出昭明太子萧统之右。他品德高尚,他的仁孝和宽容,堪称儒家道德风范的标兵。他又是文学和学术的化身,是萧氏家族的文化昆仑,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无与伦比。一部《昭明文选》,是梁代文学辉煌的永恒丰碑。更对后世沾溉无穷,乃至研究《文选》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选学”。
但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昭明太子汤姆苏,也会有白璧之瑕,据《南史》记载:
初丁贵嫔薨,太子遣人求得善墓地,将斩草。有卖地者因阉人俞三副求市,若得三百万许以百万与之,三副密启武帝,言太子所得地不如今所得地于帝吉。帝末年多忌,便命市之。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有宫监鲍邈之、魏雅者二人初并为太子所爱,邈之晚见疏于雅,密启武帝云:“雅为太子厌祷。”帝密遣检掘,果得鹅等物,大惊,将穷其事,徐勉固谏得止,于是唯诛道士。由是太子迄终以此惭慨,故其嗣不立。
事情是说,昭明太子的生母丁贵嫔薨逝,太子本来已经买好了墓地,但是太监俞三副为了拿一百万的回扣,建议武帝买另一块地。理由是这块地从风水上对武帝更有利,武帝当然听信了。然而就有高人道士又指出,此地不利于太子。怎么破?当然是万能法宝厌胜之术。太子听从了建议,用蜡鹅等物埋于墓侧长子位以厌之。此事后来又被爱过但没有永远,因此由爱而生恨的鲍邈之向武帝告了密。武帝掘地得鹅,又惊又怒。结果道士被杀,太子终身为此事惭愧,而且太子死后,还连累他的儿子无缘皇位(本来太子死后,应立嫡孙)。后来武帝另立萧纲为太子,但是他另外几个儿子也觊觎皇位,萧统子萧誉、萧詧也对不立嫡孙非常不满。后来国生叛乱,骨肉相残,不久梁朝就灭亡了,追究起来,与此事也不无关系。古有二桃杀三士,想不到这一个蜡鹅事件,却成了一个王朝覆亡的导火索。
觊觎皇位的湘东王萧绎,是萧氏皇族的一个异数。他就是后来的梁元帝,也是个文艺天才,文学、绘画、书法、占卜,样样皆能。《南史》卷八《梁本纪下》说他:“帝聪悟俊朗,天才英发,出言为论,音响若钟。年五六岁,武帝尝问所读书,对曰:‘能诵《曲礼》。’武帝使诵之,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萧绎既是早慧的神童,又极其用功。他博极群书,诸艺皆精,都是他自幼好学的结果。其《金楼子·自序篇》记载:“吾小时夏日夕中下绛纱蚊绹,中有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卧读,有时至晓,率以为常。……余年十四,苦眼疾沉痼,比来转暗,不复能自读书。三十六年来恒令左右唱之。”《南史》卷八《梁本纪下》也说他:“性爱书籍,既患目,多不自执卷,置读书左右,番次上直,昼夜为常,略无休已,虽睡,卷犹不释。五人各伺一更,恒致达晓。”可见其读书之用功。
萧绎刻苦用功,成绩斐然。《南史》载其著述,计《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汉书》注一百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等十九种。《梁书》卷五《元帝纪》与《南史》略同,多出《江州记》一卷。《金楼子》卷五《著书篇》自述所著书共三十七种,六百六十七卷。这还不算,萧绎还精于绘画、书法。他曾呈画给武帝,武帝大加赞赏,于是作《谢上画蒙敕褒赏启》说:“臣簿领余暇,窃爱丹青。”《南史》还记载萧绎为荆州刺史时,曾画孔子像,作赞并书,时人谓之“三绝”。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好学的文艺天才,却是一个心性残忍、品行恶劣之人。关于萧绎的性格与劣迹,历史学家的论说颇值得倾听。据《南史》记载,说他:“性好矫饰,多猜忌,于名无所假人。微有胜己者,必加毁害。帝姑义兴昭长公主子王铨兄弟八九人有盛名,帝妒害其美,遂改宠姬王氏兄王珩名琳以同其父名。忌刘之遴学,使人鸩之。如此者甚众,虽骨肉亦遍被其祸。……坐观国变,以为身幸。不急莽卓之诛,先行昆弟之戮。又沉猜忍酷,多行无礼,骋智辩以饰非,肆忿戾以害物,爪牙重将,心膂谋臣,或顾眄以就拘囚,或一言而反菹醢,朝之君子,相顾懔然。”侯景之乱,武帝被困台城,他拥兵自重,却不勤王,致使台城被攻破,武帝饿死。萧纲即位后,他奉诏平乱,但是不对侯景动手,却开始骨肉相残,借口萧誉(昭明太子萧统子)不肯出兵而讨伐他,萧誉被杀后,萧统的另一个儿子萧詧被迫投靠西魏。使骨肉为寇仇,皆是萧绎之祸。因此王夫之骂他“逆臣叛子安忍无亲”。他想借侯景之手除去父兄,然后又对可能与他争皇位的兄弟和侄子动手。
萧绎终于坐上皇位,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大举侵梁。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集古今图书名画法帖十余万卷而焚之,叹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既然不能为我所有,则宁愿毁去。齐梁二代及前朝藏书,绝世之宝顷刻化为灰烬。萧绎的丧心病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浩劫!其罪孽之深重,罄竹难书。
萧氏皇族中还有一个另类,就是梁武帝萧衍的二子萧综。他身世之可怜,比《琅琊榜》中的誉王还要过之。其生母吴淑媛本是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妃子,齐亡后,被梁武帝纳入后宫,七个月即生下萧综。当时宫中就多怀疑他的出身。后来吴淑媛宠衰怨望,便陈疑似之说,即含糊其辞地告诉萧综的父亲究竟是谁。萧综为了破解这个谜,相信民间滴血认亲的方法,竟私发东昏侯墓,出骨,沥臂血试之,以为有验,证明东昏侯是自己的生父,从此常怀异心。而北人魏收写的《魏书》则明确说萧综是齐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魏书》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天监四年(505),萧综出为南兖州刺史,听闻齐建安王萧宝夤在魏,便派人与之联络,认为叔父,承诺归魏。时值梁朝北伐,天监六年(507),梁武帝命萧综都督众军镇守彭城,与魏将元延明相持。后武帝命萧综退军。综担心南归后不能再与萧宝夤相见,竟带着数骑连夜投降北魏,萧综的叛敌之罪倒是跟《琅琊榜》中祁王被诬蔑的罪名相同,但是可想而知,祁王的原型绝非萧综。大通二年(528)萧宝夤在魏据长安反,萧综从洛阳北遁,想投奔宝夤,为魏人所杀,结束了他四十九年的生命。
萧综的一生是个悲剧,悲剧的根源就是他的身世。他相信生父是东昏侯,而与梁朝离心离德,自认不得志。这样的身世和心理,是他创作的起点。他有才学,善属文,留下的二首诗是最好的证明。《梁书》本传说:“综既不得志,尝作《听钟鸣》、《悲落叶》辞,以申其志。”
其《悲落叶》云:
悲落叶,连翩下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悲落叶,落叶悲,人生譬如此,零落不可持。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
以落叶象征悲凉的人生和飘零的身世。落叶联翩而下,积聚重叠,飘飞纵横,一去不归。看着落叶,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他的身世如叶,零落是命定的。悲落叶,是悲人生零落的无奈与必然。此诗写出了他身世飘零的幻灭感,这发自内心的悲吟,痛苦得难以化解,也引发读者人生无法把握,以及必定走向毁灭的惊悚和悲伤,因此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在齐梁文学一派镂金错彩的绮丽香艳中,这种诗令人耳目一新。平心而论,齐梁文人之诗,很少能超越萧综的《悲落叶》。就连明末著名诗人屈大均为人传诵的两首《梦江南》也是脱胎于此:
悲落叶,落叶落当春。岁岁叶飞还有叶,年年人去更无人,红带泪痕新。
悲落叶,落叶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流水迟。
首章“落当春”三字怨极。叶当秋始落,此在春日生发之时而落,故更觉可悲。明亡于三月,南明绍武政权亦亡于正月,皆当春令,故词中以当春落叶设喻。第二章说即使来春花重发,但是“新枝不是旧时枝”,表示自己不愿依附清朝。一个是家国之悲,一个是身世之感。但同样是凋残零落,无可挽回,以“悲落叶”反复咏叹,一个说“落叶何时还”,一个说“落叶绝归期”,可见是同一机杼。
齐梁,这两个朝代关系密切,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同一个高祖父(萧整)的堂兄弟。这一段历史波谲云诡,为了争夺权力,即使是皇族骨肉之间也充满着血腥和杀戮。是真正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从480 年萧道成建齐到558 年陈霸先以陈代梁,短短78 年,王座上换了14个人。这78 年除了夺权和杀戮,他们还创造了精致灿烂的文化。这也是北方士族南迁与南方文化融合而激发出的新的辉煌。真实,往往比虚构还要精彩。一句话,想进一步了解齐梁文化,光看《琅琊榜》是不够的,还要读《南兰陵萧氏家族文化史稿》。
(《南兰陵萧氏家族文化史稿》(齐梁文化研究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8 月出版,定价:98.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