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一本甲骨学指引门径之作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感言
- 学术性与工具性兼备——评顾宏义先...
- 近代文献整理的重大成果
- 正本清源 嘉惠学林——评《全唐五...
- 《乾嘉名儒年谱》前言
- 曲尽其妙 文足逮意——评刘运好《...
- 《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出版
- 《欧阳修诗文集校笺》的文本价值
- 次重构汉传佛教修行次第的努力
- 荐《三秦60年重大考古亲历记》
- 从8 到64 到4096
书讯书评
沈之瑜先生遗作《甲骨学基础讲义》,洋洋洒洒,20余万言,系先生生前为上海复旦大学文博班授课之讲义。
殷墟甲骨文自19世纪末被发现以来,迄今已近百年,有关甲骨文的著录书籍与专题论著可谓汗牛充栋。然而这一学术领域仍有许多荒地需要开拓,无论是释字还是专题研究,都有不少难点亟待攻克。应该说,甲骨文的研究至今还是一门很艰深的学问,这就需要有一本理想的指引门径的读物。
已出版的具通论性质的甲骨学书籍中,最早的是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56),这是“文革”前仅有的一部全面介绍、论述甲骨学的著作。“文革”后又陆续出版了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1985)、王明阁《甲骨学初论》(1986)、陈炜湛《甲骨学简论》(1987)、王宇信《甲骨学通论》(1989)等书。在台湾则有严一萍的《甲骨学》(1978)。其中陈书虽出版最早,迄今已过40余年,所论有不少疏误,但在论述的深度与广度上,现在仍未有著作能超过它。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部书并不好懂,因为其更适宜于给有了一定基础的研究者参考。王宇信的《通论》重在对以往研究成果作评述与总结,富学术史意味。王明阁的书则重在文字考释与对商史一些问题的研究,跳跃较大,并不系统。严一萍、陈炜湛二氏的著作亦具有较多的专题研究成分。比较起来,吴、潘二位的书虽名为“史”,但内容上则是较全面地介绍了甲骨学的基本知识,深入浅出,惟从总体看还是适于已有一定程度的读者阅读,对甲骨卜辞本身的阐述亦较原则、概括。
沈之瑜先生的这部《讲疏》,相对以上诸书有如下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特点之一,本书是目前所见甲骨学通论的著作中讲得最透彻、最详尽的一部,所讲内容中有的是治甲骨学多年的人也未注意到的。例如第五章将甲骨卜辞按贞卜方式分成若干类,对其反映的占卜方式分析得极为细致,从中不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卜辞的构造,更可窥知当时殷人占卜方法及占卜时的心理。又例如第四章专讲识字,先介绍前代学者经验,然后说明要认识甲骨文字、通读卜辞必须要熟悉干支;继而又根据多年来钻研甲骨卜辞的心得,逐一讲解阅读卜辞时必要的知识,诸如常见的同义词、常见祭名、卜辞中出现的夺字、衍字等特例及同文互足等特点。这些问题,治甲骨学的学者们虽亦多会遇到,然极少有人悉心总结归纳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更少有人写出来启导后学。我相信本书的读者们会从中得到许多极宝贵的启示。如果是初学者,在研读甲骨文时便会少走许多弯路,同时也可体会到治甲骨学与治其他专门性极强的学问一样,不应浅尝辄止,不单要掌握其中一般带规律性的东西,更应该了解其特质,这样才有可能走进甲骨学的殿堂。
特点之二,本书原为授课讲稿,故章节安排很合乎教学规范。全书大致可分作八个单元:(一)第一章,系统讲授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这是治这门学问必要的前提;(二) 第二章,介绍甲骨占卜术与甲骨刻辞,说明甲骨文的性质与类型;(三) 第三、四章,从古文字学角度讲解甲骨文字构形的特点,将识字放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作为研究甲骨文的基础;(四)五、六两章,论卜辞结构,并从现代语言学角度讲卜辞文法,将学习甲骨文字与读懂卜辞相联并行;(五) 七、八两章,论缀合与辨伪,也是甲骨学的重要知识;(六) 在上述基础上,又用两章(九、十章)篇幅介绍当前甲骨学研究的焦点——甲骨断代问题;(七)十一、十二章构成第七个单元,是指导读者如何运用甲骨文治商史;(八) 末章,即十三章,讲授甲骨的研究经过,主要介绍甲骨学研究的几代学者。从全书的章节安排看,结构显得更为紧凑。即使是以前对甲骨学这门学问知之甚少的读者,如下工夫钻研本书,按照上述章节循序渐进,亦能较快进入甲骨学的研究领域。在目前已出版的同类著作中,本书是最适宜教学与自学的。
特点之三,引用多种资料,丰富而翔实。从本书中,读者不仅可以读到大量从各种甲骨著录书中遴选的典型甲骨卜辞及前人有关考释成果,从中学习到识读甲骨卜辞的基本方法,而且可以了解中外研究甲骨文必读的重要参考书与必备的工具书内涵。甲骨学的著作丰富虽是好事,但初学者却往往不知该选择哪几部书作为必读物,或读了也不易掌握要领。本书用了一定的篇幅援引一些重要参考书之精华,并介绍其学术价值之所在,提醒读者在读这些书时应注意的问题,因而亦起了文献导读的作用,使读者清楚地了解攀登甲骨学这座高峰时应如何避开荆棘,沿着前人已开辟的蹊径拾级而上。不独如此,本书还收入了作者自己在研究过程中使用过的第一手资料,最明显的例子即是第七章“缀合”,利用了上海博物馆等处所藏甲骨实物作依据,用照片展示缀合之得当与否,从而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资料尤其宝贵。
人们常言“文如其人”,是讲文风与作者气质的接近,事实上,不独文学作品,文史考证文章亦如此。本书对甲骨文,凡重要问题均讲得极具体而深透,一丝不苟,完全与沈先生一贯的学风相合。我想,读者通过本书不独可以学到有关甲骨学的基础知识,也一定会感受到前辈学者之优良学风。
(《甲骨学基础讲义》,沈之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定价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