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闻人军著《考工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评介
- 评《宋才子传笺证》
- 叶逢春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出...
-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
- 《天下郡国利病书》流传考
- 纂录清代杜诗学文献之精华——评孙...
- 《何其芳批本〈红楼梦〉三种》序节...
- 历史,就该这样说
- 评《杭州丁氏八千卷楼书事新考》
- 陈髯与《陈维崧集》
- 子学研究未刊稿 彰“四老”学术全貌...
- 传承千载 翰墨飘香——《宋拓淳化阁...
- 毛泽东和蒋介石惟一共同推崇的书:...
- 《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与研究》由文物...
- 《中华文史论丛》新年第一期即出
- 卷帙浩瀚 博大精深
书讯书评
闻人军先生是著名的科技史专家,他最近将其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名物的文章结集为《考工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一书,并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很值得学界注意。
闻人先生1968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无线电系,1978 年又考入杭州大学物理系学习中国物理学史。早在读硕阶段,他就选定《考工记》作为研究重点。大家知道,《考工记》中记录了很多先秦时代手工业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史资料;但因为成书时代久远,也向称难读。闻人先生充分吸收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又注意结合出土文物和科技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撰写而成的硕士论文《考工记研究》,曾得到科技史前辈胡道静先生很高评价。后来他又陆续撰成《考工记导读》(齐鲁书社,1988)、《考工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等专著,将这方面研究做得更加全面深入,在利用考古资料、科技知识研究《考工记》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近年他还做了《考工记》的英文译注工作,为此书在世界范围传播做出很大贡献。以上这些经历,使闻人先生的科技史研究既能跳出古籍研究者专重文句校勘训释的窠臼,又可以避免一般科技研究者对古书记载理解的偏差,从而对古书、文物中蕴含的科技知识作出专业而有深度的解读。通过研读最近出版的这本文集,读者应该不难看出作者在科技史研究方面的深厚造诣;同时对他独树一帜的治学风格,想必也会有所体会。
本书内容分为以下三编:
第一编为《考工编》,收录与《考工记》及相关名物研究有关的文章。闻人先生对《考工记》的研究,既涉及文献学家关心的书籍本身成书、流传等方面的问题,又包含书中所记的科技史内容,可谓全面而具体。关于古书中所记的“磬折”、“璧羡度尺”、“弓有六善”、“辅(夹辅)”等内容,历代注解众说纷纭,其详不得而知。闻人先生运用现代文物、科技测量等方面的知识,对这些问题给出比较精确合理的解释,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二编为《司南编》,收录与司南、指南针、罗经盘研究相关的文章。这类用于辨明方位的仪器,在中国及世界古代文明史上产生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东汉《论衡》记录司南的用法为“司南之杓(或本作‘酌’),投之地,其柢南指”,但其物形制如何,后人无从知晓。目前流行的仍然是王振铎先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作出的复原方案(图一),此前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种方案中的诸多不合理之处,但也没有更好的解释。闻人先生综合文献记载和新出考古材料,对司南的形制及各种变体进行了梳理辨析,认为指南针的原始形态应当是“瓢针司南酌”(复原模型见图二),并运用科学实验方法对其说法进行验证。这一研究成果很值得重视。此外,他还对记录此类内容的《因话录》和《茔原总录》二书的成书时代进行了考察,为研究古籍的辨伪及成书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编为《杂学编》,内容涉及古代度量衡制度、天地测量、名物、手工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闻人先生十分擅长使用科技知识来解释古书中的疑难问题,比如在《海井:膜脱盐技术源流考》一文中,他就运用现代生物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淮南万毕术》中所记载的“酒薄复厚,溃以莞蒲”这种酿酒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做出详尽的解释。读者读过此文,应该会有“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感受。
本书封面配图采自清代《钦定书经图说》卷十七“有备无患图”,内容是工匠在从事各种手工业劳动;封底是河北磁县出土的元代浮针针碗。选择这两个图像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本身含有较多科技史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恰好可以与本书书名中的“考工”、“司南”分别对应。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正文中亦配有不少精美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有助于说明文意,也增添了不少阅读趣味。相信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此书之后,可以对我国先民在物质文化层面所达到的水准,有一个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
(《考工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年3月出版,定价:88.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