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讯书评 >> 古代史学理论研究的名作

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

书讯书评

古代史学理论研究的名作 发布时间:2010-4-9 0:00:00   作者:吕瑞锋  
  被誉为史学批评发展史上“双璧”之一的《史通》,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所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二十卷。《史通》在总结唐代之前史学发展的基础上,从史学的宗旨到历史观和方法论,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又第一次全面考察了中国古代史书的编纂体例问题,这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系统总结,如根据体例形式和源流派别,把历代史书概括为“六家”等。此书尽显刘知畿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史学三长”,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专门学问——“史通学”。   所谓“史通学”,即为研究《史通》及刘知幾之学。但是正如当代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所言:“刘氏《史通》之成,迄于今千二百余年矣。昔人以其诋诃前贤,语伤刻核,而《疑古》、《惑经》诸篇,尤为世所诟病。故其书始成,传习者少,而讹脱亦甚。”可见由于《史通》流传时日过久,导致后人对《史通》的认知偏差越来越大,故而后世立志研究、注释《史通》者颇多。如明朝李维桢《史通评释》、王维俭《史通训诂》和清朝黄叔琳《史通训诂补》;今人著作有程千帆的《史通笺记》、傅振伦的《刘知幾年谱》、吕思勉的《史通评》、张舜徽的《史学三书评议》、张振佩的《史通笺注》、赵吕甫的《史通新校注》等,皆为一时名家之作。   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因能更好汲取前人的校释成果,尤显重要。正如程千帆先生在《史通笺记》中所言:“其书自浦二田通释出乃大体可读。”由此可见《史通通释》在“史通学”研究中承前启后的地位。   浦起龙,字二田,清朝江苏无锡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雍正八年(1730)进士,曾任云南昆明五华书院山长和江苏苏州紫阳书院教授。《史通通释》完成于他的晚年。此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刊印后,又多经修改,因此后印本与初印本有所不同。清乾隆求放心斋的初刊本就有三种。—般来讲,后印本的文字要胜过初印本,但是后印本由于增加注释而对内容有删节,文意反不及初印本清楚。因此,此次出版的《史通通释》在校勘记中分别加以说明,引书上的错误也在校勘其他印本后予以改正。本书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的整理者王煦华研究员,曾经是顾颉刚先生的助手,深得顾先生真传,治学态度严谨,为本书增辉不少。此外,为了便于读者查阅参考,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杨明照的《史通通释补》、罗常培的《史通增释序》和彭仲铎的《史通增释》,更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史通通释》,刘知幾著、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价75.00元)
(来源:古籍新书报 2010年03月)