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推崇一种“常识”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推崇一种“常识” 发布时间:2010-7-8 0:00:00   作者:赵志元  
  什么“常识”居然值得推崇?这儿说的不是别的,乃是刘福元、杨新我先生合著的《古代诗词常识》。   当今盛世,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复兴国学,已蔚然成风。而学习、欣赏古代诗词乃至进行古体诗词的写作,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爱好和习惯。这当中,既有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也有企业职工;既有在校的大中小学生,也有部队官兵;既有在家种地的老农,也有奔波于各地的农民工。打开博客网,无以计数的博主们,或写诗,或填词,在诗词的大海中徜徉。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不能不让人慨叹,中国真是个诗词的国度。   这种风气的盛行就自然产生一种需求,即由权威人士编写的介绍古代诗词常识的读物,引领人们通过最简单直接的途径进入古代诗词的大门,进而在入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这本《古代诗词常识》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是书曾作为刘、杨两位老师于恢复高考后在河北师范学院给大学生讲课的辅助教材,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初版,数年后再印,累计印数达数十万册。去年应广大读者要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当然,市面上类似的读物不下数十种,而这本《常识》之所以广受欢迎,拥有那么多的读者,我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其一,科学严谨,全面翔实。作为常识,就像启蒙教师,一定要引导初学者走上正路,而不能引入歧途。刘、杨两位老师作为资深教授,治学严谨,在广泛占有资料基础上,广征博引,把古代诗词的种类、名称以及诗词的押韵、平仄、对仗等等,条分缕析,层次清楚,结合历代古诗词名篇对比介绍,让人在学习欣赏这些名作的基础上,轻松愉悦、好读易记地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尤为难能的是,既介绍通例,又指出特例,避免偏颇。如近体诗的押韵,通常是一韵到底,不用邻韵,如果首句入韵,可用邻韵。   其二,内容丰富,体例得当。常见的古代诗词常识方面的读物,多是介绍诗词格律之类。了解这些,当然对于借用古诗词格式进行写作有些帮助,但不能完全解决阅读和欣赏古代诗词中遇到的问题。而这本《常识》,则不仅分篇介绍格律方面的知识,而且用大量篇幅介绍古代诗词的语法特点、修辞手段、艺术形式和风格、流派等方面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阅读和欣赏古代诗词,而且可以使读者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新诗乃至其他形式的文学创作。这点恐怕是为相当多的读者所看重。作者在语法特点一章谈到词类的活用时,举了大量名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或动词,动词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等例子,这不仅有益于读者更好地解读欣赏古诗词,即使对于新诗和散文的写作,乃至机关人员的公文写作,也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其三,秉笔直陈,好恶分明。古代诗词总的来说是个待发掘借鉴的宝库,但其中也不乏颓废陈旧以及格调低下之作。刘、杨两位老师作为治学严谨的资深专家教授,立场鲜明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非常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鉴赏识别能力。如在介绍古代诗词的风格时,既分自然、平淡、工丽、委婉、流转、直率、奔放、雄奇、雄浑、沉郁、清幽、风趣等十二个方面介绍了主流的值得称道的风格,同时也点到做作、平庸、绮靡、晦涩、险怪、轻浮等不值得宣扬甚至有害艺术的文风,引起读者注意。再如介绍文学史上各诗派时,针对明万历年间的公安派、竟陵派,作者指出其总的来说“内容多局限于自然景物和身边琐事,社会意义不大”;而清康熙年间的神韵说诗派,则指出其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探索,但同时指出此一流派一味追求迷离惝恍的境界和脱离现实的超脱,则是需要摒弃的。   最后要说,这本《常识》之所以带给我们清新愉悦的阅读快感,除以上几点外,对文字叙述的严格要求,对排版校对的精益求精,也是重要方面。细节决定成败。这些年出版物的粗糙乃至盗版,令人发指。一些对阅读要求较高的读者,看到书籍字里行间的错别字及语法错误,就如吃饭时看到餐桌上飞舞的苍蝇,恶心之余也只好忍了。我也试着要从这本《常识》当中找到些错讹,好不容易查找到第48 页首行少了一个句号,第51 页第四行括弧内“李自”似乎是“李白”之误,除此,再无发现,这实属不易,令我叹服。   (《古代诗词常识》,刘福元、杨新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定价15.00 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