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评《敦煌文献名物研究》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生性聪颖叶小鸾 词笔哀艳返生香
- 我看考古最时尚 推荐书:《中国考古...
- 评介山东大学出版社新出《两汉全书...
- 一部有裨古代文史研究的目录学整理...
- 《俄藏黑水城文献》汇集大量珍贵文...
- 琳琅珍拓 艳惊天人
- 一部内容丰赡的道教史籍——《茅山...
- 正本清源 析理明变——《〈元刊杂...
- 告诉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安禄山
- 唐宋变革时期的法律与社会
- 比附问题的研究历程——《帝制中国...
书讯书评
名物研究与语言学、文学、史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构成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名物研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的第一部训诂书《尔雅》共十九篇,除掉开头的“释诂”、“释言”、“释训”三篇而外,以下“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十六篇,无不与名物有关。历来的学者似乎都热衷于探究各类名物名实之关系、得名之原由。汉代大儒董仲舒曾经说过:“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虽然前人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资料,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研究的名物总体范围不广、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名物研究的方法不够完善;系统性研究不足等。
近年以来,名物或名物词研究的专著陆续面世,如钱玄《三礼名物通释》、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刘兴均《〈周礼〉名物词研究》、闫艳《〈全唐诗〉名物词研究》等,但我比较关注的是传世文献中的名物,对于出土文献中名物的研究、特别是集中研究敦煌文献中涉及的大量名物,《敦煌文献名物研究》一书应是开创者。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要冲,为中西文化交流之枢纽,域外奇珍、中土瑰宝汇集于此,林林总总,美不胜收。加之敦煌文献中有为数不少的社会历史文书,记载有众多的当时名物,其中不乏豪门贵族的奢侈物品,也有大量平民百姓的生活用具。这些名物具象地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生活画卷。正如本书作者所言:“敦煌文献名物类别众多、包含极广,其中较多记载名物词的敦煌经济文书,诸如什物历、施入疏、破用历等为即时文献,能够最真实地反映所记录年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因此对于名物研究诸领域有着极高的文献价值。”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总论篇”,重在理论阐述,规律总结;下编“考释篇”,重在分类描述,具体考释说明。两者既有着内在的联系,又各有侧重,眉目清晰。
通观全书,内容丰富,创获颇多,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将历来名物研究的路径总括为四类,即“语言学领域的名物研究”、“专题史领域的名物研究”、“史学领域的名物研究”、“文学领域的名物研究”,而有鉴于敦煌名物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作者没有因循前人之路,而是综合上述四种名物研究的路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对每一类甚至每一种名物采取不同的研究视角,这样就避免了对不同的名物采取同一视角的机械的研究路径。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时空定位”、“审形辨音”、“量词推断”、“类比互证”、“语境求索”、“图像佐证”“专科知识证物”等多种手段。其中的“时空定位”、“量词推断”之法最具特色和创新意义。所谓“时空定位”,就是在研究敦煌文献名物时,首先设定一个“时”与“地”的坐标,既注意载有这一名物卷子的抄写时代、形成年代,又注意敦煌地处西北、是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枢纽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从而凸显这些名物的文化特征。所谓“量词推断”,即借助量词具有“分类”的功能,对那些敦煌文献中出现而不经见于其他载籍的陌生名物,可以先据所用量词推断其所属大类,继而再根据相关信息作出进一步考证。实践证明,这些无疑都是可靠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还从大量敦煌名物考释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敦煌文献名物所具有的字形特征、品类特征和文化特征。特别是对于敦煌文献中名物的文化特征,作者认为:它所体现的文化具有主体性、丰富性和兼容性,这是与它受到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双重影响,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形成分不开的。这些论断均令人信服。
下编“考释篇”,作者将从敦煌文献中选取的二百五十种名物,分为八大类十三小类进行考释。考释中,做到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并重,文字资料与图像资料并举,排比归纳、追根穷源,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新见迭出(如:“偏晕”p.241;“生杖”p.404;双陆p.156/409等),体现了作者较为深厚的文献学、文字训诂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功底以及严谨踏实的学风。
总之,这是一部很有创意、很有价值的学术专著。
(《敦煌文献名物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12月出版,定价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