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整理学术 阐明道统——《理学渊源考辨丛刊》评介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整理学术 阐明道统——《理学渊源考辨丛刊》评介 发布时间:2016-10-28 8:49:27   作者:汪允普  

  理学乃宋元以来的显学,其流派众多,大儒辈出,异彩纷呈。自南宋朱熹以二程为中心,“记周子以下及程子交游门弟子”言行,溯源探流,分道学门户,成理学谱系《伊洛渊源录》之后,历代学者即热衷于对前代理学学术作“分其宗旨,别其源流”的工作,从而成就了宋元明清理学学术史著述繁多、体例丰富,前后贯通、交相辉映的盛况。

  整理学术,阐明道统,著书立说,源自理学士人强烈的社会危机感、学术危机感和历史反思意识。从学术层面对社会治乱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总结,他们得出的一种带普遍性的结论是天下兴亡在人心,人心良莠在学术;要拯救天下、拯救人心,必须明辨学术。如李颙就说过:“天下之大根本,人心而已矣。天下之大肯綮,提醒天下之人心而已矣。是故天下之治乱,由人心之邪正;人心之邪正,由学术之晦明。”王新命亦言“大道之在古今也,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无论智愚贤不肖,皆共见共由者也。然人心之不正,由于道统之不明;道统之不明,由于学术之不端”,“继正脉而扶大道,阐千圣之真谛,正万古之人心”,“济苍生,明体达用,内圣外王,复睹熙皞勋华之盛,是不亦学统而兼治统也哉”?

  明清鼎革前后,社会矛盾尖锐,局势动荡不安,偌大九州,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背负着修齐治平的使命,更多的理学家投入到反思的浪潮中,理学学案著述也随之进入鼎盛时期。周汝登《圣学宗传》、孙奇逢《理学宗传》、熊赐履《学统》、张伯行《道统录》、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即是这一理学批判总结时期的代表之作。

  他们以接续孔孟道统而自任。论其思想,或学本陆王,以心学为宗,兼摄禅理,主张儒释融通;或调停朱陆,排斥释老,合通儒学各派,“专主躬行”,强调儒学当“为治天下”;或本朱子正心诚意之说,“审是非之介,别同异之端”;或学宗程朱,立志“阐明历圣相传之道”,致君尧舜之上;或以“程朱”正统传人自居,梳理道南源流,表彰闽学之盛。

  探其体例,其书则多上溯尧舜孔孟,下探宋元明诸子,为历代儒者所尊奉的先圣明哲一一立传,述其生平行状﹑师承流派、代表思想及言论,试图构造一个完整的儒家道统的传承体系,重新诠释儒学,重赋儒学以生命力。

  言其地位,《伊洛渊源录》之外,由于《明儒学案》本身传播的影响所及,学者多以《明儒学案》中的选录作为治明代儒学思想史的经典和文献依据,论者又每每取黄宗羲案语,而忽略了周汝登、孙奇逢等著述。但《圣学宗传》《理学宗传》作为颇有特色的系统的学术思想史专著,成书均早于《明儒学案》,其体例是存在一个后先相承的关系的。对此,黄宗羲本人在《明儒学案 · 发凡》中有过评论:“从来理学之书,前有周海门《圣学宗传》,近有孙钟元《理学宗传》……学者观羲是书,而后知两家之疏略。”虽有批评,但也不得不承认《理学宗传》“别出手眼”,对于理学流派的演变及理学先驱人物的发掘具有开创意义。

  观其价值,作为明清时期学术整理思潮的杰出著述,相对于《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的煌煌数百万言,《圣学宗传》《理学宗传》《学统》《道统录》《闽中理学渊源考》删繁就简、篇幅适中,论述提纲挈领、主辅清晰、内外有别,有助于初治理学者在较短时间内对理学发展的主干、支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其校点出版,可以为学者多角度的探究理学渊源提供除《伊洛渊源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经典著作以外的丰富资料,拓宽学者的研究视野,将有助于开拓理学、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领域。

  (《理学渊源考辨丛刊》,全5 种:《学统》,凤凰出版社2011 年6月出版,76.00 元;《闽中理学渊源考》(全2 册),凤凰出版社2011 年12月出版,118.00 元;《理学宗传》,凤凰出版社2015 年10月出版,78.00 元;《圣学宗传 · 道统录》,凤凰出版社2015 年月出版,68.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